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为体以创意为用构建特色创业工作体系

2016-04-17罗家莉孟庆瑶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创意创业

肖 寒,郑 杰,罗家莉,孟庆瑶

(北京服装学院 a.党院办;b.招生就业工作处;c.教务处,北京 100029)



以创新为体以创意为用构建特色创业工作体系

肖寒a,郑杰b,罗家莉c,孟庆瑶b

(北京服装学院 a.党院办;b.招生就业工作处;c.教务处,北京 100029)

摘要:北京服装学院的创业工作从学科专业特点出发,以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为根本,以推动创业实践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重点培养、园区孵化为工作思路,构建了具有北服特色的“创新·创意·创业”工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工作体系

一、 创业成功的案例

李珊为我校(北京服装学院)少数民族服饰专业研究生。她在2009年创立了设计师品牌“Sous le vent在风中”,主营帽子、围巾,材料以真丝、羊绒为主,饰以手工刺绣等传统工艺,产品风格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满足东方人的体型特征和审美需求。2012年该品牌入驻新光天地,当月销售额即为同品类第一;2013、2014年分别入驻西单老佛爷、朝阳大悦城,月均销售额均为同品类第一。2014年营业额达1 000万元,创业团队由起步时的2人扩大为目前的26人,发展势头很好。许多学生像李珊一样,凭借创意创新能力和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走上了自主创业道路。

二、 学生创业的鲜明特点

1. 智力和创意型

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灵性和巧思是必不可少的。我校学生的创业领域集中在服饰定制、平面设计、美术培训、科技创新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

2. 生活服务型

面向纺织服装行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回应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使命。

3. 技能和科技支撑

无论是材质的选取和创造,还是完美的设计和转化,都需要相当的动手能力,也需要多学科技术进步的融合作为支撑。

4. 时尚和传统交融

围绕服装服饰做文章,挖掘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融入当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形成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设计、样式和潮流。

5. 节约资源、附加值高

通过智力创造满足需求,小投入、低成本、高回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

三、 “创新·创意·创业”工作体系

我校是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的高校,主要为纺织服装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我校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行业需求,建立全产业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9个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应;创业工作从学科专业特点出发,以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为根本,以推动创业实践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重点培养、园区孵化为工作思路,构建了具有北服特色的“创新·创意·创业”工作体系。2014、2015年我校毕业生的创业率均达到7%以上,被评为北京地区高校首批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院校。

1. 创业土壤: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以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无论是开设实验班还是实施大类招生,我校都是以纺织服装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为导向,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培养学生的全产业链知识基础。

(2) 以传统服饰文化为源泉。我校以民族服饰博物馆、传习馆为教学、研究基地,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一起,创建了“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3) 以实践课程为抓手。我校设置的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近一半,并以产品为导向,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标,课程作业直接可以转化为市场产品;毕业设计环节与企业对接,企业可直接挑选产品和招聘学生。

(4) 以创意文化建设为保障。我校以创新创意作品展演为载体的“四大文化品牌活动”贯穿全年;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实践锻炼,服装服饰类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居前列。

2. 创业氛围:三段式创业指导模式

(1) 第一段,搭建实践平台。有两种模式:一是体验式模式,即学校出资在校内外搭建营业性创业实践场所,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目前已经成立的有“服装零售终端实验室”“数码打印社”“咖啡书屋”“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BIFT WORKS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以“BIFT WORKS”为例,它是我校在北京爱琴海购物中心建立的学生作品展卖体验店,以售卖学生作品为主,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每月销售额3~4万元。二是创意集市模式。自2006年开始,学校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在校内进行展卖,让作品直接接受市场检验。2011年起,我校开始承办“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摊位稳定在100多个。通过以上实践平台及“毕业生创业扶持项目”“京工大学生创业奖”等,将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团队形成创业种子库,进行重点培养。

(2) 第二段,重点培养。以“中关村服饰时尚产业创新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小型企业孵化办公室”为平台,对创业种子库中的团队进行重点培养。“中关村服饰时尚产业创新园”成立于2012年,现入驻企业68家,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年轻设计师,不但是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而且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立体、最生动的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可容纳10余个工作间,“小型企业孵化办公室”可容纳6~10个小微创业团队。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创业前期准备,在设计、研发、规划方面,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帮助。较为成熟的团队将在1年后转入创新园开始创业。

(3) 第三段,创新园孵化。创新园为优秀创业团队提供了优惠孵化条件,一方面减免房租,帮助公司注册成立、税务登记等;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师聚集资源数据库+梧桐树网”模式,从生产、制造、加工、推广到销售,为创业者提供六大服务平台,助推创业成功。李珊的公司即是入驻创新园的第一批企业之一。

四、 工作体会

(1) 创业必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产业定位。当前,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北京市落实“四个中心”职能定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长期任务,为我校学生培养和创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2) 创业必须与自身学科特点相结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高校学生选择专业要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创业中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夯实基础,走特色创业之路。

(3) 创业必须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根本。创意才华和创新能力是成功创业的不竭源泉,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激发潜能,锻炼意志。

作者简介:肖寒(1980—),女,山东济南人,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E-mail:dybxh@bift.edu.c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198-02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创意创业
高校二级团组织服务型工作体系的建设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