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景物习作教学刍议
2016-04-17曹瑜珊
曹瑜珊
(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小学景物习作教学刍议
曹瑜珊
(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更多的是写实性的习作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写景教材,迁移写景的习作方法,引导学生多阅读勤积累,汇聚写景习作的素材源泉丰厚自身底蕴,形成语感;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留心生活,教给写景的观察方法,提升学生的写景习作水平。
小学中年级;景物;习作;教学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学中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写实性的习作教学,例如景物片段描述、实体对象刻画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启迪他们触发灵感,让他们对身边的美好景物能留心观察,随时动笔记下观察所得,进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优美作文,成了一线教学中最常见但也最令人苦恼的问题。
一、用好写景教材,迁移写景的习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核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同样,写作教学亦应强调“授之以渔”。教材中不少课文(片段)是绝佳的写景案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等等。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表述能力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情境,在分析教材写景方法的基础上,注意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尽可能向学生“迁移”范文中作者写景的习作方法,让孩子在那些规范的、优秀的教材范本的激发下,吸收营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共有三篇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长城》作者主要采用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颐和园》则采用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而《秦兵马俑》一文则是结合描述与想象两种方式来写;单元之后的“语文园地·习作”要求运用本组描写景物方法写导游词。教学本单元时,笔者曾尝试让学生描写校园景色,结果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写景文章(以校园为例)的篇章结构普遍存在缺陷:有的理不清写作的顺序,先写教学楼后写操场,再回头又写教室;有的景物间缺少必要的过渡,想写哪就写哪,让读者摸不着头脑。总之,对于写景,学生欠缺基本的描述方法。于此,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十分重视三篇课文的内在联系,突出强调不同的写景手法,努力向学生“迁移”三篇范文的描述方法,让学生明白“写实性的描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例如,笔者以《颐和园》一课展开了移步换景的专项训练。课堂伊始教师直接问学生:“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再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句子,把他游览的景物连接起来的”。学生很快从段落开头找到四句移步换景的句子。笔者让学生用横线画上,并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动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那调换一下顺序行不行?学生很快领悟过来,这时教师适时小结:“这些词语不仅告诉我们游览的地方,还告诉我们这些景物是按方位顺序分布的,游览的先后顺序不能随意调换。”之后,笔者又给句子中的动词加上括号,让学生再读读,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合理表达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又出示了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说说合理的游览顺序,说出理由,再修改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二次习作的构篇能力明显有了提高,天长日久学会习作。
二、多阅读勤积累,汇聚写景习作的素材源泉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写景类习作而言,他们由于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范文的引领作用更是相当重要。教师在写景习作教学中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形式鼓励学生多阅读勤积累,汇聚写景习作的素材源泉。
类似教材中诸多写景类的名篇佳作,许多优秀的课外读物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亦是语言规范、生动优美。这些范文无论是在文章结构的谋篇布局与过渡衔接上,还是在表情达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是学生应当加以学习的典范。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内课文中关于写景的优秀片段、优美句段,让学生通过阅读、吟诵,逐步了解、熟悉这些范文的用词、句式、修辞等,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加以一定的模仿运用。另一方面,除了课内教材阅读外,教师还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工作,例如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写景类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当然,这些课外读物并不是一荐了之,教师还应做好相应的辅导引领工作,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通过类似“词海拾贝”“佳句采撷”“美文欣赏”等活动让学生领会写景的常用手法,让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的同时丰厚自身底蕴、形成语感,进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笔者设计了亲子阅读卡,更多地采用写摘录式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孩子将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一并记录下来,同时,不定期通过读后叙述、辩论 PK、交流评论等形式让学生畅谈对各种景物描述方法、句式的体会,进一步积累写景心得。长此以往,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积累,当可厚积而薄发,逐渐实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化写景的笔感与语感。
三、指导留心生活,教给写景的观察方法
一个人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对写作素材进行筛选组织。而这正是学生所欠缺的,他们“不会用笔表现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要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会有条理,表达才会层次分明,让人读来清晰明了,印象深刻。同时,还要教学生运用五官多觉法:启动视觉,摄下精彩的瞬间;启动听觉,聆听美妙的乐曲;启动嗅觉味觉,打造美味佳肴;启动触觉,感知抽象的事物;多官合用,创造真切的画面。如李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六——走进田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后面安排的一次习作,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有序清楚地描述田园风光及乡村生活,表达自己对田园美景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这一主题,贴近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生都有去过而且喜欢乡村生活、游览过田园风光,但如何把自己现有的生活说出来,并尽可能说得好一些?课前,李老师播放了一组田园诗配画,让孩子们一起吟诵;课始,让孩子们欣赏一组组美丽的田园风光、有趣的乡村生活画面,创设一种浓浓的田园生活情调,勾起了孩子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激发了学生对本次习作的兴趣。接着,李老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最吸引自己的一处乡村生活,引导中蕴含交流,交流中也渗透引导,相辅相成,不知不觉中李老师教会了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然后李老师出示了自己写的《赏油菜花之乐》,看看老师是如何加工材料组织成段的,从例文中借鉴有用的方法,此乃从实践到认识;最后让孩子分析选取从生活中发现、积累的素材,并成文,也就是从认识再回到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习得写景的观察方法。
[1]郭丽华.刍议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8).
[2]王晋先.刍议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6(2).
[3]姜晓松.小学习作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刍议[J].时代教育,2014(2).
G623.2
A
1673-9884(2016)08-0037-02
2016-06-25
曹瑜珊(1977-),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