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教育“活”出精彩——访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校长欧阳小珠
2016-04-18李统兴赖斯捷
本刊记者 黄 珺 李统兴 赖斯捷
让学校教育“活”出精彩——访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校长欧阳小珠
本刊记者黄珺李统兴赖斯捷
欧阳小珠,株洲市芦淞区何家坳小学校长,芦淞区人大代表。
和很多校长一样,教育人欧阳小珠也曾辗转于多所学校,不同的是,她是从企业中走来,迈向了教育深处。她会从网络上的一块虚拟菜地联想到教育,更会在教育中运用企业管理的经验。
“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会让人乐此不疲?”“我们难道不应该像企业一样具有忧患意识吗?”欧阳小珠一直在思索。
乍听,她所思考的,仿佛和教育并无多大关联,直到我们看到了何家坳小学真真切切的成果:“五类四环课程链”给了孩子个性化和多样化,“七彩阳光少年”评价体系还原了孩子们更加真实、鲜活的生命体……
的确,何家坳小学的孩子,打上了属于这个学校的印记。他们活泼而自信;他们穿着各种不一样的鞋子,走着个性却又共性的路。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总觉得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要好。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在当下教育环境中,什么是“活的教育”?又该怎样去“活”呢?
活的教育能赋予人活的能力,活的教育更是传承着活的精神。这样的能力和精神,是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是能开启心智、启迪人生的,是能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更是国家和民族最优秀的财富。
56年前,何家坳还是小小的山坳。56年后,山坳变城区,何家坳小学也随时光荏苒而不断发展。而此刻,我们对话校长欧阳小珠,听她诠释什么是“活的教育”,又怎样实施“活的教育”。
“用活的东西教活力的学生”
记者:何家坳小学历史悠久,是一所老校,更是一所名校。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发展历程。
欧阳小珠:是的,何家坳小学成立于1959年,至今已经走过56个年头。56年弹指一挥间,56年更是漫漫长征路。学校之所以取名为何家坳,是因为其坐落于一座小小的、荒凉的山坳上。那时的校园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教学设施更是简陋而原始。时光荏苒,古朴、简陋的校园一天天发生着变化,这里的师生更是一代代自力更生、活力不止。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也经受了一系列由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当然也出现了诸多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但是,56年来,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对她倾注了深深的关爱。校园面积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次第提升、优秀干部及优秀教师不断配备、办学思想及理念不断更新……站在老一辈“何小教育人”的肩膀上,经过一代代全体“何小人”的奋斗,“何小”春色满园、影响深远。如今,何家坳小学已成功申报为“芦淞区素质教育示范校”。
记者:较之于一般老师毕业即走上教师岗位,您的从业经历似乎更为曲折。何家坳小学倡导“活的教育”,是否与您的心路历程有一定关联呢?
欧阳小珠:的确,我与那时候大多数师范生的历程不太一样。1989年,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后便进入了一家企业,且一呆就是七年。七年的企业经历,或许是让我在看待问题时,角度更加多样化。企业是需要时刻与他人沟通的,是一刻也不放松地坚守岗位且保持竞争的。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在一直对我们老师说,不能把教师职业当铁饭碗,每个人都要有忧患意识。我喜欢变动,在进入教育行业后,我会敦促自己不停地提高业务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一直不希望是“一潭死水”,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呢?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师呢?
记者:陶行知先生1921年在金陵大学暑期学校演讲时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可分为三部:A.死的教育;B.不死不活的教育;C.活的教育。”紧接着他进一步告诫人们说:“死的教育,我们就索性把它埋下去,没有指望了!不死不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渐渐趋于活。活的教育,我们希望它更活。”对于教育之“活”,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欧阳小珠:我们都知道,“活的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无论是他提出并努力实践的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还是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无不是陶先生“活的教育”思想光辉沐浴下的具体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什么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仍具有极大的现代价值?就是因为它是“活的”。“活”是一种环境氛围,是一种呈现方式,是一种发展状态,是一种顽强精神,是一种思维品质。因此,在何家坳小学,我们一直信奉教育应是活的,是生活化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向学生灌输刻板的理论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成长。为了教“活”的孩子,我们会让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寻找一个岗位、体验一种角色、获得一种感受。为了带“活”教师,我们积极构建“一三四”课题研究模式、用精细化来考核教师……因此,我们的学生有去中心广场卖报的小报童、有去市场批发水果蔬菜贩卖的“小摊贩”、也有给爸爸妈妈洗脚的孝顺儿女……我们的教师成长为一批批教育骨干,他们热爱教育,让家长、社会信任和尊敬。总之,活的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
记者:把队伍带“活”,这是我们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师团队的建设,需要不断造血,才能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欧阳小珠:的确是这样。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教师团队带“活”,让教师们不仅没有职业倦怠感,更能积极向上、寻求进步。之前,何家坳小学师资主要以引进为主,这是符合当时学校实情的做法。现在,我们自己“造血”,这是我们打造专业师资的重点。教师的本职是教学,只有教师自身提高了专业水平,整个团队才会散发出经久不衰的活力。为此,学校主要以课例为载体,按照“一三四”校本专题研讨模式,引领教师走专业研究之路。
“一”是指一个课例。每个学期初,学校会分学科组召开教学研讨会议,针对教师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挑选研讨小专题的主题,确定好课例。“三”是指三个阶段,即“磨课、展示、推广”。各个教研组首先以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研讨,讨论出假设性教学策略。然后由组内青年教师担任课例教师,按照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磨课,组内其他教师则带着评价表以及课前提供的观课任务进入课堂听课。接着,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备课、试教、评教,直至找到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形成基本的教学策略后,由骨干教师根据研究出来的策略进行设计,向全校教师展示。之后,则由组内其他成员执教该课例进行推广验证。“四”是指四个层次的教师,即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年长教师、青年教师。在课例研究中,老师们分别担任着四个层次的不同角色:首席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磨课、骨干教师展示、年长教师参与。于此,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课程才是一方肥沃的土壤”
