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美操在高中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016-04-18陈正春

求知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健美操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陈正春

摘 要: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大众健身方式。它节奏欢快,形式多样,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良好的气质,陶冶情操,是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关键词:健美操;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83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10

1.研究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

2.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小组合作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

3.理论依据

健美操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大众健身方式。经常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精神舒畅、精力充沛;还可以塑造形体,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纠正不良姿态,培养高雅的气质风度。

4.实践过程

本次课堂实践研究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还采取了以下教学实践与尝试。

第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完整、规范地教给学生,更要注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对健美操这个项目有系统、全面的认识,而且对体育这个概念也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

第二,实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个体的意愿,自由组成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教师要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培养体育骨干,发挥体育骨干的榜样作用,组织队员进行练习,帮助队员将所教的内容学会并加以巩固,鼓励小组内每个成员都积极参加小组的组织领导任务。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赋予学生角色责任,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在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各小组体育骨干组织进行各单元内容的巩固练习,引导他们组织队员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创编,创编具有小组特色的自编操,并把成果进行展示。

第四,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精彩的健美操视频,以了解其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以缩短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第五,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注意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运用和升华。笔者始终认为,对课堂生产性资源的运用和升华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标准。合理运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不仅能使教学更好地开展,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尝试,笔者所教授的班级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在学习中能认清自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第一,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了,对健美操的认识和了解逐渐深刻,树立了正确的健美操观念。最开始学习健美操时大家都比较扭捏,尤其是男生。几个单元的教学后,学生都自发地参与到健美操的练习中,教学参与度不断提高。

第二,节奏感越来越好,对健美操动作和套路组合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最初,都是由老师给学生数拍子,学生肢体动作也比较僵硬,单个动作的记忆都比较吃力。经过不断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数节拍,对套路组合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

第三,同学们的各项基本素质都有所提高,尤其在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体态(含胸、耸肩等)得到改正。

第四,健美操的创编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和领导能力不断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培养创编能力,并要求各小组创编一套彰显小组特色的徒手操来参与活动。

第五,学生的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审美意识不断提升。健美操可以给予人们更多美的享受,经常欣赏精彩的健美操表演,可以促进学生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第六,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一直秉持着民主教学的观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其个性差异,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

6.结论及建议

健美操作为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开展能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形体,塑造健美的体态,培养良好的气质,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评价、组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在高中体育课堂更好地开展健美操教学,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健美操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