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看法德民族主义发展

2016-04-17李洁珩

法国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法兰西德意志民族主义

李洁珩



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看法德民族主义发展

李洁珩

法德两国作为西欧两大国家,虽互为邻国,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主义类型: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法德两国的边界地带,该地主权归属经历了法德两国多次的争夺,谱写了一部微型的法德民族主义发展史。20世纪,法德和解,彻底解决了一个世纪以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揭开了两国民族从宿仇转为合作的新篇章,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为全世界处理边界领土争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法德和解 民族主义 阿尔萨斯-洛林

[Résumé]La France et l’Allemagne sont tous les deux de grands pays en Europe d’Ouest. Mais comme les pays voisins, il s’y trouve deux différents types de nationalisme: nationalisme politique et nationalisme culturel. L’Alsace-Lorraine est située dans la bande frontalière Franco-allemande, où la France et l'Allemagne se battirent à plusieurs fois pour la reprise de sa souveraineté. L’on y trouve une micro-histoire du développement du nationalisme de la France et de l'Allemagne. Au 20esiècle, la réconciliation franco-allemande, résolut le conflit d’Alsace - Lorraine long d’un siècle, et ouvrit un nouveau chapitre vers lacoopération entre la France et l’Allemagne. Cela promut l'intégration européenne, et fournit une référence importante aux conflits de frontières dans le monde entier.

一、法德传统:从“民族”到“民族主义

法兰西,作为西欧最早的民族国家之一,其人民的国家意识启蒙更早,基于国家整体下的民族意识表现的尤为强烈。1772年,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定义“民族”为“居住在一定地区内并臣服于同一政府的相当数量的人民”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3页。。1789年,法国大革命使法兰西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法兰西民族定义也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1798年,《法兰西学院词典》(Dictonnaire de l’Académie Francaise)第五版定义“民族”为“同一国家的全体居民,他们受同样的法律管辖,讲同样的语言”。可以窥探出,法兰西民族的民族意识即国族意识。

而和法兰西相邻的德意志,自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缺乏同一个政府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在政治体制松散的情况下,德意志人民在近代仍延续着中世纪的民族感,即通过出生、血统、语言、文化习俗而划分的德意志民族。“deutsch”(德意志)最初指在日耳曼地区内通用的语言,后来也逐渐用来说这种语言的人,再后来成为一个地理名词,直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被赋予了“国家”的概念。因此,缺乏完整“王朝国家”框架的德意志民族以文化为载体,借助文化上的联系和统一来保卫民族,从而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

西欧大陆相邻土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赋予了法兰西和德意志风格迥异的“民族”内涵。但总的来说,“民族”这一词在18世纪已经拥有了固定的含义,而“民族主义”(nationalisme)一词源于“民族”(nation),最初在18世纪末使用,至19世纪才开始在欧洲流行。因为法兰西和德意志民族形成的不同,导致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思想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以法兰西为代表的政治民族主义,因法国大革命而诞生的民族主义,其带有强烈的政治意愿,以“政治意愿共同体”来划分,具有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另一种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德意志长久的分裂割据局面下,将自身视为“自然有机共同体”赫尔德:德国哲学家、德国民族主义先驱,认为民族是“自然有机共同体”。转引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24页。,从精神文化上达到德意志民族的统一。

