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研究

2016-04-17蒋满英苏小河

关键词:微电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蒋满英,许 燕,苏小河

(江西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微电影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研究

蒋满英,许燕,苏小河*

(江西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摘要:微电影是微时代兴起的一种新媒介。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沿阵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叙述微电影在高校的传播现状、分析微电影是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载体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利用这一新载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微电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最终要落实到文化产品的生产上,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传播形式,微电影充斥着人们的视觉,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已成为一种社会视觉文化盛宴。如何充分发挥微电影在传播主流价值观中的优势,利用微电影这一载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这个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微电影在高校的传播现状

2010年,微电影《一触即发》由凯迪拉克携手吴彦祖推出后,微电影浪潮一发不可收拾,它的诞生,首创了“微电影”的概念。同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风靡一时,被业内人士称为微电影产业元年;由于专业电影导演和众多明星的加入,2011年,微电影成为时下最“潮”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对微电影概念的界定,说法不一,然而涵义相近。2012首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执行主席冷冶夫是这样界定微电影的:“微电影即微制作、微小剧情、微小纪录和微小投入,短时间观看,以视觉为主的影像形式。”[1]138可以看出微电影具有简单、灵活、短小、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的特征。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片种,在新媒体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在“体型”上恰好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因此迅速地向大众化发展,并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自从微电影进入公众视野的那天起, 因其易于传播,题材又灵活多样,在大学校园内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传播形式。2014年的中国微电影分析报告也显示:76.5%的微电影受众是 90后大学生群体。另外,还可从大学生举办的各类微电影节或盛典就可窥见微电影在高校传播的盛况。2011年至2014年短短4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生微电影节和全球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就各举办了三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已举办四届,还有北京、上海等各省市和各高校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微电影节等等。各种微电影节及盛典吸引了各高校的众多大学生踊跃积极地参与微电影创作、拍摄、制作和传播,他们以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和热点来表达青年学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起了一股强大的青春正能量。可见,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已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二、微电影是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载体有多种,诸如理论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谈话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需要以上载体的综合运用。其中微电影属于大众传媒载体,与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传播的内容更丰富、传播成本更低廉、传播方式又多样化,可以覆盖到各种各样的人群,这是传统媒体平台难以覆盖到的,它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有效载体。具体原因如下:

1. 微电影的特征使其易于大学校园传播

首先,微电影的显著特征是微时长,影片时长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多渠道信息的获得,已经很少有人会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了,然而微电影这种短小精悍的特征却迎合了现代人的观视心理,尤其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其次是微制作,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的几天,长的几周,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和闲暇时间去创作和拍摄微电影。再次是微投资,微电影的制作成本不高,投入的资金可以很少,可以低到几千元甚至几百元,高校的学生可以利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或自己的零花钱拍摄自己喜爱的微电影。最后是微电影的题材广泛,可以是励志的、亲情的、公益的、青春的、梦想和幸福的等等,如微电影《回家》《致青春》《我的路》《一缕阳光》和《票2012》等就是表达以上主题的。微电影的以上几个特征决定了它易于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因此将微电影作为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相对传统媒体来说更易于传播。

2.微电影适合大学生的消费和情感诉求

2015年6月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庞大的网民大军中,大学生网民占全国网民的31.5%[2]。笔者对所在高校15个不同专业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了个调查,结果发现,约 55%的学生每天要花 3-4小时上网,占其所有课余时间63%左右,其中有76%的时间用于观影、网聊、查找资料等。这表明,大学生们除了日常的专业和文化知识学习外,课余的大多碎片化时间花在网络上。微电影的微时长则刚好契合了大学生即时快餐式的消费诉求,而且在网络上是免费观看的。他们只要在智能手机、电脑或IPAD上花上几分钟或几十分钟的时间便可观赏一部完整的影片,满足了快餐文化时代大学生们追求个性解放和互动交流的情感诉求,可见微电影的发展与大学生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密不可分[3]234。

3.微电影传播的便捷性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观看

当前,对于微电影这一新兴片种,国家尚未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4G网络及移动新媒体等传播平台不断涌现又为微电影提供了开放、宽松的创作空间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性,这种开放、便捷的传播方式适应了人们被日益压缩的生活娱乐空间[4]125-126。大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也承受着诸多压力,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都碎片化了,只有利用等车、坐地铁、等人、课间休息等零碎的时间来休闲一下。有关励志、青春、感恩、亲情题材的微电影可以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希望、信心、温暖和力量等,因此微电影成为学生们休闲的首选。另外,观看微电影的地点可以是流动性的,观影的时间可以是碎片化的,这使得大学生在闲暇时便可随时随地观看微电影,为他们观影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微电影的社会化媒体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在社会化媒体中,微电影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它的传播方式是一种无核裂变式的。社会化媒体的过滤功能都会对大学生的观影、评论、转发随时记录下来,这样受众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倾向制片方便可从中获知,据而有针对性地创作和推介同类微电影,这在客观上可以巩固和传递微电影核心价值观,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扩大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范围,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5]21-22。

