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人民版历史教科书献疑

2016-04-18侯智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蔡伦教科书高中

侯智林

摘 要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中关于唐代道一级区划的定性过于粗浅,认为道在初唐时即为地方行政区划;必修Ⅲ中关于蔡伦受封更是与史书记载大相径庭。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和学界研究成果认为,唐代的道经历了由地方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的过程,而蔡伦应是被和熹邓太后封为列侯。

关键词 高中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 道 蔡伦 献疑

一、道在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性质的变化

必修Ⅰ第16页:“唐代为道、州、县三级。”[1]笔者查证相关史料认为,道在唐代经历了由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变的过程,并非教材中所说,道一开始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旧唐书·地理一》:“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一曰关内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东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陇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剑南道,十曰岭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京畿采访使、理京师城内都畿、河东理蒲卅理东都城内关内、以京官遥领河南、理汴州河北、理魏州陇右、理鄯州山南东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剑南、理益州淮南、理扬州江南东道、理苏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岭南理广州。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

《新唐书·地理一》:“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一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汉刺史之职。”

根据两《唐书》记载,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唐玄宗分天下为十五道,职责“如汉刺史之职”,即监察职责。周振鹤先生认为:“唐代监察官员的分区是按基本交通路线来划分的,所以称为道。贞观元年,按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形式上虽然是地理区划,其中实已暗含监察区的意味。”[2] 那么,此时的道也就不是州、县之上的行政区了,而是监察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道是唐朝前期(到唐玄宗时期为止),而非整个唐朝时期。“唐初地方政制实行州县两级制,中央与州之间设置监察区的道作为中央分治区域。”[3]道在唐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是在发展变化的。

我们来看今人关于唐代道性质变化的认识。

“唐贞观中分全国为十道,后又分十五道是监察区,由朝廷派遣巡察、安抚、存抚、按察等使,分道巡察州县。”[4]“这些使职,是监察官,道是监察区。”[4] 所以说,“这种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如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遣大臣萧瑀、李靖等十三人为黜陟大使,巡行诸道,察长吏贤、不肖。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分十道巡抚使。以上都属临时差遣性质。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选内外五品以上官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二年一代,以巡察州县,遂成为常设官员。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称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称为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武则天时已有采访使,见吐鲁番出土长安三年括逃户牒文)。至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掌所部善恶’。自此以后,方镇权重,节度使往往兼领观察处置使,割据一方,至全国分为四十余道,一道就是一个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这和唐初作为监察区的十道,性质大有不同了” [5]。俞鹿年先生认为:“至安史乱起以后,地方政制又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将监察区域与军卫区域合而为一,其区域称为方镇,亦称为道(比原来作为监察区的十五道为小),其数多至数十。此种方镇(道)是一个集权分治区域,合军政长官为一体,是一种行政实体。至此,隋文帝以来的州县二级制又变为道、州、县三级制。”[3]

随着道监察区域和治所的固定,处置使又有专停所属刺史职务,差人权摄的任免权,故道又有向行政区转化的趋势。安史之乱后,乾元元年(758年),随着节度使职权的扩大,作为行使监察职权的采访使正式废止,道在地方行政体制转化中基本完成。当然,道在唐代地方行政中具体性质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学术界也未形成统一认识,故而本文对此暂不探讨。文中引用的相关研究观点至少说明一点:唐代的道有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并非教材中的简单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唐代的道经历了由前期监察区性质到中后期地方行政区划性质的转变。“道从巡察区划发展成为一级行政建制,有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最初作为巡察区划的道,经过改革发展,到中后期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道的长官如节度使、观察使转变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整个发展过程呈现出一种虚三级制向实三级制过渡的特点。”[6]

二、蔡伦何时被何人封为侯

必修Ⅲ第26页:“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年)呈现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7]笔者据此可以推测,封蔡伦为侯是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那么,这与史书记载是否相符呢?

