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利益驱动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2016-04-17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职校利益校企

张 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分析利益驱动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张 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一直以来,利益问题是导致高职校企合作不能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根本原因。本文基于利益驱动视角下,对导致高职校企合作难以持久深入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寻求对应的解决对策,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达到共赢的目的。

利益驱动;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共赢

前言

高职校企合作共赢是时代不断发展的趋势。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都停留在表面阶段,并未能够实现深入的开展。为此,如何推进双方深入合作,实现共赢成为了高职校和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高职院校、企业分别属于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前者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后者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让企业把校企合作纳入其价值利益链当中,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才能促使高职校企合作得到深入持久的开展[1]。

一、高职校企合作利益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角度利益分析

企业是任何一切生产活动都以实现最大利益为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获取利益,才能推进其生存、发展。在高职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只有让其看到有利益可图,才能激发企业与高职校合作的主动性。企业与高职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技术人才、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引进先进技术。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顾虑,参与性不高,在很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如投入大、责任风险大、回报小等问题,能够保本、应力的企业少之又少,加之当前很多企业在0投入的情况下即可获得人才,导致企业不愿意在教育方面做出太多投入[2]。

(二)学校角度利益分析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校是直接的收益者,可以解决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岗位问题,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并在合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为日后教学进行更好的指导。然而,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其在技术研发、学生实力等问题处于劣势,对于企业吸引力不强。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校愿意主动和企业合作,但企业主动合作的很少。

二、利益驱动视角下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共赢对策

(一)政府作为二者的纽带和桥梁

利益是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最终目的。然而,在这个合作的过程当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如果仅靠二者对合作过程中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将会困难重重[3]。此时,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宏观调节的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府在参与过程中,应积极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并具体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其次,政府还应该给予行校企合作财政上支持,减少企业税收,并给予财政补助,由省、区等介入统筹管理、统一布局安排,让企业承担 “校企合作” 任务,发放专用款项,以资奖励主动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让企业看到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利可图,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最后,政府还应该对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的有关信息积极的进行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推动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让双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让彼此的合作更加长久、稳定[4]。

(二)建立可行的责任分担、保障机制

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由于校企合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可能完全复制国外的合作模式,而是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有自主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的进行完善,建立切实可行的责任分担、保障机制,在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之上以及保障双方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之下,对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细分[5]。例如:工伤如何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是否需要购买保险、学生住宿问题、学生的利润分配问题、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书等等。这些从大到校的问题都应该要仔细考虑清楚,才能保证双方的合作得以持久的开展,实现共赢。

(三)高职校提供创新能力进一步吸引企业参与办学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味的要求企业改变观念,主动参与办学,舍得投入是非常难的。做为一个以利益为目的的组织来说,必须要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才是关键[6]。为此,对于高职校来说,必须要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企业,让企业看得到利益的闪光点非常重要。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竞争的核心力量,更是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优势所在。高职校要充分抓主企业看重的闪光点,投其所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学生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企业觉得校企合作有可图价值,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能力,与企业强强联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产业,为企业提供最需求的“营养”,创造出丰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得以在行业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吸引企业参与办学的目的。

(四)控制培养学生成本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投资成本培养学生并得到预期的回报这是一个最为理想的状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限制,企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面临着成本无法收回的风险,现实与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例如:有些学生能力有限、有些学生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实习岗位占用资源却无任何贡献等等[7]。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校企合作继续开展,就需要严格控制培养学生成本风险,可通过同区域多校与多企业联盟对学生进行培养,并由于政府这个第三方组织发挥协调、沟通能力,创建一个公共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促使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实现最大的利益。此外,双方还可保持相对的自由度,企业可以自由录用非合作企业的优秀人才,学生也可在联盟企业中自主选择。如此越来,企业不但可以获取优质的人才,学生也可获取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其人生更加精彩。若双方出现就纠纷则应借助第三方来解决,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减小控制培养学生成本风险[8]。

结束语

高职校企要想是实现更为持久、深入的合作,实现共赢的关键在于合作的意愿,而不是在于模式,利益是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最关键问题,是提高企业合作意愿的前提保证。在分析当前双方合作利益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用依靠政府力量、建立可行的责任分担、保障机制、提高高职校的创新能力、控制培养学生成本风险等对策,保障双方利益并实现最大化,推进高职校企合作实现质的飞跃。

[1]牛丽,殷凡.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以IOS移动开发人才培养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08):990-993.

[2]张建春,程培堽.政府主导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6,25(08):566-568.

[3]吕永平,王晓庆,来景辉,张堂田.“两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07):123-125.

[4]黄锋.高职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6,17(03):511-514.

[5]卢霞.基于OPM3模型的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机制建设[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0(01):187-190.

[6]林燕.校企双主体视角下“四个融入”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4(06);145-147.

[7]吴晓璐,陈亮.充分发挥政府“桥梁”作用 促进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17):134-136.

[8]祝士明,张翠荣.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09):771-774.

基金来源:项目编号:201410

项目名称:基于利益驱动的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张霞,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

猜你喜欢

职校利益校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的职校我的梦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利益链与新垄断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