三、微电影在弘扬主流价值观方面的不足

与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微电影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使得微电影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监管不到位,各种价值观泥沙俱下

目前,国家对微电影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监管不到位。微电影的传播方式是交互性的,传统电影内容事先审查的机制很难应用于交互性的传播,专业部门监管的缺失使得微电影的质量良萎不齐。有些微电影为迎合部分受众,内容粗俗,甚至包含色情和暴力倾向。再加上社会化媒体可以给受众带来个体心理上的保护,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这样一些内容不健康、不正确的价值观在“去个体”的微电影中得以展示,长久下去,这些不良价值观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方面难免会形成一道障碍,阻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2. 缺乏深度思考,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作品不多

创作者的价值观倾向决定微电影的内容和主题,决定微电影的价值观走向。从目前微电影的内容来看,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这符合了当前受众快餐式、即时消费的需求,受到广大网民欢迎。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的微电影缺乏深度思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不多。2014年12月的中国微电影分析报告显示:微电影的受众大部分是90后的大学生群体,这部分群体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的价值观是拜金主义,宏大主题如“国家”“民族”“文化”等往往被漠视[5]22。所以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微电影这一重要的教育载体,力求创作和力推能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作品。

3. 植入广告泛滥,主流价值观整合作用有限

微电影可以大致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定制的。这类微电影植入广告泛滥,创作主体一般是广告商、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目的在于宣传广告,主张奢侈、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再加上植入广告的度没把握好,技巧又欠佳,这样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阻碍主流价值观的传递,因此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有限。另一类是微电影爱好者自己出资创作和拍摄的,这类微电影经常囿于一己之见,在主题的选择和故事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受众观赏微电影时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接收环境和地点是随意性的,注意力就很难聚焦,因此也难以形成和整合主流价值观[4]126。

四、利用微电影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理论式和说教式,固化严重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应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利用高校自身这个平台,通过以下途径正确引导和发挥好微电影这个新载体的作用。高校应着力推荐内容丰富且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产品进校园;坚持“顶层设计”原则,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作和传播优秀微电影;依托微电影社团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力;利用“议程设置”宣传推广,努力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1.建立监管机制,发挥微电影在价值观中的正面引领作用

微电影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成熟远远谈不上,严格的行业标准还没出炉,政府监管又没到位,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尽快制定一套严格的微电影行业标准,建立监管机制。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微电影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要重视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促进和内化作用。目前,社会化媒体是“元媒介”, 这点我们要意识到,并且它具有一定的统治地位,它的语言形式、传播方式和价值倾向是其他媒体的价值观风向标和重要的信息来源[5]22。因此,微电影在大学校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相关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微电影实施有效监管,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高校融合并一起发挥合力,要重点发挥微电影这个“元媒介”在主流价值观中的正面引领作用,以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整个大学校园。如微电影《送奶工的早晨》,讴歌了90后送奶工小山在送奶时发现刘大妈晕倒在家中,在他的帮助下使刘大妈转危为安的故事,这个微电影传递的正能量是:公民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在关键的时刻能挺身而出。

2.丰富传播内容,力推反映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产品

微电影的“微”特征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它能高效地吸引受众,让受众愿意一直看完,这就要求微电影的内容质量要相当高。当前有些微电影的内容不够高雅、深刻,甚至有些内容粗俗、格调低下。在高校,要力推高质量和内容丰富的主流微电影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能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向真、向善和向美的正能量。主流产品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是因为它把握了现代大学生情感、心理、生理及价值观方面微妙的变化,能有效建构富有感染力的主流价值观,获得本土文化的认同[6]8-9。我们要着力向大学生推荐这些主流作品,把它们作为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宣传产品。如系列微电影《为梦想而生》之一的《田埂上的梦》,荣获“为了明天——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微电影大赛一等奖。该片鼓励年轻人要敢于放飞梦想的翅膀,要有勇于追梦的精神。它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南宁郊区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梦想的故事。面对来自他人的嘲笑和阻止他不退缩,不放弃,而是为梦想不断坚持,不断努力,自己摸索街舞,在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却以超凡的舞技成就了今天的自己,成为全国闻名的“街舞达人”。

