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绚烂沉寂

2016-04-19王嫣霏

昭通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豆沙古道历史

这是来自千年前的缭绕缠绵,冷峻苍桑。

这是人类艰难生存繁衍的历程,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

脚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从远古走到现在,五尺道从时间的深处走来,绵延2000余里。一条五尺道,串起豆沙境内历史风云的荣辱兴衰,为古镇的昨天留下最为真实动人的见证……

一路艰难跋涉,蜿蜒曲折,永不停息,五尺道用哀怨动人、明丽华彩,书写着一部感天动地的历史,一曲不知疲惫的人生之路……

五尺道对地处偏远的滇东北历史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五尺道是中原赴滇的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通道,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滇东北的历史就是与五尺道纠葛的历史。

五尺道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风云——杜宇从这里带领他的部族北上,在成都建立了蜀国;诸葛亮用兵南征,七擒孟获,从这里凯旋;忽必烈挥师迂回,包抄南宋;明太祖数十万士兵平定云南;鄂尔泰改土归流;石达开率兵过雄关;护国军北上讨伐国贼……

五尺道更记取了太多平凡人匆匆忙忙的人生历程。无数的马帮卒夫,无数的山野乡民,无数的凡夫俗子不留声痕地走过,他们只把生命的足迹和咏叹写意在那绝壁下秋水里,堆起一方长长的历史,堆起五尺道上那一溜溜光光的印记……

那无法叫人漠然的道道历史——那一个个醒目的马蹄印迹,浅的一、二公分,拐弯及险要最深处,用尺子一量,有的竟深达三四寸多。这是千万匹马重复无数次的踩踏,数不尽的时间的磨砺才留下的杰作呵!

历史竟是这样的低调,竟然躲在这山野林间不起眼的角落里低低吟唱了几千年!

弯下腰,伸出一只手去摸一摸那个自认为最沧桑的蹄印。那冷硬的感觉就是触摸到了沧海桑田的历史的感觉吗?历史,确实在这里高密度的沉积着,这不得不提醒人们这是一条从遥远的时空深处走来的路,一条在古书上无数次读到的路,一条已经证明了有无数古人走过的路,它上面的每一级石梯和青石,都是历史的链条,镌刻着马帮流下的深深蹄印。

在这里忍不住下步小心翼翼,脚底温柔,随随便便一脚踩下去,都是2000多年前的瓦片和砖块!

拾起一片落叶轻轻抚摸它满脸的皱纹,沿着这条绚丽动人、漫长曲折的彩色之路,多少丝绸缠缠绵绵到了世界各地,多少文明的碎片传入蛮荒之地。

夜送往来风,曦迎南北鸟。曾经一串串沉重的脚步声把千年沉淀的伤痕深深地烙在了古老苍凉的石板上,为古道昔日的繁华留下了不容抹去的最真实的见证;一曲曲悠扬清脆的驼铃声,洞穿了多少秋水落叶?不知有多少不幸的游魂化为滚滚怒吼的朱提江里的一缕轻烟,永远守望在绝壁危崖下,让远方无数痴怨等候的眼神空余恨。

天空有鸟儿飞翔,却看不见它划过的痕迹;风中有炊烟升起,却寻不到它停留的方向,那被踩在足下低低呻吟、哦唱的历史魂灵,是在这蛮夷之地开凿了这条直插云霄、难于上青天的古道后而把亡灵长葬于此的秦汉匠人,还是为了生计行走江湖、不慎人仰马翻跌入万丈深谷、终生和亲人永隔而绵恨不绝的商贾……

只有那沉宏古老的“……叮当,叮当……”,穿过树枝,穿过山崖,好像一年又一年时空相撞的声音,似乎要撞醒那酣睡的古道悠远的记忆……

古道密集的古意,隋城堡是其中之一。

远远看去,隋城堡的城墙,映着淡薄的天,在夕阳下映衬出连绵不绝的千年气息与历史风尘。

这拔地而起的古城堡,以铁壁铜关之势,古往今来扼住了这雄关古道、出川大地。它紧紧守护着古城,如情人般依偎着古貌苍凉而历尽风霜的雄关,卡住了咽喉古道,使得互市的商旅、长途跋涉的马帮蹙眉,使历经沙场的勇将也心惊胆寒。城堡固若金汤,巍然屹立于这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外敌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疆土。

