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6-04-18刘泽群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刘泽群

摘 要生态化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看成是环境与内部因子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传统教学模式的失衡导致亟须建立一个新的生态教学模式,使计算机网络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真正融合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英语教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此外,建立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将网络环境纳入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大生态环境之下,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生态化教学 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教学从我国教学实际出发,恰当地把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服务于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了一种最佳教学效果,产生了一种新型教学革命。2004年,在我国外语教育史上由教育部首次确定了计算机网络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英语教学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教与学的效率,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是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高效的整合能够促进现代英语教学的健康、良性发展,能够为新型教学提供理想的环境。网络与英语课程整合是一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客观面对并及时解决整合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具有消极影响的失衡现象,重视并予以科学、有效的调节。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跨越了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是研究教育及其因子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具体来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教育发展规律;而生态学是将生物及非生物与环境因子视为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系统内部各因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人类的生活与大自然是高度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生态观把研究对象当成复杂的整体来对待,对教育理论具有深刻的启发,是把研究对象当成相互关系网络中统一整体来研究。

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为了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综合实践目标,教育生态学强调人们要把教育与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以整体论和系统观的研究视角,动态培养并发展教育过程中的生态意识,解析并联系教育生态的各种构成因素,最终在宏观和微观双重层面上实现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了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尤其是生态平衡、系统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如:自然的、社会的、生理的、规范的、心理的,从而掌握教育的发展规律。”[1]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只有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才能正确认识人类的世界。而为了使我们发觉英语教育中微观生态系统的不协调和失衡问题,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生态化教学”从教育系统及其外部环境等角度上思考教育问题,才能为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理论。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生态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体制僵化与混乱,不符合生态化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传统英语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从单纯的高密度机器灌输、枯燥的黑板加粉笔式填鸭讲解,到“光盘+计算机操作”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这些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学环境,虽然教师和学生已经进入了新的教学环境中,但是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甚至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网络环境下,这些英语教育环境不符合生态化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英语教学体制发生了僵化和混乱的问题,是为学而学。同时,英语教学模式应试倾向严重。知识的传授不是生态圈中的某一个点或一条链,而是生态圈中的圈,应当着重其系统性。传统的英语学习只偏重读与写,忽视了灵活运用“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其目标是笔试内容,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熟练地进行交流,不能熟练地开口说英语。由此可见,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否定了其整体性,将英语教育部分割裂出来,导致英语教育质量的滞后。

2.英语文化渗透不强,“花盆效应”现象严重

目前英语教育普遍忽视了其中蕴含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存在课堂上只对语法、词汇、句子结构和文章结构进行重点讲授,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少之又少,只对词汇、语法结构有所了解,“花盆效应”现象严重。而在《语言论》中,美国语言学家萨佩尔曾经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由于自身特征不同,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与其他集团分开的集团”。在我国由于缺乏语境,学习英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英语。同时中英文化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要想学习好英语,熟练地掌握、运用英语,就要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同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综合技能的培养,过度传授单词、语法等知识。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学生没有更多的真实语言训练场景,就像花盆中的花朵一样,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就会很快枯萎死亡,不会进行创造性学习。这种“花盆效应”使学生丧失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破坏了英语课堂的生态性。学生只会为考试、升学、留学、找工作学习[2]。

3.学生学习动机较弱,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能听从教师讲授,无法满足自我学习的目标。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实行的还是应试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为了短期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成了可有可无的活动,常常以考试为学习目标,这样违背了知识的生长性。为了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生态中,长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生态化英语课堂应该追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系统整体发展。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违背了多样化的生态理念,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也是由学生做出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基本上都是由任课教师做出的,评价主体单一化,学校、社会和家庭很少共同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并且,基本上都采用量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不可量化的重要因素,仅仅考虑教学中能量化的因素,很少采取质性评价。另外,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没有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评价的范围中,只把知识的多少与技能的高低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内容单一化。

三、网络环境下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生态化的教学模式是在生态型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是现代教学模式的健康发展目标。网络环境下,我们将课堂生态环境系统具化为大生态系统和子生态系统。其中,子生态系统之间呈现出兼容、良性的动态模式,是相互依存、作用、转换的关系,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关系等;大生态系统是课堂目标的设置。

1.课堂目标的设置

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动态、开放、有联系的体系,不应该是封闭的、静止的、孤立的。而生态化教学模式应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生长性、系统性的特点,教师是指导学生构建学习内容的指导者,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应当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内容的构建,是一个主体。因此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生态化模式,就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合理设置课堂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和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明确英语教学评价和内容。整体性原则必须要整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有全面整体的发展,必须要融合课堂环境因素,具有整合评价方式。

首先,从根本上看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语言知识目标和文化目标。学生要掌握英语中语音系统、语法项目、拼写规则等符号运行体系,因此,在选定英语语言知识目标时,要为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语言能力打下基础。同时,在英语教授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放开眼界,把相关跨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3]。

其次,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是由本身的语言智能所支持的,如:对语言的拟想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而学生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以语言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体。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在文化观发展上,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本国文化属性,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同时要尊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提高交际水平。

另外,英语学习不仅是了解文化习俗,学习西方文化,也是为了使西方人能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而教学内容中的语言知识不但要秉承趣味性和思想性、基础性和交际性,还要秉承时代性和规范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因此,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下,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正确地选择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同时,为了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整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输入和输出的原则,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通西方文化的学生,要兼顾中西方文化的教授。

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只是简单的重笔试、重结果,应当是多元化的。长期以来,在评估的过程中,考试和测验成了主要的评价手段,将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进行客观的描述,过于强调科学知识系统。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评价的目的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具有反馈的意义,使学生了解学习进程,应当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参照的作用。由此可见,生态教学评价目的脱离了以考试、测验为评价标准的唯一模式,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2.网络环境下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作为教学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传统的“理论、方法+课程、教材”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理论、方法、技术+课程、教材”的新模式。计算机网络信息流充足,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是教师学写学生抄,也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应当将计算机网络作为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由此可以发展出两种教学模式。

(1)学生自主、教师辅助模式。作为培养独立学习者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受到了重视。这个过程中,为了对学生的态度和能力的内部环境进行转变,能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通过教师、教学设施和预料构成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学习,进行自审的语言需求评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且从依赖教师转变为独立学习。但是,由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等有利因子的影响,这种独立并不是此模式的唯一特征。在这种模式中,首先,教师起到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应用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系统,帮助学生确定了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行学习效果评估等,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材料和技巧,帮助学生确定了学习目标。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专业需要起到支持的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承担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分析学生的需求,并进行自我评估。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获得能力为目的,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仍然具有主导地位,虽然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仍然要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选择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设问法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仔细挑选课程设置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学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建立起一个和谐、动态、兼容的教学系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网络环境中,应用生态学理论,建立生态教学模式,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13-115

[2] 王宁.网络环境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

[3] 刘爱军.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 (6).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