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绿色舰船,抢占未来舰船发展制高点

2016-04-18马运义

中国舰船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

马运义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发展绿色舰船,抢占未来舰船发展制高点

马运义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针对舰船装备发展面临的低碳、环保等热点问题,阐述了“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的内涵,介绍了美、欧等世界先进海军国家绿色舰船的发展现状。从节能、减排、防污和能源安全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海军发展绿色舰船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绿色舰船应采取的系统性举措,包括:加强战略规划论证、更新舰船设计理念、注重绿色能源探索、强化配套装备研发、提升绿色建造能力、重视绿色管理研究、关注国际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新动向、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和合作等。

关键词:绿色舰船;舰船设计;船用燃料;发展对策

0 引 言

当前,低碳经济、减排环保、替代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的概念、新能源及其相应的装备产业正悄然兴起,并预示着将成为未来舰船及其配套装备乃至海军装备建设的必然发展方向[1-4]。可以说,这也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历史大趋势在海军装备建设发展中的必然体现。加之,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出台更多、更严的防污、排放等公约、标准,迫切需要我国船舶行业和海军转变观念,以战略性的眼光,前瞻性地将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列为我国舰船装备与技术跨越发展的新方向和整体水平提升的切入点,加强绿色舰船装备和技术研发,抓机遇抢占绿色舰船装备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这也将是实现“锻造一支强大海军”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梦”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对绿色舰船装备和技术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1 “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的内涵

应予指出,此处所谓“绿色”是泛指使用替代型能源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能源,达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之目的的装备、物件特有状态之表征。目前认识的所谓替代型能源有:核能、生物燃料(含利用地沟油研制的生物柴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水温差能、氢能等。

绿色舰船的概念是人类进入21世纪,受低碳经济兴起、节能环保的诉求热切、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在迫切要求海军装备建设和船舶行业转变观念,引领研发更高效、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更舒适的低碳舰船的发展潮流下提出的。

所谓“绿色舰船”,是指使用替代型能源及其相应装备,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目的的舰船,或者装备新型动力装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以石油为原料的燃油使用量或不使用燃油,达到低排放、高效、节能、安全、舒适的低碳型舰船。

所谓“绿色舰队”,是指组成舰队的舰船及其舰载机、后勤保障设施等均分阶段使用替代型能源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能源,达到低碳、环保、高效,形成具备全新作战能力的新型海军舰船装备体系。

2009年10月,美国第75任海军部长雷·马伯斯提出了“大绿舰队”[5-7]的概念,这是他为美国海军装备建设提出的新构想的表述。这一名词源于100年前美国海军按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要求组建的“大白舰队”。1907年12月16日~1909年2月22日,由16艘舰体全都漆成白色的美国战列舰编队进行了一次举世瞩目的环球航行,该舰队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白舰队”。这支舰队除了担负扬美国国威和军威之使命外,还有一项对美国极为重要的任务,即实施罗斯福总统的指令——“我希望所有的故障、错误和缺点都能够在和平时期而非战争时期显露出来”。“大白舰队”最终不辱使命,使以煤为燃料的军舰的后勤补给缺点显露无遗,而此举对美国海军从使用煤炭燃料向使用石油转变,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雷·马伯斯对“大绿舰队”提出的目标概括起来是:于2012年局部建成、验证“绿色打击群”;于2016年前基本建成“大绿舰队”;最终实现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为实现2020年前海军所用能源50%以上不再是石油的目标,将采取两大举措:一是提高燃油利用效率,减少海军舰队燃油的使用量;二是扩大使用替代型能源,特别是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具体而言,分为4个部分,如表1所示。

表1美国“大绿舰队”的具体措施Tab.1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US Great Green Fleet

由上可见,绿色舰船的发展趋向和“绿色舰队”建设计划的最终目标都是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其核心内容是使用替代型能源。绿色舰船概念已对船舶技术和整个行业产生了现实而深远的影响,而“大绿舰队”的概念和构想则对整个美国海军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建设“绿色舰队”和研发绿色舰船将是舰船发展史上又一次开创性的革命。