3. 坚持顶层设计,鼓励大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和拍摄

坚持“顶层设计”原则,由高校的宣传部门牵头,由校团委、二级学院分团委具体负责,鼓励大学生进行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微电影节比赛。在微电影的创作之初,要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微电影主题进行深层剖析,深化微电影内涵来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以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构建[7]55-56。 如河北传媒学院刘啸宇拍摄的时长只有6分钟的微电影《天堂午餐》,讲述的是儿子做了一顿他母亲盼望已久的午餐,却只能送往天堂的故事。这个儿子迟到的孝心引起大学生们的热议,它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已晚矣。无疑该片能让年轻人感同身受并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汇聚和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另外,在创作微电影的时候切记避免广告植入泛滥。V电影网络平台相关负责人认为:微电影要发展壮大,成为高品质的专业视听产品,的确需要植入广告带动资金运转,但广告的植入要注重影片内涵与品牌理念的融合,以一种人文内涵的形式出现在微电影中,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例如荣获“青春正能量”——2014海南共青团微电影全国征集大赛一等奖的微电影《致父亲》。该片虽是某汽车品牌定制的微电影,但车只在前中后三个场景出现,品牌汽车却在片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示,使得该汽车品牌同片中的亲情一样,成为一种舒适贴心的存在,丝毫不像其他同类微电影:广告气息浓重和产品展示过于露骨。该片走的是温情和生活化路线,故事讲述的波澜不惊,时间不到半小时,却达到了“亲情似水,父爱如山”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感张力,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汽车广告的目的。

4.依托微电影社团,扩大微电影在高校的影响力

利用高校师资的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高校微电影社团。社团的宗旨要把拍摄和推荐优秀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自觉和担当。社团要担当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把推出和创作优秀微电影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微电影成为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要载体。社团在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中要融入多种元素,要能传递正能量、反映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学校对微电影社团要大力支持,力将微电影社团打造成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高校在资金上要给予微电影社团一定的资助,鼓励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类微电影节大赛,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垃圾街”》,荣获“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纪实类大奖,它是由绍兴文理学院的大学生用镜头记录城中村——学校附近外山村一条小街变迁的经过,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明白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性。

5. 利用议程设置推广,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优秀的微电影,集聚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包含大爱、诚信、公益等道德品格;蕴藏着感情、信任、艺术等元素。其成果可直接转化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高校相关部门要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对这些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便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中心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对主流微电影产品和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推广、传播和评论[7]55-56。也可将优秀作品制作成宣传光盘,在校园开展微电影展播活动,组织学生观影和征集观后感,以此营造和谐的核心价值观氛围。如《11度青春》系列剧;“美好2012”系列:《龙头》《行者》《我的路》和《你何止美丽》;以及2013原创贺岁微电影《光辉岁月》等。这些影片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责任和担当上,不回避困顿,直面人生,给人以激奋与理性。这些优秀微电影“微言大义”,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感受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宣传员[8]71。综上所述,在高校,以微电影这一新载体为抓手,利用其简单明快的方式以及极富感染力的画面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唤醒大学生潜在的自我认同感并产生深层共鸣,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建构,最终形成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炜,刘新传.中国微电影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2012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综述[J].现代传播,2012(12)∶138.

[2]http∶//www.china1baogao.com/search/1/yjbg/.

[3]陆生发,陆发玉.微电影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13(9):234.

[4]任晖.如何运用微电影弘扬主流价值观[J].新闻世界,2013(5)∶125-126.

[5]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 2012(7)∶21-22.

[6]饶曙光,陈清洋.主流价值观与文化多样性——中国主流电影的发展与思考[J].东岳论丛,2012(2)∶8-9.

[7]吕志伟.运用微电影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5(2)∶55-56.

[8]朱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11)∶69-71.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by Micro Film

JIANG Man-ying,XU Yan,SU Xiao-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Jiangxi)

Abstract:Micro film is a new media in the micro era. Universities are the frontier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ultiv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pread of micro fil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micro film which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bove, the paper mainly explores several effective way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by using this new carrier.

Key words:micro film;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16)02-0085-04

DOI:10.14096/j.cnki.cn34-1044/c.2016.02.21

*收稿日期:2015-12-22

基金项目:2014 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微电影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价值研究 ”(YG2014137)。

作者简介:蒋满英(1971- ),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文学研究;许燕(1977-),女,江西新干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和文学研究;苏小河(1973-),男,江西永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微电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