二、法德争端:法德民族主义的对抗

法德两国民族主义碰撞表现最激烈的地方莫过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问题,在长达100年间一直是法德争端的激烈冲突点,同时也是19世纪最重要的世界争端问题。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区,与德国隔河相望。该地区从狭义上讲,仅指从普法战争以来法德领土争端的地区。但是历史上,不管是阿尔萨斯或洛林地区,都几度易主。阿尔萨斯直到《威斯特伐利亚合约》阿尔萨斯地区割让给法兰西之后,该地区的治理才正式置于国家体系下。洛林地区,作为曾经的洛林公国,更是在法兰西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不停转手,也同样于16世纪正式归属于法兰西。不同于之前动荡不安的分裂局面,法兰西给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带来了稳定的格局,同时也使得当地人民具有了国家的整体意识。因此,虽然阿尔萨斯和洛林居民在语言、风俗、种族上更接近德意志人,但是他们更愿意在政治层面上属于法兰西民族。并且法国政府通过大众化的初等教育体系使当地人民法兰西化。在这期间,民族主义是一种统一的力量,打破地区主义,有助于形成繁荣的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流行的19世纪,才是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归属最为激烈的时期。在1870年前,法兰西民族主义重点主要为维护法国大革命后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民族威望上,法兰西人民虽然具有一定的民族优越感,但同时也肯定其他民族的优点,持和平的人道主义态度。而德意志人民由于其民族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其民族主义也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出于与法国国力的差距,对法兰西表现出忌惮和极端仇恨的排外态度;另一方面,在普鲁士不断征战、不断强盛过程中,德意志民族伴随产生民族优越感和侵略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0页。。德意志民族在这过程中怀有一种自卑又自负的复杂感情。1862年,德意志首相俾斯麦提出“铁血政策”,力图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在这一政策下,普鲁士于1864年和1866年先后发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为了全面统一德意志,俾斯麦向法兰西挑衅,而这时拿破仑三世也企图重现拿破仑帝国版图,重现法兰西民族的辉煌,于1870年发动了普法战争。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法兰克福合约》,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为法德两国宿仇埋下了阴暗的种子。但普鲁士因此统一了德意志民族,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普法战争后,德意志民族通过血流成河的战争获得统一,使得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日益崇拜军队和武力,日益相信民族复兴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因此,德意志民族军国主义盛行,高度重视军国教育的培养。而法兰西,虽然没有奉行军国主义教育,但是作为高傲的“高卢雄鸡”,法兰西民族对复仇德国、收复失地抱有强烈的信念,民族复仇情绪和好战情绪也疯狂增长,使得民族主义对军队也充满崇拜之情,认为军队是复仇德国的希望,这一点从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L’Affaire Dreyfus)便可窥见。同时,当时的欧洲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为欧洲民族主义的狂热提供了滋养的土壤,使得1871年后的欧洲民族主义普遍具有强烈的侵略性,转为狭隘的种族主义——这一极端的民族主义。德意志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伯恩哈迪就是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3-187页。法国也同样呈现这一趋势,巴雷斯认为法国民族主义必须将战争手段作为国家外交政策,并不断扩张海外领土。在这期间法德两国广泛的大众民族运动也代表了两国人民过分狂热的民族主义热情。

20世纪民族主义侵略性的转变使得阿尔萨斯-洛林这一极具民族争端的地区再次置于水深火热之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法英联军在西线联合抵抗德国进攻,战事惨烈,最终德国于1918年宣布投降,并签署了苛刻的《凡尔赛和约》。法国不仅拿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更占领了德国鲁尔区,但同时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口损失严重,经济受到重创,所以法兰西人民普遍对战争充满恐惧,向往和平生活,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趋于平淡。但德意志却因为一战的战败受到了严苛的惩罚,高额赔偿、限制军备、土地割让等等都使得德意志经济衰退、政局动荡,高傲的德意志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极端民族主义更加强烈,德意志民族对种族血统纯洁更为执迷,并转变为虚构的民粹主义[英]奥利弗·齐默:《欧洲民族主义,1890-1940》,杨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1页。,为法西斯主义运动提供了民族基础。并且,丢失鲁尔区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德意志人对法国的仇恨也更加深刻,对法国的复仇行动势在必行。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民族情绪提出优秀的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统一的大德意志口号,宣传种族优秀论,以加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形成纳粹主义,最终实施法西斯暴力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的战败为其复仇埋下了种子。希特勒对内实行种族政策,残忍杀害犹太人等种族,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企图通过战争淘汰“劣等民族”。德意志1938年开始吞并奥地利暴露其野心,于1939年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因为一战的创伤而元气大伤后,厌战情绪浓重,主张和平主义思想,奉行绥靖政策对德放任。1940年,德意志调转方向进攻西线,仅六个星期就攻陷法国,一雪前耻重夺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期间阿尔萨斯人民一直没有停止对德国法西斯入侵的斗争。在1940-1944年期间,法国的民族主义激进化继德雷福斯事件后在再次抬头,由德意志扶持的傀儡政权——维希政权使得法兰西的极端民族主义达到顶峰。随着战局的扭转,1945年德意志投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最终重回法国怀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兰西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修改了许多战前与当地自主独立主义相抵触的政府政策,尊重当地人民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使得当地激进的民族自治思想逐渐销声匿迹,通过民族同化增强国家认同感。而德意志,在战后遭受严重的战后制裁,国家解体、领土分割,武装力量解除,在硬件上已无法与法兰西争夺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思想上,美英苏法四大盟国消灭德意志一切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影响,大力推动“非纳粹化运动”,培养德意志人民民主精神。而德意志统一后也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并为了战后赔偿设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6]吴琼:《战后西德对纳粹历史的反省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在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德意志人民正视历史、反思过去,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也基本得到根除。