在那个时代,高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就是军事防御功能。如今,城堡的原生价值在时间的流逝里早已失去了那个时代的意义,只剩下风中孤独的守望。“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国家的兴旺岂是仅靠险要的山川地形、坚固的城池能保障得了的。隋灭亡的历史验证了这一切。

如今,城堡的原生价值在时间的流逝里早已失去了那个时代的意义,只剩下风中孤独的守望。

隋古城堡,以其积淀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给今人一笔宝贵的遗产,它虽沉重,却很美丽。

到豆沙必须拜谒的就是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否则就不算到过古镇,就不算真正的了解豆沙。

民族团结、民族和睦,史鉴昭昭。豆沙之成为古镇,深藏于雄关古道石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功不可没,它聚集的古意太浓密、内涵实在太深厚了。透过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这一历史遗存,可以洞穿到豆沙辉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厚度。

这一段毫无文采的篇章,却是最自然平实、深刻简练和震憾心灵的永恒篇章。从一眼看到那山墙上真切的出自1000年前的古人之手的真迹,仿佛一个通往深不可测的古代之路的通口向世人打开,把人引向了逝去的岁月,让人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悠悠千载,摩崖石刻默默忠诚地埋于深山,风高夜黑、蝉鸣声声,看尽古道沧田桑海、风云变化,遥对隔岸绝壁僰僮前世绝唱,不过是古镇岸柳人家世世代代平常的记忆。

山以文传,文以人传,相得益彰,因为这石刻,豆沙名扬天下。

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的存在,不仅是一方简单石刻怀古的存在,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这对豆沙是一种幸运,对芸芸众生获得的人生指向也是一种幸运,一种关连着疼痛的幸福。

坟墓是死亡留给世界唯一的标志,尸体则代表一个人今生来到人世的最后证明,神圣不可侵犯。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死亡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人们对于丧葬看得很重。然而在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上凿孔打桩,将装有尸体的棺木赤裸暴露、置之于天然洞穴,与头顶的日月星辰为伴,与江涛山风同呼吸共喘息——这道古崖绝壁上最惊世骇俗、离奇神秘的千年风景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弯下腰来顶礼膜拜,不得不说是一个民族的奇迹和另类。

悬棺的主人——僰人,死亡是他们安宁祥和的精神家园,回归自然的最美风景。他们认为尸体、棺木近于天,亡灵便易早升天,于是便重拾人类童年时代的梦想——向天神寻求庇护、与自然天籁并肩争辉!或许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奇力量,让他们攀援自如若猿猱;或许是神灵的庇佑恩赐,亦或感动了上苍,让他们长出一双会飞翔的翅膀,在那绝壁摇篮里把他们来世的第一声啼哭化作今生的最后一滴眼泪,把他们今生的愿望迷失在回来的路上,在日出日落的开合中永生……

古诗说“人生无根蒂”,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留下的这方绝世风景究竟象征着什么,在古代人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能将那些重达几百斤的棺木悬置到千仞崖巅之上凿孔插桩的?那睡在洞里的英雄美人却为何要把灵魂扎根在那绝壁隙洞里?是作为山之子对大山的依恋?还是对自由与轻松的遐想?在自然之内,在生命之外,是静静的在这山洞里听水,还是静静地在这山洞里诊断心的律动……

是什么哲学,什么信仰,什么样的宗教方式将这灵魂举得高高的?让这个民族将信念种在山洞里,种在岩石上的灵魂,长出一个个永不凋谢的问号。

那饱经风雨、沉默不语、黑黝黝的棺木却只是沉默。在那岁月的岩洞里,记忆已是古老的化石,时间属于生命不属于死亡。

先人的用意,一种秘密始终锁定在那个粗糙的长形窄盒子里。后人也只能是凭借猜测和想象了。

不过用佛家一切讲缘,不强求的观点看,又何必苦苦追寻呢?

