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日记”

2016-04-16林碧珍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学日记心语日记

林碧珍

(安溪县第八小学,福建安溪362400)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日记”

林碧珍

(安溪县第八小学,福建安溪362400)

数学日记是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通过数学日记,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写数学日记需要教师精准地把握学段特点,进行精心引领与逐步培养。“生活”日记,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语”日记,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反思”日记,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能力;“延伸”日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

学段特点;生活;心语;反思;延伸;数学日记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指导,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其弊端可谓多矣。数学日记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契机。数学日记也渐渐成为学生倾吐数学学习心声的一片天空,数学日记,也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然,学生写数学日记需要教师精准地把握学段特点,进行精心引领与逐步培养。现就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日记”。

一、“生活”日记,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寻找数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生活”日记。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可引领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争当“小小观察家”。写作题材多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开始可从写一句话的日记入手,继而到二、三句话,再慢慢到写几句话以上。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教师可以降低要求,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画图表示,还可配上漂亮的插图,让学生有灵活发挥的余地。只要学生能尽量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就行了。当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

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林老师教了我们对称图形。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如衣服、kù子、衣guì、门、chuāng、zhuō子、黑板……以后我要jìxù认真观察,发现更多的对称图形。”

又如一位学生写到:“今天,妈妈给我50元钱,叫我去买水果和shū菜,我买了一袋苹果6元钱,黄瓜一斤2元,虾仁一斤28元,一盒草莓5元,售货员考我要多少元钱?我在心中列式,6+2+28+5=41(元),很快的说出要41元钱。售货员接着又问:‘我还要找你多少元?’我说还要找9元钱。售货员夸我真棒,我心里很高兴,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钱给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笑了。”

通过“生活”日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长期培养,学生会把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与生命成长相联系,让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

二、“心语”日记,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数学日记里写心里话,可以对教师,也可以对同学,甚至对家里人。也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心语”日记就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心语”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到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感受到他们跳跃的生命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感情非常单纯。

有一位学生写到:“林老师,一年级时,我很多数学知识都不明白,上课经常开小差,不敢举手,考试成绩不好。经过您的教育,现在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这次考试成绩挺好,我现在对数学感兴趣了。我想对您说:‘老师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这句话虽然比喻不恰当,但充满了童趣,让笔者感动了很久,更加坚定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信心。

还有一位学生写到:“敬爱的林老师,您好!非常感激您的关心和爱护。我做练习做错了,没有改正过来,您都会提醒我马上改过来给您批改。但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可不可以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学习?”

数学日记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折射出学生的态度,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提高自己。

三、“反思”日记,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能力

鼓励学生写“反思”型日记,在自我判断与自我分析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

1.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指导学生通过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一位学生写到:今天,我认真地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并发现了以下几条规律。

(1)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遇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时,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写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遇到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一,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第二,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4)“满十进一”。例如:10个一百是一千。

有了这些规律,我觉得这一课并不难学。

又有一位学生写到:“二年级的数学快要学完了,很快就要进入复习阶段,这也是检验我们学习成绩的时候。我分析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把复习重点放在计算、统计、找规律这几个方面。还有一点就是要仔细审题,认真做题,计算才能正确。我一定要认真复习,考出好成绩,报答老师”。

2.剖析过程,掌握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的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了“克和千克”之后,有个学生写到:“今天,我认识了两个朋友,‘克’和‘千克’,它们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我还知道了1千克比1克大999克。克通常是在称小物体的时候用的,如苹果、香梨、药材……而千克通常是称重物体的时候用的,如体重、一袋米、一个书包……克和千克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又如,临近考试,有个学生写到:“我有一个超级复习方法。就是——看、读、想。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看:我把在练习册、试卷和数学书中做错的题目看了一遍,然后就在桌面上用手重新做了一遍。

读:就是把题目读出来并解释。

想:就是把刚才读出来的题目不明白或做错的地方再思考一下,想到明白为止。

桥(瞧)(学生写的错别字):这就是我的超级复习方法。是不是很棒啊!”

四、“延伸”日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与大人交谈等),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如在教了“厘米和米”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长度知识。有位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日记:“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两个长度单位——厘米、米。她还告诉我们,长度单位还可以用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例如,厘米的缩写字母是cm。回到家,我在‘小学生英汉词典’里发现米的缩写字母是m,百米是hm,千米是km。真有趣!以后,我要牢牢记住这些表示长度单位的英文缩写字母。”

又如,一位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晚上,我通过阅读字典的《计量单位简表》,认识了长度的法定计量单位,1000纳米=1微米;1000微米=1毫米;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1000米=1公里。”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种温习,更是一种回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种心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更是一种创新;总之,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1]〔英〕怀特·布雷德.小学教学心理学[M].赵萍,王薇.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喜欢

数学日记心语日记
轻灵自在画心语
邦尼心语
生活的桥梁,自我的反思
反思性数学日记在纠正高中生数学解题错误中的作用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写好数学日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研究
指导学生写整理型数学日记的探究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