2 发展绿色舰船是我国海军和船舶行业的必然选择

2.1世界经济向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需求

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从南极、北极冰层融化逐年加快到海岸线上升带来的威胁,从我国整体空气质量下降到冬天雾霾天气增多,人类前所未有地对气候变化及绿色、环保的关切,正不断推动着世界经济向着更绿色、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环境和发展趋向下,船舶行业作为能耗污染相对较大的产业,重视节能、减排、节材,发展低碳和绿色船舶已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海军舰船作为消耗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能源较多、排碳也较多的武器装备,使用替代能源、应用新能源配套装备、发展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已成为海军装备的革命化发展方向。

2.2满足国际船舶防污、减排、低碳新标准、新公约的需要

近年来,IMO的防污染公约(MARPOL)、压载水排放公约、拆船公约等正由单纯关注海洋污染向水空一体化立体方向发展,对船舶的9大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要求与指标,具体包括:

1)MARPOL有关柴油机的排放标准;

2)禁止卤化物的使用;

3)特殊港口禁止使用挥发性有机物;

4)有关排油监控的规定;

5)禁止TBT防污涂料的使用;

6)压载水管理公约;

7)MARPOL有关污水处理或污水箱、垃圾处置的规定;

8)舱底油卸载IMO认证;

9)焚烧炉IMO认证。

以能源消耗、排污和气体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来衡量舰船先进性的理念正逐渐为舰船用户和舰船研究设计者所认识、重视、接纳。与此同时,各濒海国家还纷纷修改法律、法规,提高进港舰船的排放标准。可以预见,未来还将出台更多、更严的标准。这些公约、标准将陆续生效,使我国船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也给我国海军舰船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同时,在全球运力不断萎缩、美英等国家的海军面临国防开支下降等大环境下,舰船用户既要面对成本和效益的压力,又必须满足全球节能减排的新要求,还面临着舰艇数量减少、任务增多、提升作战能力等压力。

为了生存和发展,舰船用户必然会选择、发展能耗低、排放少、高效、环保的绿色舰船。这种状况和情势,也给我国未来民船和军船(尤其是出口舰船)的设计、研发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2.3“石油危机”迫使舰船向“绿色”发展的需求

所谓“石油危机”,主要体现着3方面的涵意:

1)石油资源枯竭论。

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现被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各种场所、过程和各个方面,全球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目前,全球每天要消费掉约8 500万桶石油)。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约40%,而煤炭还不到30%。有人预测,若干年后石油资源将被耗尽,提出了“石油资源枯竭”怎么办的问题。虽然提出这一问题可能为时过早,加之目前还发现了深海可燃冰、页岩气等新油气资源,但油气资源正日益快速减少是事实,人们应该前瞻性地关注、研讨“舰船用更高性能、更经济、更环保的能源替代石油资源”的问题。

2)石油价格波动大。

随着消耗量的增长及产油气区受战争、动乱(如中东、非洲)等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剧烈,这给各国,尤其是油气消费大国的财政造成了很大困难,致使有的国家削减国防预算开支,海军也随之承受财政压力(如美国未来10年预计削减美军预算总计4 900亿美元)。这迫使相关国家的海军和船舶行业寻求舰船的替代能源。

3)舰船能源依赖石油有战略缺陷。

关于这一点,《美国海军21世纪能源构想》给予了较系统的论述。

(1)美国海军规模庞大,频繁在海外用兵,燃油消费量十分惊人,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据统计,舰艇、车辆和飞机消费了美国海军能源使用量的70%,其中约60%是以石油为原料的液体燃料。这种依赖程度严重限制了美海军的灵活性。

(2)庞大的燃料费用给面临预算削减的美国海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挤占了一些原本用于重大项目研发的经费,制约了美海军装备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

