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4-18王政理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雷贝拉唑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王政理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政理

【摘要】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磐石市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普瑞酮,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黏膜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安全性高。

【关键词】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磐石市医院,吉林吉林 132300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首选方式,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均是临床常用药物,可取得理想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现有药物基础上联合用药十分必要。本研究就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胃炎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症状、体征、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1],参与研究前2周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严重感染、治疗药物禁忌证;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20~68岁,平均(44±9)岁,病程1~10年,平均(3.5±1.1)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656]治疗,50 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贝拉唑(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160)进行治疗,2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7 d),治疗期间均注意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热水,对于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采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奥硝唑每次5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每次200 mg,2次/d;阿莫西林每次1.0 g,2次/d;呋喃唑酮每次100 mg,2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黏膜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胃黏膜修复效果:采用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对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表明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越佳[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烧灼感等症状均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烧灼感等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有效: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烧灼感等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胃黏膜无变化[3]。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 (47/48);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8%(34/4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腹胀消失 上腹疼痛消失 反酸消失对照组  48  9.2±1.5  9.8±1.8  9.7±1.5观察组  48  5.9±1.3* 6.0±1.5* 5.8±1.7*

2.3 胃黏膜修复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胃黏膜修复效果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慢性炎症评分   活动性炎症评分对照组 48  3.1±0.4 1.82±0.43*3.1±0.4 1.96±0.34*观察组 48  3.2±0.3 0.96±0.18*#3.0±0.5 0.84±0.20*#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异常、血尿常规异常等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8%(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食欲减退,发病原因较复杂,与精神、环境、遗传、生物、药物、病毒等因素密切相关。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多种因素均会损伤胃黏膜,降低黏膜特异再生能力,导致慢性胃炎发生[4]。慢性胃炎在各种胃病中发病率最高,虽然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致病因子,在治疗慢性胃炎时,需先明确患者是否合并HP感染,若感染需彻底根除HP。但在对患者予以根除HP感染时,也要对损伤的胃黏膜进行修复,重建胃黏膜,提高胃黏膜保护屏障[5],并有效抑制胃黏膜局部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雷贝拉唑是第2代质子泵抑制剂,属于抑制分泌物药物,通过抑制H+-K+-ATP酶活性,以抑制胃酸分泌,避免胃酸损伤胃黏膜,提高胃黏膜保护功能。替普瑞酮属于萜类物质,通过促进胃黏膜中再生防御因子、高分子糖蛋白及磷脂合成及分泌[6],起到明显的组织修复作用,对胃黏膜修复起到明显效果。替普瑞酮通过降低胃黏膜增生区细胞增生能力,使胃黏膜血流恢复正常,促使胃黏膜损伤愈合。替普瑞酮具备广谱抗溃疡效果,可有效促进胃黏膜微粒体中的糖脂质中间体合成,以有效修复胃黏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评分、活动性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四联疗法根除HP感染同时,采取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疼痛、反酸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肝肾异常、血尿常规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安全性高,能可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复发率,提高胃黏膜修复效果,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王权华,王蔚,唐梅文,等.养真颗粒结合替普瑞酮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保护[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37-338,340.

[2] 苏守刚.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33-33.

[3] 钟安朴,常建国,周泠.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70-3272.

[4] 陈德荣.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3):49-51.

[5] 赵岩枫,吴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26-127.

[6] 韩云富.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2):60-61.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38

猜你喜欢

雷贝拉唑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咽异感症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
活血愈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气滞血瘀型消化性溃疡45例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蒿芩清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