从普法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不到一百年时间内德国对法国三次侵略。(普法战争是法国发起的,但是普鲁士将战争性质由抵抗变为侵略)在这三次战争中,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主权变更多达四次,并且这一时期战争的主旋律从国家利益至上转变为民族主义之间的对抗,是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敌对仇恨。虽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暂时落幕,但法德两国对彼此的仇视和忌惮仍然存在。

三、法德和解:民族主义的国际合作

虽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主权归属归入法国,但是保证这一争端的真正解决,法德边界地区的和平稳定,则是由于欧洲国家思想意识上的转变,从民族国家之间的个体争端到区域共同发展的转变。

冷战时期,世界分为美苏两大阵营。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战后已不复之前的霸主地位,在美苏争霸中夹缝生存。戴高乐,作为高傲的法兰西人,其内心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他怀揣着法兰西复兴梦,主张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恢复法兰西大国地位和形象。戴高乐主义,就是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末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的产生代表了战后法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其实质就是法兰西民族主义。为了保持法兰西民族独立,戴高乐主张欧洲联合以制衡两极力量,发展第三极。同时,他深知单单依靠战后的法国是达不到目标的,因此戴高乐主张“以法国为‘中心’、以法德合作为支柱的、由欧洲各主权民族国家联合起来的欧洲。”陈乐民:《戴高乐主义与民族主义》,载《欧洲研究》1990年第五期,1-7页。但是,戴高乐在促进欧洲联合的过程中,格外注意法兰西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欧洲联合并不等于主权融合,只是“把它建成一个为了行动、进步和防务而组织起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集团”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年5月—1964年1月)。上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171页。。于是,法兰西转变对德政策,从一味地压制德国到与德国寻求合作。而德国战后也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法德两国都意在和解,1951年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解决了法德间领土争端问题,为法德进一步合作打开了大门。1963年,法德两国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形成了巴黎——波恩轴心,标志着法德两国的正式和解,从此欧洲以法德为核心走向一体化进程。

从二战结束后到欧盟建立,法德两国从仇恨到和解到合作,这一两国关系的转变是导致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争端问题的最终解决。这一争端问题不仅良好解决,并且随着两国的合作和区域的共同发展,这一地区不仅和平稳定,现在也成为了法国经济大区、欧盟的心脏地带,为世界民族争端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结语:

欧洲一体化最终和平解决了法德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争端,化解了法德人民之间深刻的民族仇恨。这种区域合作模式也为民族国家争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当年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区域合作的密切联系与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方法的正确道路。

但是,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欧洲民族主义又呈现出了复兴的趋势。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欧洲民众信心低迷,使得欧洲内部疑欧的声音更加突出。加上近些年不断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难民大量涌入对法德两国的影响,法国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党派抬头,勒庞领导的法国国民阵线支持率不断攀升,而战后一直实行收留难民的德国也因为难民潮而产生动摇。面对今年英国退欧后更加严峻的欧盟形势,法德又将何去何从?欧洲一体化道路是否能继续健康稳定的前进?

纵观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历史,虽然每次民族主义的发展都经历重大的历史变革,但是每次民族主义思潮同样能带来社会的进步。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主义的复兴未尝不是对发展道路的纠正提醒,但同时要高度警惕极端民族主义沉渣泛起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以防止悲剧再次重演,保证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健康稳步发展。

(责任编辑:罗国祥)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猜你喜欢

法兰西德意志民族主义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涨幅达1400%的“法兰西三剑客”朱德群
法兰西战役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天空中的法兰西骑士——幻影2000战斗机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32小时围捕”震惊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