(3)在作战和战术层面,美海军对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存在两大担忧:一为燃油效率低造成舰艇作战距离短,不利于扩大远程机动作战的灵活性;二为液体燃料给美海军带来了“长长的后勤尾巴”,这不仅使美海军为保障后勤供应要消费不必要的资源,而且容易成为被对手利用、攻击的弱点(如攻击航母编队后勤供应运输线被列为对抗航母的有力手段)。这种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的能源缺陷迫使美海军舰船和舰队向“绿色”发展,并确立了相应的“作战能源战略”目标和实施细则。

2.4尽快改变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日甚状况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既是石油消费大国,又是依赖石油进口的大国。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进口石油约8 000万t;2012年全年消费近5亿t,国内生产原油2.07亿t,进口约2.9亿t,进口石油超过58%;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总量的80%可能依赖进口,而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石油约占进口总量的70%,但我国主要石油能源运输线进出太平洋、印度洋的海上通道,都被美国或其他国家控制。由此,我们要从战略层次改变石油资源严重受制于人的局面,除大力进行我国陆上和近海油气资源开发以及开拓从陆邻国家由陆路管道进口油气的途径之外,还必须尽早研发舰船用替代能源。

在这方面,作者认为美海军对舰船新能源研发的前瞻性思索、认识、战略和实现目标、对策和细则,对我国这种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而言,是很有启发,也是值得警示和借鉴的。

2.5迎接已悄然拉开的舰船“绿色”争夺战的需要

尽管至今全球和国内对绿色舰船的定义(内涵)尚没有一致认可的、统一的标准,但一场没有硝烟的舰船绿色争夺战的帷幕已经拉开。

如前所述,美国海军部长雷·马伯斯于2009 年7月提出建设“大绿舰队”的构想,并确立了相应的实施目标、细则和要求。具体包括:在签署军购合同时将能源因素纳入评估标准;至2015年,海军部管辖舰船的石油使用量减少50%;至2020年,替代能源应满足海军部所属岸上设施能源要求的50%;从2012年开始验证包括“绿色航母编队”在内的“绿色打击群”,于2016年进行演示验证等[5-6]。美海军大力研发由电力推进系统和燃气轮机系统联合驱动的混合动力水面舰艇,并将研究成果首先在“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了试用。试用表明,在为期2个月的首次试航中,与“硫磺岛”号相比就节约了200万美元,预计在其40年的使用寿命期内可为美海军节省2.4亿美元。新设计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也将应用这种燃电混合动力,预计可使该级驱逐舰每年每舰节约1 500桶燃油。美海军充分投入力量展开下列研发工作:生物燃料及其与船用柴油和航空燃油混合使用的舰艇和飞机;地热、波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岸上设施提供能源;海军地面系统使用的混合动力及混合燃油技术。例如,美海军陆战队利用太阳能为电池充电,为计算机、无线电台、照明灯及其他设备供电,使发电机的燃油消耗量由20 USgal/d(75.71 L/d)减少到2.5 USgal/d (9.46 L/d)。

欧盟也已出台了一系列绿色船舶技术研发政策和研发项目,并出台、实施了相应的限制法令,如“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等。同时,开展了大量研发项目[8-9],如Leadership 2015、“欧盟第六、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6/FP7)、“欧洲高效超低排放船用柴油机研发项目”(Hercules)[10]等。

日本造船业将绿色船舶技术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削减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11]。从2009年起,日本国土交通省第1批初步审定了15项研究课题,并为其提供第1笔研发补助7.2亿日元;第2批审定了9项研究课题,提供研发补助5亿日元。在政府和海上自卫队的支持下,日本船企、船东及研究院所采取多种方式,联合研发绿色船舶技术和装备,并已开发出性能良好的高端推进系统、动力系统及导航系统,试图运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来掌握话语权,达到推进产业洗牌、淘汰对手的目的。显然,这些绿色船舶技术和装备可移植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及海上保安厅的舰船上。

