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伦井之谜

2015-01-14彭广业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1期
关键词:蔡伦同治故居

彭广业

蔡伦是伟大的造纸术发明者,《后汉书·宦者列传》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城西南有一口古井,称蔡伦井,位于桂阳县城蔡伦路与城南路交汇处,蒙泉宾馆西侧。蔡伦井呈正方形,每边长约一米,上有石砌井台,井旁有蔡伦盆。据清朝大儒王闿运撰写的《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州南门有蔡伦井,传云伦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测,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识。”“旁多刻识”这几个字让人琢磨不透,究竟有多少刻识?刻了些什么?是什么年代何人所刻?关于蔡伦井更是众说纷纭,是井?是故居?是幽圹?是冢穴?

蔡伦井真相到底如何?后世也曾做过一些探究。清咸丰年间,疏浚蔡伦井旁的城隍庙街时,曾掘地

一丈,显露出砖墙石井,方整如新,宛若一层街衢;清同治时,为拓出蔡伦井道中的“刻识”,曾雇人抽水挖掘,但泉源难尽无结果;2001年,桂阳县委宣传部门邀请省工程地质勘查队勘测,然而只挖掘了三米深时,由于地下水量大,无法探测。尔后改用了采点钻孔技术勘测,每个孔达十余米,发现了大量宋砖、唐瓷和汉瓦,证明了地下有宋代以前的城池遗迹。

蔡伦井是蔡伦故居?

古制八家为井,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有乡里、家宅的意思,因而有人认为蔡伦井是蔡伦故居。持这一说的主要证据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蔡氏家谱》。《蔡氏家谱》记载说:“余始祖大汉受封龙亭侯讳伦,字敬仲,住桂阳城南。厥后子孙分散各省,支分派别,难以枚举。其住城者,只守蔡伦井上一带铺基旧址纸槽而已。至雍正年间,又为豪衿尹相父子所夺。其世系相传,历有缮本原委备载,奈为郝家兵煨烬,断简残编,莫为稽考。”谱中说明蔡伦井是蔡氏祖居。原来老谱对蔡伦故居的一切情况记载详细,但是在明末清初,李自成部将郝摇旗攻占桂阳城,兵燹屠城,保存的蔡氏族谱毁于战火。宋代的阮阅任郴州知州时就写过一道《蔡伦宅》的诗,“竹简韦编写六经,不知何用捣枯藤。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说明宋代就已认定郴西(桂阳)有蔡伦宅。

蔡伦井是蔡伦冢穴?

井也可指古代王侯的墓穴。唐代韩愈《记宜城驿》:“驿东北有井,传是昭王(楚昭王)井。”持这一说的主要是根据蔡伦井石壁上有模糊的石刻字迹,加上附近的蔡伦祠和临街上书“蔡伦井”三字的蔡伦牌坊。有人判断蔡伦井为蔡伦殒后,后世修的衣冠墓。桂阳的蔡伦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被拆毁。桂阳的蔡侯祠,就在蔡伦井百步内的史家山,尽管所建年代、规模,志书上语焉不详,但其拆除的时间却依然有人记得:1934年为阻挡红军西进,时任民国桂阳县县长的谢亮宇(衡阳人),执行上峰的命令,拆除了桂阳的蔡侯祠,砖瓦石料全部用于修建碉堡。据说蔡伦祠中的石料中就有翁仲(原指匈奴的祭天神像,后成为古代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的代表物品),由此推测,蔡伦祠是建于蔡伦井前的祠,即后世所称的“墓祠”。只可惜祠毁石碎,如今不复存在。

蔡伦井是蔡伦的幽圹?

王闿运在《同治桂阳直隶州志》中分析说:“造纸不必曲池。此恐是蔡侯旧冢。后汉黄门,势显力富,和熹垂廉,政在帷闼。疑敬仲生时,造此幽圹。及后饮药,未必还葬。后人相传,但云蔡伦井耳。”王闿运怀疑这是蔡伦生前造的幽圹,然而蔡伦因卷入宫廷斗争死得突然,没有归葬故里。清朝同治年间,为探究竟,“遣井工转斛涸泉,将拓其字。工入数十丈,言石砌可穷,而泉源难竭”。发现下面还有石砌的隧道,弯弯曲曲,北向下延,里面水很大。当时想“从上开通,碍于民居,竟不果入”。有人根据这次的“探究”行动,猜测是幽圹的“甬道”,这条“甬道”自南向北下延,弯弯曲曲,是由青石砌成,深不可测。

蔡伦井是蔡伦造纸臼?

井还可指像井的“臼”。据《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记载的“蔡伦石盆刻字”条目说“不知时代,在州城西南蔡伦井,文曰:蔡伦置。”这一说法因袭于康熙《桂阳州志·山川》中的 “蔡泉”条目:州治西,蔡伦造纸处,故名。有石盆,刻蔡伦置,可验。这石盆是否真为蔡伦置?作用是什么?石盆刻是否还有辅助刻识?我们都无从印证。有人说,桂阳是“八宝之地”(专就金属矿藏而言,包括金、银、铜、铁、锡、水晶、石炭),早在汉初,就设立了金官,东汉更迭为铁官。据《东观汉记》等史书记载:蔡伦还兼任了铸造“尚方宝剑”的尚书令,是铸剑和造弓弩的行家。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水,而桂阳又是泉城,古有四十八井不出城之说,这蔡伦井就是蔡伦的生活用水来源,井旁置有石臼,可能是造纸臼,也可能是井臼,还可能是蔡氏铸剑用的淬火盆等。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解读出蔡伦井中的刻识,会破解蔡伦井这一千古之谜。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伦同治故居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便秘、痔疮要“同治”
蔡伦造纸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蔡伦改进造纸术
荒唐同治讲信义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首届“中国造纸蔡伦奖”推荐评选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