根据《后汉书》记载:“元初元年(114年),邓太后因蔡伦久在值宿护卫,封他为龙亭侯,食邑三百户。”[8]而非教材所说蔡伦是汉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被封侯。同样记述的还有:“安帝元初元年,蔡伦年满50岁。邓太后念他在宫中办事精明谨慎,任劳任怨,就封他为龙亭侯(龙亭是个地名,在今陕西洋县)。由于洛阳等地尚方造出的纸信誉最高,蔡伦又加封侯位,因此后来有人就把尚方出品的纸称为蔡侯纸。”[9]此时在位的皇帝应该是汉安帝(公元106年~125年在位)。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公元105年,汉和帝病逝,其遗孀邓皇后临朝听政,立“时诞育百余日”(《后汉书·殇帝纪》)的刘隆为太子,开始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汉殇帝即位8个月后就病逝,邓太后又另立和帝兄清河王刘庆(庆,章帝废太子也)长子年仅13岁的刘祜为太子,即皇帝位,是为汉安帝。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开始重用邓氏外戚。延平元年(106年)四月,“拜(邓)骘(邓太后兄)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悝虎贲中郎将,弘、阊皆侍中。殇帝崩,太后与骘等定策立安帝,悝迁城门校尉,弘虎贲中郎将。自和帝崩后,骘兄弟常居禁中”(《后汉书·邓骘传》),辅佐邓太后执掌东汉政权。邓太后虽行“德政”,使得“天下复平,岁还丰穰”(《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二》),但还是有大臣反对其擅权揽政。对此,邓太后毫不手软,进行了严厉打击。邓太后从兄、越骑校尉邓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邪!’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后汉书·皇后纪上》)

“司空周章数进直言,太后不能用。初,太后以平原王胜有痼疾,而贪殇帝孩抱,养为己子,故立焉。及殇帝崩,群臣以胜疾非痼,意咸归之;太后以前不立胜,恐后为怨,乃迎帝而立之。周章以众心不附,密谋闭宫门,诛邓骘兄弟及郑众、蔡伦,劫尚书,废太后于南宫,封帝为远国王而立平原王。事觉,冬,十一月,丁亥,章自杀。”(《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综述,终邓太后之世,“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朝政大权始终未曾放松。所以,安帝只是一个傀儡。”[9]蔡伦为邓太后所封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在《后汉书·蔡伦传》中这样记述到:“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这直接记述了蔡伦与汉安帝之间不和的深层次原因。宋贵人为汉文帝为代王时的中尉宋昌(昌后为卫将军,加封为壮武侯。景帝中四年夺侯,国除。)八世孙,父宋杨“以恭孝称于乡闾,不应州郡之命”。(《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而二女“皆有才色”,于“永平末,选入太子宫,甚有宠。肃宗即位,并为贵人。建初三年,大贵人生庆,明年立为皇太子”。(《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马太后去世后,“窦皇后宠盛,以贵人姊妹并幸,庆为太子,心内恶之,与母比阳主谋陷宋氏。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后于掖庭门邀遮得贵人书,云‘病思生菟,令家求之’,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日夜毁谮,贵人母子遂渐见疏。庆出居承禄观,数月,窦后讽掖庭令诬奏前事,请加验实。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立皇太子肇。肇,梁贵人子也”。(《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刘庆被废后,“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因此,此时在位的汉安帝根本不可能封蔡伦为侯,而蔡伦因卷入东汉王朝宫廷斗争而未善终。

笔者建议,在新修订教材中可以改为:“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制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年)呈现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后来,邓太后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同时,可以对“邓太后”作注释:邓太后,是汉和帝皇后,曾临朝称制。这样,学生也能理解蔡伦被谁封侯以及邓太后与汉和帝之间的关系了。

中学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所述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故笔者深感教材表述严谨性的重要。文中有失实之处,敬请方家指证。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五卷)(隋唐五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王颖楼.隋唐官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

[5] 王仲荤.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 郭峰.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2(6).

[7] 朱汉国.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 宋衍申.二十六史精华.后汉书(二)[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

[9] 杨永胜.中华上下五千年[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10] 林剑鸣.秦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蔡伦教科书高中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蔡伦改进造纸术
藏起来的教科书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蔡伦井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