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通识课程创新教学与评量

2016-04-19夏冬梅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多元智能理论通识教育

夏冬梅

摘 要: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革新产生了诸多影响。国内部分大学院校也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开展通识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而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为其主要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能获得成功的经验,将所学应用到生活及未来的工作中。

关键词:通识教育;通识课程;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评量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的一些重要观点和主张,其中有关个别式教育、追求理解的多元途径、构建个别中心的课程以及智能公平的评量等论述富有创意。国内高校目前在通识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大多以八大智能(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作为参考架构,规划和开设多元化的各类通识课程,让学生依照个人兴趣或意愿去选修。从全校整体通识课程的层面去考量,有助于学生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均衡学习,以获得整体、多元的发展。笔者认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于超越学校传统使用教科书的方式,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和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引导学生运用优势智能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发掘所有的学习潜能,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

1.以多元切入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工具

每一个课程单元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切入点,任何一个切入点都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学科的概念、知识和技巧。使用多元切入点,学生对于同一主题获得不同的见解,借此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摆脱机械式记忆,更能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

叙述:使用关于主题核心的故事或戏剧表现方式切入主题。

逻辑—量化:焦点在数字化与演绎逻辑推理。

美学:紧扣主题的艺术表征方面或感觉特征。

经验: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和主题相关具体材料的机会。

人际:提供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一个主题的机会。

存在:关于主题本质的基础哲学的研究问题,说明这个主题具有存在价值的理由以及这个主题的意义和目标。

2.应用多元智能的课程规划

多元智能理论协助教师把现有课程或单元转换成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因此,它可以被应用在单一学科或跨学科的课程单元规划中。教师在设计通识课程时,可以思考如何将八大智能的符号系统作为核心概念的教学与学习渠道,如此将使教学更为多样化,让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投入学习,增强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成效。

3.整合多元智能与其他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也可以结合其他的学习或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学习、专题学习、服务学习、案例学习、合作学习等。问题导向学习使用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以开放的非结构化问题开始,引导学生从学科内容去探究,它提供给学生有关学习的真实脉络。专题学习使用复杂的专题作为教学媒介,提供给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和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4.多元智能结合网络资讯科技

加德纳提出现代科技将多元智能教学方法发展成为事实,目前已经可以创造出强调不同智能,提供不同的切入点,允许学生使用不同符号系统来表现理解程度的电脑软件,以及让教师以弹性和快捷的方式考核学生的作品。通识教师设计课程可以结合网络素材和多元智能,许多班级活动可以放在网络上让学生使用。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课程的评量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学校工作的经验总结出,通识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量大多采用试卷测验,偏重记忆性知识的测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课程的评量,强调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展现他们的所学,包括多元化的评量和学生自我选择评量的方式。

1.多元智能本位评量

智能本位评量强调每一个测验本身应该用其所要测量的智能特有的语言、媒介或符号系统来呈现,给学生提供机会使用多元智能本位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知识和所学。语文智能让学生以有效的语文沟通展现知识。数学逻辑智能让学生透过逻辑分析的思考历程表现所学。视觉空间智能让学生创作视觉展示和形象,借此评量他们的学习。肢体动觉智能让学生透过实际演练或行动展现所学。音乐智能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制造声音进行知识和学习。自然观察者智能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探索进行学习和理解。人际智能让学生以团体的一份子或分工合作展现知识和学习。内省智能让学生通过表达对教材的感受来自我了解和启发。

2.多元智能结合其他评量方式

有些新颖的评量革新方式,如真实评量、表现评量和档案评量等,与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新评量理念相吻合,也可以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这些创新评量方式相结合。

真实评量是要求学生以校外情境的工作者所从事的相同方式,透过表现复杂的任务及需要产生解决方案或作品,展现他们所做的。

历程档案呈现出学生在发展方案活动、成品或艺术作品时,经历的各个步骤和阶段的努力。当教师应用多元智能的架构来教学时,就可以扩展评量学生学习的方式。

新型的评量方式不像一般的选择性测验有明确的标准答案,教师可以建立一种学习评量标准,用这种标准或指标对学生进行指引。而这种指标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以显示学生正在使用知识和技巧的程度。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整合跨领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育思考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人文素养,以达到全民教育的理想。中国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产生共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智能的特性包含多元性、独特性、轨迹性、统整性、分布性、特定性、脉络性、道德中立性和可教导性等,这些特性对于通识课程的教学与评量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应用多元切入点作为课程发展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多元智能规划课程,提供给学生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整合多元智能和其他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结合多元智能和科技资讯,提供给学生自我指导学习的平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创新通识课程评量,教师需要突破试卷测验、记忆性知识评量的限制,提供给学生透过各种不同的智能系统来展现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技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Armstrong,T.经营多元智慧:开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李平,译.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

[2]郑博真.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课程、教学与评量革新之应用[J].初等教育学报,2003.

[3]Gardner,H.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Basic Books,1983.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多元智能理论通识教育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实施研究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