这山崖是一个个灵魂的家园,天不留地留,你不留他留。就让他们,这些灵魂永远在那上不沾天、下不挨地的绝壁上,守望在这里好了……

大自然的造化,往往匪夷所思。

僰人不死的亡灵居住的家园——豆沙偏崖子就是证明。

豆沙关所有的风景中,从视角上说最震憾心灵的就是这座悬崖,它是豆沙作为古镇最深入骨髓的史诗般的神话。

关河辟此一门,山高峡窄,云天一线,过此处方才明白惊心动魄的含义。

盐津多山,山崖久经风雨剥蚀,亿万年来却似乎只在豆沙留下了这座直耸云霄的千仞巨岩,如一道斧劈刀削的天险石门高高耸立在关河大峡谷,深锁滇川,扼住雄关。

站立在五尺道上,只见它拔水擎天,参天而立。悬崖叠垒,巍峨雄奇,壁峰刺天,峭壁峥嵘,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仿佛一幅巨大的天然壁画;放声高歌,纵情呐喊,山崖就会引起共振,发出一种强烈而悠扬动听的神奇回音,久久回荡在古道峡谷之间,让人犹如身置一个远离尘世的人间仙境。

这是须要仰视的崖。这是大自然造山运动中的一个永恒经典的奇迹。古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然而看了豆沙的偏崖子,心中再无他山。

这人间少有的天险,自然之精灵的人类在这大自然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然而偏崖子上,却残留下了人类生活的痕迹。曾有人为了躲兵灾攀上那绝壁,在那岩洞里生活。这在今天听起来的确如神话,据说躲灾的人家姓崔,故而这座崖还有一个名字叫崔家崖子。有时真的为我们的老祖宗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让子孙汗颜。这不可不谓是人类创下的伟大奇迹。

除了它的天险让人震憾,在它那饱经风霜的壁身上,更有绝美的风景,千万年的风霜雨雪和岁月的风情让那崖已幻化成了一个超大的天然写生的画板,时间的巨手为它描绘出了幅幅绝妙的图画,每一景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其中《千年痴情守候,美丽兰花的传说》最为令人怦然心动。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神秘凄凉的故事。爱情本就是一个永恒的的传奇,这样雄奇的天险也同样没离开爱情之花的浪漫盛开。在偏崖子顶端一明显突出、气势雄伟挺拔的山巅,远远凭借肉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宛若一条雄踞其上的猛龙正在奔腾跃飞。那绝壁龙身上随风而动的龙须——一株株绿色的植物,婷婷玉立,随风摇曳,恍若有暗香隔岸飘散,缓缓而来,更似有灵魂在上面自由地跳跃飞舞,低低地哀唱动人的歌。这里面藏匿着一段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哀怨动人的爱情告白——那就是豆沙守关人和一个女子的千年不了缘。一个为了心爱的人而守候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千年,最后为了爱人却甘愿牺牲自己的女子。只要爱人幸福,她愿意放弃佛给她重生的机会,宁愿将千年的等待和痴情埋葬……

深山古道听寒潮,谁比谁的相思苦?青灯古佛钟声长,谁又为谁而惊鸿?

她深深眷恋他们彼此相依的豆沙,于是她化作了兰花,永远陪伴这片土地。她的爱人在临死时得到了指向,他的身躯化成了那条龙,他们一起永远守卫着这片他们都深爱着的土地。后世人发现这是一风水宝地,都想把先人葬在那儿,这儿成为了豆沙的龙脉……

……凄婉美丽的故事久久在豆沙回荡,像一道符让人们穿越时空去找寻人世间的爱——爱是心中唯一不灭的美丽神话!

一段凄美的爱情挂在那悬崖绝壁上,一双含泪的眼睛凝望着远方……

悠悠岁月,漫漫长路。

五尺道承载着这数不尽道不完的绝美风景,永恒不变的情怀,走得辛苦,更渗透着历史悠悠的情思……

千年的月光下,刀剑未冷,驼铃声漫。秦时遗失的娇露,大汉劈下的弯弓,盛唐吹过的柔风,以及那边走边唱的山野情歌,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这一茬又一茬马帮成百上千年行进于此留下的印记,它们仿佛穿越过悠远岁月悄然开放的花朵,释放着远古的幽香,撩人遐思。它们又多么像一只只精美的酒杯,满盛着马锅头们甜酸辣爽的风情故事,让人只能用想象去品饮……

