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通”二号人物被遣返报道回顾
2016-04-16戴佳
■戴佳
“红通”二号人物被遣返报道回顾
■戴佳
2016年4月27日,我于2015年5月10日在检察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的消息《“红通”2号嫌犯李华波被遣返回国》被中央部委专业报初评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定评。作为从业五年多的年轻记者来说,能与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拉近一步,我甚感欣慰。此时此刻,一年前采访过程中的每一个片段也不断在我脑中回放。
2015年4月末,我接到了一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的采访任务,并被告知案件目前处于保密阶段,采访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五一”节后上班必须交稿。
做记者将近五年,听到上述要求我并未感到压力。当得知这起案件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史上最牛股长”李华波案,李华波作为“红色通缉令”二号人物将于5月9日被遣返回国时,我心里一阵微微的激动。又得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李华波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与新加坡三任总检察长多次磋商该案……“N”多个案件的重大意义和背景,心潮澎湃过后带给我的便是沉甸甸的压力——报道这起检察机关查办了四年的案件,采访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展开?
采访前,我做了大量资料搜集准备工作。但仅掌握到的公开信息是,李华波案是检察机关运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追缴潜逃境外腐败分子涉案赃款的第一起案例,李华波出逃前曾留下信件讲述自己的犯案经过。
在对案情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我开始了从最高检,到江西省检察院、上饶市检察院、鄱阳县检察院四级检察机关相关办案人员的采访。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杨书文。杨书文的阐释让我对案件的重大意义和背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中首个成功的国际执法合作案件。”李华波案对今后检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示范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随后我又采访了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指挥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兴国,整个案件办理过程他参与并不多,但却把案件的关键一一点了出来——“新加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可以说,新加坡司法、执法机关是很给力的,双方的合作非常友好,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反对腐败的决心。”“检察机关在对李华波进行追逃过程中,把强制性遣返和劝返两方面优势都发挥了出来。”
随着对案件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办案的具体细节又有哪些出彩之处呢?
采访对象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检察官陈雷。2011年初,从李华波案发开始,陈雷就负责对外与新加坡,对内与外交、公安等部门,对下与江西、上饶、鄱阳三级检察机关的协调联系等各项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陈雷几乎都在忙这一个案件,他对案件来龙去脉,每一次重大转折都如数家珍。
“2011年以来,我国分别由最高检、公安部牵头,8次派出工作组赴新加坡开展执法合作,每一次我都有参加。”“我方曾派鄱阳县检察院反贪侦查人员许轶峰赴新加坡出庭作证,这是中国检察机关侦查人员在境外刑事法庭出庭作证的第一起案例。”……除了对中新双方开展国际司法合作的情况作了充分详尽的介绍外,陈雷作为长期致力于境外追逃追赃相关法律理论研究的专家,又向我详细讲解了中新两国在尚未签署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情况下是如何开展国际司法合作的,以及基于哪些原则,还谈到赖昌星被引渡回国适用加拿大的有关法律,与李华波被遣返回国适用新加坡法律的不同之处。通过对陈雷的采访,我对惩治外逃贪官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解决机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4月26日,我专程前往江西南昌、上饶、鄱阳三地,补充采访当地检察机关案件侦查、开展劝返等具体办案情况。在采访中,鄱阳县检察院检察长肖连华告诉记者,他曾亲自到李华波家中,看望其年迈的父母,并对李华波的父母和亲属做了大量正面劝返工作。近几年来,李华波的家人都很配合检察机关的办案工作。李华波出逃后虽然嚣张至极,在新加坡受审时也是负隅顽抗,极力狡辩,甚至伪造文书、庭上翻供,但他最终被成功劝返与其家人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密不可分。对此,我认为,必须遵守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谨守中立立场,记录上述事实。
在上饶市检察院采访过程中,与我一同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到没收李华波违法所得案承办人申智勇,为何李华波案是运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第一案?而不是其他案件?却没有找到答案,而我已经深知个中的缘由。
央视记者未找到答案的原因是,此前他们并未采访到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而采访经验告诉我,职务犯罪案件的采访,要遵循办案顺序,即先采访自侦部门,其次是侦监、公诉部门,先采访上级检察机关再采访最基层的直接办案单位。如果次序打乱可能不仅会影响前期采访对案件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影响后续写作的逻辑顺序,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案件深层次的背景必须清楚,而对于一些上级检察院高度关注、直接组织、指导办理的重大案件来说,这一背景有时基层直接办案单位本身并不了解。
经过扎实的采访,“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完成了近万字的通讯初稿《跨国缉贪:逃之夭夭?回头是岸!》,并提交部门负责人检察日报社编委、新闻中心主任王治国修改,后请最高检反贪总局有关负责人核稿。
5月9日中午,我和摄影记者程丁早早来到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休息室,等待李华波被遣返回国的激动时刻,此时,我们还不能百分百肯定李华波是否能够按既定时间被遣返回国。因为,在采访过程中,一位采访对象曾透露,“红通”人物中曾有一名犯罪嫌疑人在被当地移民局官员押到机场准备送至中国的航班之前逃逸。下午2时许,在被告知李华波乘坐的航班即将到达,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因为如果此次遣返不成功,我此前的采写工作也将付诸东流。
下午3时许,当飞机滑落在首都机场跑道的那一刻,当李华波在两名警察的押解下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当我看到采访对象杨书文紧随李华波身后下机的那一刻,当我站在警车旁看见李华波被押上车的那一刻,当李华波在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决定书上按下手印的那一刻……我想,这次采访经历让我了解了检察机关成功缉捕潜逃境外贪官的全过程,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贪官被缉捕回国,当我再面对这些案件的采访时,内心会越来越平静,因为海外不再是“法外”,潜逃贪官终将落入“天网”。
晚7时许,看到江西三级检察机关有关办案人员将李华波带至南昌的航班后,我和摄影记者程丁才离开首都机场,结束采访工作,直到晚上10点,我们将稿件全部传回报社,圆满完成了全部报道任务。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