进入21世纪,韩国就投入人力、财力研发绿色舰船技术[12],2010年3月宣布制定了造船产业中、长期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其中要求2015年以前推出减排低碳燃料及与IT技术相结合、由电力推动的新一代“绿色智能型船舶”,并准备10年内为“绿色”船舶研发投入3 000亿韩元。同时,2009年以来,韩国主要船企自筹资金研发低碳船舶,并在该领域有所突破:STX成功研发出“绿色之梦”生态环保船舶;三星造船开发出“三星最优航线评估系统”软件;现代重工开发出混合动力巡逻舰。这些船舶凭借更低的油耗、排放以及更高的推进效率及节能环保技术,深受各国船东的青睐,成为韩国船企抢夺船舶新订单的又一把利器。

总之,美、欧、日、韩等造船强国在绿色舰船及其技术的研发上正呈烽火之势,已相继推出未来绿色舰船的概念、船型等,在外形设计、结构性能、推进方式、动力能源、配套装备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相对而言,我国船舶工业界虽已意识到绿色船舶是未来造船业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的重点,并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相关船型及有关技术的研发,但只能说是刚刚起步。至今,既无专门机构统筹组织、管理绿色船舶及其科技研发,也无统一的绿色船舶研究发展战略规划,绿色船舶的概念和设计理念尚未真正建立或还没有根本性的突破。民用船舶尚且如此,绿色军用舰艇(特别是“绿色舰队”)的概念和设计理念可以说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我国船舶行业和舰船研发设计单位应意识到,发展绿色舰船已成为我国船舶行业和海军的必然选择,要想在绿色船舶和“绿色舰队”及其技术的争夺战与引领绿色低碳潮流中有所作为,占据应有的位置,争取到主动权,就应进一步觉醒,重视绿色舰船、“绿色舰队”、新能源及其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再提高。

3 以战略眼光抓机遇,抢占绿色舰船发展制高点

面对绿色舰船带来的挑战及激烈竞争,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以战略眼光,敏锐地捕捉绿色低碳热潮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将发展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当作我国舰船装备与技术跨越发展及船舶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切入点,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采取系统性举措,加强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的研发,抢占绿色舰船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3.1加强战略规划论证,指引绿色舰船发展

发展战略规划是通过顶层论证设计而编制的统筹、引领绿色舰船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绿色舰船技术预先研究项目立项研究及装备工程项目立项研制的依据。科学、清晰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于我国绿色舰船在新常态下增加“芯动力”、持续研发,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绿色舰船研究既无专门机构统筹组织、管理,也无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为指引我国绿色舰船发展,争取将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项开展研究,应重视、加强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论证、编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为:规划期间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与阶段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技术政策、进度安排与经费预测、应采取的措施等。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论证的重点为:

1)研究、论述绿色舰船与“绿色舰队”的内涵;

2)论证、阐述研发“绿色舰队”的必要性;

3)综合分析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及我国与世界海洋强国的差距;

4)梳理、分析相应的关键技术体系;

5)论证、编制我国绿色舰船未来(含“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设想。

3.2更新舰船设计理念,提升绿色设计能力

总体设计技术是舰船,也是绿色舰船研究设计的综合集成技术,是舰船总体技术的核心和舰船工程系统的“龙头”,在整个舰船研制过程中起决策、统帅的作用,是一型(艘)舰船研制质量优劣的关键。在舰船装备研究、设计中,要更新总体设计理念,不仅要注重舰船的功能和经济性,还要把节能、省料和减排等绿色舰船理念导入舰船的研究、论证、设计、建造、使用、维修、退役等全寿命期,纳入舰船研制体系和总体设计技术领域中。绿色舰船总体设计技术重点要研究:

1)绿色舰船总体设计理念与内涵;

2)绿色舰船总体设计理论和方法;

3)绿色环保低阻船型、船体―推进器匹配、减阻增效、舱室环境保障等技术;

4)典型绿色舰船总体概念方案;