而今,两千多年的古道却只剩下山民们还在一如既往地丈量着历史,为祖先留下的痕迹送去少许的安慰,偶尔路过的过客送来几许人文关怀,空留秋风残照下的马蹄印诉说岁月的沧桑。

走在五尺道上时,看到的也只有耕作的农人、红砖白瓦、天空的飞鸟、慢悠悠走在山坡上的水牛和弥漫的炊烟。集镇空剩有一些古代守关瞭望土木楼的残墙断壁。走过豆沙关的村道,会让人有一种时空错置、如入古代的感觉,人生的一切繁华、纷争、心伤都被抛在山外的路途中了,进入这古道的人,都似乎沉静在一幅静穆的油画里了。

历史把它的另一面展示给了我们,人们在五尺道隐藏的深意里,在古镇的静默里,似乎都在这崖边悟出了人生真正的禅意。

悬崖峭壁上几棵树坚强的生长着,江水滔滔,烟雾茫茫。

如果一个人从那座悬崖上跳下来,结果会怎么样呢?那该是一种世间怎样壮烈的绝美姿势?就如那个为了爱人而孤独千年,等待千年,守望千年的痴心女子。天险的偏崖子是她永久的栖居,静静的关河水如她倾泄而下的眼泪,幽怨、凄婉,如有扑鼻而来的香气在幽幽地诉说……

一定是亿万年来,最唯美的篇章……

一切静静无语,时光如水日复一日地流过,远古的笙乐随风而逝,深深的马蹄声渐行渐远,村烟远去,古战场的杀声远去……

然而古道不会沉寂,它灿烂辉煌了几千年,现在它的沉寂也是灿烂的沉寂,因为远去了五尺道,却沿着五尺道走来了公路,车队,跨谷飞涧的桥涵,穿山越岭的隧洞。

时光漫过青青石板,五尺道在不断地变迁,几经磨砺,也曾一度冷落,但它前进的方向始终不曾改变,它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看尽的苍桑已成永恒,它从来没有真正地停息过寂静过,永远有着最美的风景。它注定不变的恒久意义和魅力让它的生命力自有承接。

——在石门关下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秦五尺道、峡底古老的关河水道、昆水公路、内昆铁路、高速路,就这样顺着山坡,由高向低,各自互动,相互共振,依次延展呈现在世人面前,垂直高度却不过几百米。

豆沙的历史,豆沙的现在,豆沙的未来,在一千米不到的关河大峡谷里汇集并行,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殊风景,把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变迁浓缩于小小一方山水,构成跨越时空千载的人类交通风景线上的奇观。

历史就在这几百米的距离之内直接对话,历史相距似乎也只有这几百米的高度。

走进这关山绝塞、复水纵横的土地的另一片时空,留下的不仅再是怀旧和怆然感伤的回眸……

五尺道,已不仅是地理通道位置上的永恒,它已成为盐津的图腾,永远停驻在盐津人民的心中,成为滇东北永恒经典的传奇。它是盐津也是滇东北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切口、一面镜子。它的传奇可追溯也不可追溯,因为这是冥冥中上苍的安排和选择!毕竟这古道的历史,差不多跟中国有记载的历史一样长。

古道茫茫,西风凛凛。逝去的远方谁在幽怨地凝望?长天万里,苍山如海,碧水悠悠,只那观音阁晨钟暮鼓的纯净、面壁跌坐的安宁、洞穿世事普渡众生的泰然和石崖上那填不满的年深日久的幽静,浸润着盛唐的繁华和萧瑟,望眼欲穿到今天和不可知的永远的时空。

袁滋的身影早已远去,脸上已抹不去千年的寒意和风霜,衣襟恍若沾满岁月的风尘。

沧桑岁月中,一个个华夏子孙走过,一页页历史翻过,是什么在远方和深处呼唤……

作者简介:王嫣霏,女,现供职于昭通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吴明标】

猜你喜欢

豆沙古道历史
杉林古道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新历史
茶马古道
历史上的6月
美月日式烘焙教室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红小豆沙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