记者:2010年,何家坳小学被授予“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成为株洲市唯一一所小学省级课改样板校。2015年,学校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课改样板校”考评中,从17所学校中成功突围,成为新一轮的省级“课改样板校”之一。可想而知,五年来,何家坳小学在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
欧阳小珠:去年9月,我在全体教师、家长中进行了一项调研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你认为何家坳小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我们收到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便是“大气”。大家一致认为何家坳的学生“上得正台,经得起考验”。的确,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能够大胆质疑、侃侃而谈;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在公共场合自信阳光、大方得体……而这些都得益于什么呢?答案是:课程的建设。我们一直认为,从来没有单独的一门课程能够解决人的所有发展问题,所以,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元课程的支持。因此,学校围绕“国学立品、德艺双馨”的课程理念,构建了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校情、学情,在校本课程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个性的“五类四环一核心课程链”。多元化课程体系,如同一方方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素养提升。近几年来,无论是身处其中的教师与家长,还是关注教育的外来学习者,他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何家坳小学的生态变化:课堂变了,孩子变了,学校变了……
记者:一方教育生态的变化,是各个环节多维突破带来的整体革新。而在这场“突围战”中,课程改革毫无疑问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校园里丰富多彩的课程与社团活动,无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
欧阳小珠:可以说,目前,“五类四环”课程体系便是何家坳小学实现教育目标的“平台”。五类为基础文化类课程、素质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个性特长类课程、环境教育类课程。基础文化类是学校课程中的基本部分,是学生必修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符号性工具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如: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素质拓展类主要包括校本必修课《古诗文吟诵与书写》《小学生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类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如“名人名作名地知多少”课程,学校通过“学名人、阅名作,游名地”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学校特开了个性特长类课程,即40多门社团活动课,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使每个人有可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爱好。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我们整合、开发了环境教育类课程,如每学年的“六大精品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阅读节、感恩节)、校园十景、主题班会、午间乐、校训、校风、校徽等。
从某个角度上说,在五类课程中,个性特长类课程处于“纲”的位置,而其他四类课程则处于“目”的地位。几种课程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不能替代,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网状结构。
记者:以评价促发展,这是创造教育之“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以往的评价,我们往往多单一性地成绩评价,老师为评价主体,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其实,多一把尺子衡量就会多一批阳光学生,多一些要素评价就会进一步指向学生的成长。
欧阳小珠:是的。记得在前不久的科技节上,一位二年级的学生跑到我们教导处主任的办公室问:“老师,我知道展板上第二道题的答案,如果我答对了,您能给我一颗印章吗?”那道题目是“空气到底有多重”。我们很高兴,因为,这个孩子可能之前并非对科技小知识那么感兴趣的,但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他开始主动思考了、学习了。我们教导主任告诉他:“这个印章暂时还不能给你哦,你得先回家和父母一起做个实验,记录下实验的过程,拿来给我看,这个印章才能给你。”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印章便是我们“七彩阳光少年”评价的主要标识之一。以往,我们通常在期末只进行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评优。因此,一般只会有极少数的学生获得荣誉,其余的大都灰溜溜地回家。如今,我们用七彩阳光少年取代了优秀学生的评比,它代表着学生中的最高荣誉。而怎样才能获评“七彩阳光少年”呢?它必须通过参加平时的争章及各类主题活动才能取得期末参加七星(文明之星、智慧之星、体健之星、才艺之星、阅读之星、合作之星、自理之星)评比资格,最后获得五星或五星以上的荣誉才有资格评为“七彩阳光少年”(其中文明之星、智慧之星、体健之星是不可或缺的)。
要知道,现代教育不仅要求传授知识技能,更强调立德树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学校要做的,便是通过先进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促进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
记者:六年影响一生。如今,何家坳小学已迈向了新的台阶。而对于她未来的发展,您又有何展望和期待呢?
欧阳小珠:何家坳小学的首字母是HJA。H代表荣誉(Honor),J代表喜悦(Joy),A代表欣赏和感恩(Appreciation)。这是全校师生心中的那份荣誉感,是身为“何小人”的荣誉感;这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喜悦,老师们在繁杂琐碎的工作中满怀理想,学生们在美丽的校园中汲取营养;这是最和谐最温馨的教育关系,我们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和成长,我们感恩每位教师的付出和辛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有远虑,更有近忧。在未来的三年中,我们要确立学校文化价值观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与引领地位,以“HJA”学校精神团结人、凝聚人,努力构建与学校国学文化相适应的学校制度和管理体系,营造与学校国学文化相适应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家长文化等。这是一所学校文化自觉的形成过程,更是何家坳小学整体梳理品牌形象的必备过程。说到期待,作为校长,我希望学校在文化建设上能整体推进;作为一名教育人,我希望在何家坳小学,教育能为每一个生命播下“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