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 探索与思考

2016-04-19陈桃荣李光辉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课堂教学

陈桃荣++李光辉

摘要: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给中职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也蔚然成风。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卫校《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中职 《解剖学基础》 信息化 课堂教学

一项技术的发明掀开了一个新时代的篇章,由于互联网的发明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身边无边界、海量的多媒体信息所包围。信息化给中职卫校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尤其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形态学课程——《解剖学基础》的教学。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相当于高楼大厦的奠基石,但是它的教学内容相当繁杂,并有大量枯燥乏味且生僻难懂、不易记忆的医学新名词。在信息化时代,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很难适应个性独立、追求时尚、摒弃陈腐、好奇喜新的中职生。针对《解剖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及当前中职生的心智水平和文化素质,我们在《解剖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信息化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中职生学习《解剖学基础》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含义

课堂教学是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战场。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的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且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情境,用多媒体形式有效、真实地再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型化、直观化、动态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享受教学过程。这种生动、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像“电影大片”般精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改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方面,教师走下讲台,从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的辅导者和督导者、信息化资源的挖掘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另一方面,学生走上讲台,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会话交流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智慧地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及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2. 享受学习过程

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依托多媒体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互联网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以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为支持学生主动“学”提供保障,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由此而创设的信息化课堂就像拍电影一样生动、直观、形象和精彩。如利用图片、虚拟仿真、三维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能够使人体解剖结构中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看穿”人体各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愉快地享受学习过程。

3.创新教学方式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协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方式,明确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电子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录像等形式,自主选择《解剖学基础》中相关的教学内容。由于微课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如学习微课,或者用手机拍摄标本模型、教材中图表、图形及视频等,或者登录QQ群和微信平台,参与师生的交互讨论,充分体现了泛在学习理论,有效巩固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4.丰富信息来源

信息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形、文本和动画等,创设了信息丰富、知识海量的教学情境,使得中职生能综合调动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既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又可以营造协作式教学氛围,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中职《解剖学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构建信息化解剖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师生交互式显微镜系统、解剖学数字化资源库等设施,为解剖学多媒体化、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让课程快速“上网”,上网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和标本图片、动画视频、目标测试题和考核办法等。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并把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相关网站链接上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QQ群和微信平台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开展讨论、解答问题等。

(二)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说过:“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不少是当年中考或高考没考好的学生,没考好呢,显然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适合传统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使之能适应中职生学习习惯和能力,把灌输式教学变成参与式教学。endprint

首先,创新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创新编写有利于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保留解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套路,创新编写和编排方式。具体来说:一是增加案例、拓展链接和要点提示,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启发性;二是教学目标具体化,直接呈现考点并在正文中加粗标注;三是按信息化需求编排,运用大量的表格、流程图、关系结构图等,来代替传统教材中枯燥乏味的大幅文字,使得教材图文并茂,更加通俗易懂;四是结合泛在学习理论,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手机自行拍摄教材中的图形和图表等,随身携带手机进行碎片化学习。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使解剖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解剖学知识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制作中职生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或整理成《解剖学基础》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库,或自行录制微课等,使其集科学性、知识性、时尚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手机拍摄实验室中的模型和标本,建立移动式的学习资源;第三,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建立解剖标本图库,从不同角度拍摄挂图、模型和标本等,形成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库;第四,在教学不同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教学人体动静脉血管的分布和血液的流向、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编制。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解剖学基础》 的专业名词繁多,知识量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缺乏逻辑性,加之人体解剖学隶属形态学,需要建立立体感、层次感等,这就给学生学习《解剖学基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等对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梳理和归纳出学生容易混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把椎骨形态归纳为“一体一弓七个突起”,心脏外形可归纳为“一尖一底二面三缘三沟”,再运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比较图表、流程图等,就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主动脉行程及其主要分支等连续性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编排简易、美观、新颖的顺序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

三、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片面理解信息化课堂教学

目前,有不少教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观念还停留在播放幻灯片上,把电子白板当黑板用,把PPT教学课件当板书用,课堂教学依旧“满堂灌”。也有的教师认为直接运用信息化资源,如目前流行的微课,教师就能“一劳永逸”了。其实,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无论怎么发展,信息化教学都不能代替教师,教师不是简单地信息资源使用者,而是挖掘者、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职业标准等情况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可以说,教师既是课堂教学这部“电影”的编剧,又是导演和演员。

(二)过分依赖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为解剖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致使有的教师想方设法地寻找信息化资源,却忽视了模型、标本等传统教学资源。其实,形态学传统的模型、标本等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是信息化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它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某些知识。如用心脏的模型来观察心脏四腔位置结构及各瓣膜的形态结构,即使教师用清晰的图片、生动的动画都比不上模型的直观明了、简单易懂;又如全身各器官位置及毗邻关系,目前没有一个信息化资源能够代替传统模型的直观效果。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依赖网络资源,会误导学生产生“一切学习资源只来源于网络”的意识,使得学生忽略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不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最适合教与学的教学资源。

(三)难以建设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需要丰富、优秀的信息化资源的支持。但是,当前大多数信息化资源的质量不高,形式仍然停留在PPT课件、图片及动画视频上。在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完全遵照个人的意愿和想法,盲目追求资源的数量,没有进行多方协调,导致信息化资源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其实,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兼顾硬件的投入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两个方面,只有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快速提高《解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难以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

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功能,信息化教学设计不合理,文字信息的电子化使信息容量激增,而且教师没有根据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至于教师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是把“人灌”变成了“机灌”,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

要想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精心筛选和组织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只有转换师生角色,灵活运用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否则教师只会守着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传统式的教学。

四、结语

要想提高《解剖学基础》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在使用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及教学方式的时尚性,激发学生自主协作式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记忆繁琐解剖学名词的效率,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探究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当然,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化教学环境没有普及、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不够快、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不够高等。我们坚信只要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就能大力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余和剑.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研究[J].情报探索,2013,(4).

[2]卜凡,冷子花.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3,(Z3).

[3]李文剑.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4]林文海.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卫校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J].医学信息,2010,(12).

[5]张昌宇.人体解剖学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张宏.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课程设计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2).

[7]钟金标.培养中职护生运用《解剖学基础》知识实践创新能力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3).

[8]郭玉龙.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12).

(作者单位:陈桃荣 南昌市卫生学校解剖生理教研室;李光辉 南昌市卫生学校遗传生化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信息化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