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临床观察
2016-04-19王寅李宁盖沂超
王寅 李宁 盖沂超
【摘 要】 目的:观察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薯蓣丸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辛芩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薯蓣丸;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85-02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简称,是发生在鼻腔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1]。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为10%~20%,部分国家高达40%[2]。对于该病的发病因素,认为主要是由变应原进入人体使鼻粘膜致敏而引起。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阵发性突发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涕、鼻塞为特点,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目痒、咽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哮喘或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本病发患者群无明显的性别及年龄差异,是鼻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雾霾天气的增多,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也显现出了上升的趋势。且本病难以痊愈,反复发作,故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的门诊患者80例,且均已被耳鼻喉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6.0±6.0)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1.6)年。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2±6.2)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1.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根据1997年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进行计分,得分6~8分的患者,诊断为常年变应性鼻炎;②年龄18~60岁;③参与治疗观察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④对本治疗观察过程知情了解并愿意配合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氯雷他定及相应中药过敏者;③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或伴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⑤不愿配合接受本治疗观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辛芩颗粒(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32020020,20g×10袋)治疗,口服,每日3次,20g/次。
治疗组患者使用薯蓣丸治疗。处方:山药30g,当归10g,桂枝6g,神曲10g,干地黄12g,豆黄卷8g,甘草6g,党参10g,川芎8g,白芍10g,白术8g,麦冬10g,杏仁8g,柴胡8g,桔梗10g,茯苓15g,干姜6g,白蔹6g,阿胶8g,防风8g,大枣12g。每日1剂,水煎取200ml,分早晚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药物4周为一个疗程,然后进行疗效观察。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7年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3]中的症状分级标准进行计分:①喷嚏:每次连续3~9个,1分;每次连续10~14个,2分;每次连续15个及以上,3分;②流涕:每日少于等于4次,1分;每日5~9次,2分;每日10次及以上,3分;③鼻塞:主要用鼻呼吸,1分;需要用口辅助呼吸,2分;几乎全部用口呼吸,3分;④鼻痒:间断发生鼻痒,1分;鼻痒有蚁行感,但可以忍受,2分;鼻痒有蚁行感,难以忍受,3分。对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进行比较,计算治疗改善的百分率:治疗改善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治疗改善的百分率≥51%为显效, 21%~ 50%为有效,≤2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脱落病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于治疗结束1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3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鼻鼽”范畴。鼻鼽之名出自《素问·脉解》,《医学纲目》将其作为病名。对本病的认识,历代医家认为,鼻鼽内因多为脏腑功能低下( 肺、脾、肾气虚) ,尤其与阳气虚,不能御外有关,外因多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鼻窍而致[4]。肺气虚弱、阳气不足,感受风寒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而其主要病位在肺、脾、肾。此病性质为本虚标实证,故治疗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尤其要扶助人体之阳气,增强其御外功能。西医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是避免接触致敏原及对症治疗,但是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薯蓣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该方具有药味多、种类杂、剂量轻和服用时间长等特点。原为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主方,但所治“风气百疾”就正应了鼻鼽的病变特点。方中以山药作为主药,补脾胃,益肝肾,通补三焦;白术、人参、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甘草、神曲益气调中;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发表、散三阳之邪,是该方组成上的特点;杏仁、白蔹、桔梗理气开郁。诸药合用,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兼疏风散邪、理气开郁之功[5]。用其治疗过敏性鼻炎,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能够增强阳气,提高患者自身体质,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频率。
辛芩颗粒是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综合疗效优于辛芩颗粒,且临床复发率更低(P<0.05)。
综上,薯蓣丸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理,张燕萍.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54.
[2]杨桦,黄德亮.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154.
[3]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03:6-7.
[4]李胜朴,刘小河.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中外医疗,2008,17:131-132.
[5]张琦,赵天才. 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97.
(收稿日期: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