5)绿色舰船设计指导性文件(设计规范)。

由此,不断提升舰船的绿色设计能力。

3.3注重绿色能源探索,突破绿色发展瓶颈

研发能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能源的舰船用替代型绿色能源,是研制和发展绿色舰船的核心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能源也是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欲登未来舰船发展制高点,必须注重并下大力气探索、突破绿色能源技术瓶颈,制备出绿色新能源。对该技术领域,重点要开展:

1)绿色舰船用替代型绿色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研究;

2)对未来舰船有应用前景的绿色能源研究(可精选1~2种替代型绿色能源做重点突破,制备出相应的新能源样品);

3)高效节能技术研究;

4)尾流能量回收技术研究;

5)舰船用绿色能源发展规划论证、编制等。

3.4强化配套装备研发,夯实绿色舰船基础

绿色配套装备是绿色舰船研制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绿色舰船能否达到节能、高效、减排、低噪等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作为舰船“心脏”的动力系统(装置)一直是影响我国舰船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其他船用辅助设备有的也较落后。鉴此,要研发绿色舰船,必须强化绿色动力系统(装置)及船用辅助系统设备的研发,以夯实绿色舰船研制和发展的基础。在该技术领域,应重点研究:

1)绿色舰船配套装备与技术的概念及发展规划;

2)节能环保动力系统技术(可精选1~2型绿色动力装备,如超低排放船用柴油机、气体燃料与双燃料发动机、电力推进与燃气轮机系统,进行重点研发);

3)节能环保配套装备技术(如高效低噪空调与冷却系统、高效压载水处理系统等);

4)舰船主动力系统余热利用技术、洁净减排技术;

5)舰船监测和控制绿色动力装置与燃料消耗系统技术等。

3.5提升绿色建造能力,确保设计目标实现

舰船研制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一型(艘)高性能的舰船要研制成功,不但要靠高水平的总体设计,而且要靠优良的建造技术。同样,要研制出满足绿色要求,尤其是满足强制性新造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和排放要求基线(Baseline)的绿色舰船装备,就必须在注重舰船绿色设计的同时,加强绿色造船技术研发,提升绿色建造能力与水平,以确保绿色设计目标的实现。绿色舰船建造技术是在综合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条件下,研究绿色舰船建造过程与管理,提高建造质量方法的一门工程专用技术。在该技术领域,应重点研究:

1)绿色舰船建造管理技术;

2)绿色舰船建造与工艺技术(可以典型系统和结构的建造与安装工艺技术为主);

3)绿色舰船建造工艺质量检测技术;

4)数字化绿色造船技术(可以虚拟建造与安装及分析技术为主)等。

3.6重视绿色管理研究,促推绿色舰船发展

舰船研制和发展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实现绿色舰船研制的源头在绿色设计,实现的手段是绿色能源、设备和绿色建造技术,实现的基础在于绿色管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实践。因此,在绿色舰船研制和发展中,应重视绿色管理的研究,以建立科学的绿色管理方法,构建既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又符合实际特点的绿色管理体制,达到加强责任制、提高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经费、保证研制质量、持续推动绿色舰船发展之目标。在该技术领域,要重点开展:

1)绿色舰船的绿色管理内涵、绿色管理程序研究;

2)绿色舰船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3)IMO及国外绿色舰船防污、减排、低碳新标准、新公约制订、修改与实施动态研究;

4)中国绿色舰船相关标准(如“中国绿色舰船管理规程”、“中国绿色舰船名词术语”)的研究、编制等。

3.7掌握绿色舰船信息,关注国际发展动向

主动关注国际上关于节能减排和替代能源以及其相应装备研发的最新动向[13-15],随时掌握相关的最新技术动态及新出台的低碳减排公约,在信息上争取主动,以尽快改变我国船舶工业对国际新规范、新规则、新标准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和应用,缺乏主动适应、积极研究、主导制订相关规范和标准的状况,力求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为我国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导引正确的方向和重点,促进我国绿色舰船配套设备、材料、能源等向自主化(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本土化(提升配套装备的本土化率)发展。

