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2016-04-19王睿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王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趋重要,然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敷衍了事,模式僵化,大学生心理指导不足等问题,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不创新的情况,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7-01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国家和很多省市县都出台了相关的有利政策。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中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5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将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更名为求职创业补贴。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教育项目。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仅仅能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还培养了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始于1947年,目前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大学生创业比率达到30%以上,很大一部分的高新技术和知名企业都诞生于大学。1999年英国财政部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到英国大学。1998年,日本政府将创新创业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出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总体看来,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体系相对成熟,包括心理指导、法律指导等各个方面。2002年我国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创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教育部指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9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发展到今天,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讲座,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高校近几年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高校虽早一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流于形式,绝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开设在学生毕业季或是创新创业大赛的比赛宣传阶段,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论的传授和特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也不能帮助学生做好创新、创业和经营的准备,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对落后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率在逐年增加,其中不乏成功人士,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率的提高,不代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目前,基本所有高校都已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具有自主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数量较少,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远没有其他课程重要。高校一般都采取了短期普及式教育。一方面,对于没有创业梦想的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形同鸡肋;另一方面,对于少数有创业梦想甚至有创业计划的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如同白水,根本起不到什么实质性帮助。

对于少数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学生,高校一般采取的对策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部门、聘请指导教师,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这些教育形式和举措确实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但这种帮助仅限于大学生主动咨询、求助于创新创业部门和指导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换句话说,这些创新创业教育是被动的去指导大学生,为大学生服务,而不是主动的去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指导不足

创新创业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打击、挫折和困难时时刻刻考验着创新创业者的心态。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新手,需要冷静地考虑到创新创业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应对方案,制定创新创业计划。对于具有创新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来说,大多对自主创新创业所需条件、要素等了解不够,对于创新创业的主客观准备不足。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前盲目乐观,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营理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等抱以轻心。如果大学生缺乏心理准备,就很容易在困难到来时陷入被动,造成心理失衡甚至崩溃。目前,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心理指导还停留在个别章节或讲座这样的阶段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形式的被动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表明改革刻不容缓,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情况来看,解决途径如下:

一、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大学生创业大多以服务行业为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逐渐开始向互联网转移。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同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重点。各个高校、学院、部门、教师、辅导员都应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全方位多角度,长期稳定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探索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我认为在课堂教育方面应该将短期培训改为长期教育。创新创业需要长期准备、实践,不能靠短期讲座或是几课时就能起到实质作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我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思政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思政教育包含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由思政教师课上教学和辅导员课下指导两部分组成,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创新创业理念引入思政教育,可以长期、稳定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诚信可靠的道德品质,了解国家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和国家、各省各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法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做好创新创业的前期计划和准备工作。此外,创新创业部门、指导教师、创新创业基地可以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比赛、展览等多种形式,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面长期、主动的帮助大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创新创业经验。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指导

创新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大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和面对挫折的勇气,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做好创新创业心理准备。我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日常心理辅导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短期就能形成的,大学生还没有走入社会,对社会竞争、市场优胜劣汰等心理准备不足,这需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指导。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新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日常心理辅导可以在课上和课下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心理指导,有助于大学生端正态度,找准定位,成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沈伟,《中国就业》,2013年第4期

[2]全球化时代增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教育的思考,周忆如、车丽萍,《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23期

[3]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朱偃,《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年12月第15卷第4期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