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问题研究

2016-07-28梁甜甜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高职

梁甜甜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淄博 255300)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问题研究

梁甜甜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的现状,提出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探索建立涵盖顶岗实习全过程、多方参与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使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一、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的现状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已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得到实施。但由于顶岗实习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导致顶岗实习评价工作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 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以纸质的总结、实习报告以及企业签字盖章的实习鉴定来进行评价,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和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评分。这样的评价偏重总结性,缺乏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因而不利于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无法很好地检验教学效果,降低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2. 评价主体不够全面

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还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指导教师较少参与,有的只是在形式上作了安排,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仅限于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对实习动态过程的评价,而且实习评价没有细化,评价结果多是千篇一律的好评,参考价值不大[1]。因为缺乏企业人员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3. 评价内容不够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出勤情况、实习效果、实习总结报告进行的,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任务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学习和沟通能力、岗位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涉及较少,对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性和完成情况的评价不够全面[2]。除此之外,对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优秀而提前签约的学生,以及因造成质量安全事故而受到处分的学生也没有分开评价,区分度不足。从评价内容上讲,这样的评价设计不够科学。

4. 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很多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等方面做得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虽然对考核分数进行统计评价,却较少进行系统分析、信息反馈和结果运用。企业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反馈、教师对企业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学生对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等[3],有助于改进实习计划的安排、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企业的选择、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从而完成对整个实习教学体系的诊断、反馈和改进。

二、 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在构建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顶岗实习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岗位,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

2. 多元性原则

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应包含学校、企业、学生三方。

3. 多样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应该灵活采用电话、网络、走访、调研、实操、答辩、问卷等多种评价方法。

4. 时效性原则

顶岗实习评价要能够及时反映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等情况,便于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和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三、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建设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全面性、多元性、多样性和时效性原则,建立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包含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实习过程、最终效果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对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企业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2. 评价方式和手段多样化

顶岗实习因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习过程环节多且涉及面广,因此,要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现代化评价手段,从而使顶岗实习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和高效。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并逐步探索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的评价方式。实习作品可以是实习操作方案、实习工艺产品、实习报告等,也可以是电子作品、纸质作品或实物等。通过改进实习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提高实习质量。

要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等现代评价手段,提高顶岗实习评价工作的效率。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及手机等现代化方式,记录评价过程,分析评价结果,充分体现顶岗实习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客观反映实习效果。

3.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和导向功能,学校应联合合作企业共同组织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将评价贯穿于实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实现评价考核与管理流程的紧密结合。

过程性评价重点突出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岗位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评价,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岗位指导教师完成。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准备、实习日志、实习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整个实习评价的主要部分,由校企共同完成,所占比例为60%,其中企业评价占45%、学校评价占15%。

终结性评价所占比例为40%。实习答辩和学生评价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部门和系(部)教师组成实习答辩小组进行,通过学生自评、成果展示和项目答辩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学生自评包含学生对实习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实习企业及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等内容。实习答辩和学生评价占30%。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和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价,占10%。除此之外,终结性评价还增设了加分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指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得企业表彰奖励或提前与企业签约等情况,减分项目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因个人原因出现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等情况。校内外指导教师通过交流共同完成加减分项目的评价。加减分项目的增设,使学生提高了对自我的要求,并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评价内容与实习岗位技能相结合

评价内容不再是单一地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还包含了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岗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分类评价。

职业素养能力指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适应企业环境所具备的能力。具体内容有:能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随意迟到、旷工;能够服从企业的安排,尽职尽责工作;善于思考,遇到问题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学习;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顾全大局;具有创新意识,在实习中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职业岗位能力指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具体内容有:能够按照企业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并能够主动学习、虚心请教,逐步提高岗位技能。

职业综合能力评价是对学生能够在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岗位工作的完成情况、岗位工作的完成效率的综合评价。因此,职业综合能力是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能力的体现。

5. 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更好地改进顶岗实习工作。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企业人员、校内指导教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作为对企业和学校内部的考核依据,另一方面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保证顶岗实习结果的有效运用,确保顶岗实习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赣琛.基于网络的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5-68.

[2] 许晓薇.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5-18.

[3] 周成就.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249-25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GG410)

作者简介:梁甜甜(1982—),女,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协同设计。 E-mail:624214726@qq.com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217-03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评价体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