3.8引入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在绿色舰船发展与研制中,要引入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和合作。通过国内相关行业间的交流及舰船使用、论证、研究、设计、建造、检验等各部门间的交流、合作,主动参加国际海事组织等主办的学术交流会、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博览会,与有关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适时吸收引进最新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提高我国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的研发起点,促推我国舰船装备与技术的进步及船舶科技含量的提高,尽早跨越低碳绿色“门槛”,登上绿色舰船和“绿色舰队”装备与技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4 结 语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中国的舰船也迈入了21世纪。实现建设海洋强国梦的实践和历程将有力证明:中国的绿色舰船在21世纪头30年将面临大

发展、上台阶的难逢机遇,也将迎接世界科学技术不可回避的挑战。我们应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博采各国所长,抓住机遇,使中国的绿色舰船装备与技术在2030年前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开文,马运义.舰船技术与设计概论[M]. 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2]马运义.试论潜艇总体设计理念创新的有关问题[J].中国舰船研究,2013,8(1):1-6. MA Yunyi.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on in the overall submarine designs[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3,8(1):1-6.

[3]路红山,吴崇健,许建,等.绿色船舶及其技术发展[C]// 2008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论坛暨纪念《中国造船》创刊60周年论文集.北京: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8.

[4]SHERBAZ S,DUAN W Y. Operational options for green ships[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12(11):335-340.

[5]MORTON J F,TRUVER S C. The Great Green Fleet -naval warfighting imperatives for energy security[J]. Defense AT&L,2011,40(6):35-39.

[6]LEE K L,ONG L K,LEOW K S. Making green ship a reality[C]//INEC 2004:Marine Technology in transi⁃ tion. London:IMarEST,2004.

[7]CHAMBERS A M,YETIV S A. The Great Green Fleet the U.S. navy and fossil-fuel alternatives[J].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2011,64(3):61-77.

[8]韩光,刘啸波.欧洲船舶工业的低碳行动[J].中国船检,2010(6):62-64,112.

[9]“LeaderSHIP 2015”——A European approach to na⁃val shipbuilding needs[J].Military Technology,2004,28(4):60-64.

[10]胡琳琳.欧洲Hercules-B计划揭秘[J].中国船检,2010(8),48-51.

[11]秦琦.日本最新开发的绿色船舶[J].中国船检,2011(5),49-52.

[12]秦琦.韩国造船绿色动向[J].中国船检,2011(6),59-61.

[13]KARAFIATH G,MCCALLUM D,HENDRIX D. De⁃signing navy hull forms for fuel economy[J]. Naval Engineers Journal,2004,116(1):43-54.

[14]WEBSTER J S,FIREMAN H,ALLEN D A,et al. US navy studies on alternative fuel sources and power and propulsion methods for surface combatants and amphibious warfare ships[J]. Naval Engineers Jour⁃nal,2007,119(2):35-48.

[15]LEE K J,SHIN D S,LEE J P,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hybrid smart green ship[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3,8103:338-344.

Developing green ships for domination in future ship development

MA Yunyi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Low carbon emis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hotspots for ship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ships" and "green fleets" is presen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een ship devel⁃opment in America and Europe is introduced, an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green ships in China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energy saving, reducing emission of pollutants, and energy security, etc.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systematic measures for developing green ship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dem⁃onstra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updating ship design ideas, focusing green energy exploration, develop⁃ing equipment of green ships, improving green construction capabilities, studying the green management concept, analyzing the new trends of worldwide green ship technology, and boos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green ships;ship design;marine fuel;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简介:马运义(通信作者),男,1942年生,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舰船总体研究与设计

收稿日期:2015 - 03 - 13网络出版时间:2016-1-19 14:55

中图分类号:U662.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3185.2016.01.0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55.TJ.20160119.1455.012.html期刊网址:www.ship-research.com

引用格式:马运义.发展绿色舰船,抢占未来舰船发展制高点[J].中国舰船研究,2016,11(1):13-18,26. MA Yunyi. Developing green ships for domination in future ship develop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2016,11(1):13-18,26.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
甘肃银行惠农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论新医改下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模式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河南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