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逻辑学与“怀古咏史”诗的赏析

2016-04-16叶桂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咏史诗怀古王安石

叶桂英

(松溪第一中学,福建松溪353599)

普通逻辑学与“怀古咏史”诗的赏析

叶桂英

(松溪第一中学,福建松溪353599)

文章基于逻辑与语言间的关系,运用前思因果、后设结局、内寻角度、外引同类四种逻辑推理方法多角度鉴赏怀古咏史诗,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

普通逻辑;怀古咏史诗;个性化;社会历史意识

从宏观上看,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恩格斯指出:“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1]而语文学习包括古诗学习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既需要感性体悟又需要理性思维,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杂文》中也说:“仲宣《七释》,致辨於事理”。所以只有奠定在理性思维上的感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我们对怀古咏史诗的学习更应如此。

社会历史层属于诗歌的结构内核,它与外观形态、意境形成有机的整体,但又有其独特的鉴赏美效应。怀古咏史诗这种运用史料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对历史材料的个性化运用;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价往往“攻其一睛,不渉其余”;将平面的文字材料化而为立体的画面,进而将其演化为融入自身人生体验的独特感受等。我们要全面感悟到这种鉴赏美效应则离不开合理的思维过程。总结起来,运用普通逻辑学知识阅读怀古咏史诗的主要方向有以下四种:

一、前思因果:自前因后果内分析本质

传统逻辑学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而复杂的,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也没有一个现象不产生一定的结果。[2]“思因果”在怀古咏史诗中意即透过事件本身诗人依传情达意的需要去寻找挖掘原因与本质。因果联系中有的原因还是复合的,即引起某个结果的原因是由若干方面的现象组合构成的,这种现象还可分为隐性和显现原因。同时因果关系还是相对的,一个现象对于某现象来说是结果,可是它对于另一个现象来说又是原因。[3]这种复合性在怀古咏史诗中体现得尤其鲜明。

中国人的成败观历来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虽然失败了,却仍被奉为“英雄”,令万人景仰,他就是项羽。项羽自垓下突围,败退乌江边,乌江亭长愿用一只小船送他过江,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数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他却认为自己昔日带领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日却无一人还,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于是在杀死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身亡。对此事,历史上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评价,其中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题乌江亭》与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最为有名。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颂扬项羽“人杰”“鬼雄”的原因是“不肯过江东”,此为显性原因,李清照的生活时代背景及个人生活体验,此为隐形原因。而此隐性原因又是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而被颂扬的原因。通过文本和诗人生活体验相结合和层层套环的分析才能更好地挖掘出本诗的内含即:李清照在连续遭到国破家亡的苦难后借此诗鞭挞了南宋统治集团里那些见了敌人就逃跑的人物。

《题乌江亭》诗则可从诗句中得知杜牧认为项羽是因为没有“包羞忍耻”的宽广胸襟和大将气度,此处他是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而司马迁则以史家的眼光批评项羽“天忘我,非战之罪”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叠题乌江亭》诗也从诗句中得知王安石客观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项羽大势已去,即便过江也未必能挽回败势。其中王安石的诗则透过事件本身挖掘项羽的兵败的根源“百战疲劳壮士哀”入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原一败势难回”的结局。以上两首的因果联系都可从诗句中分析得出,其为显现原因。同时我们还应联系杜牧作为宰相之孙、又担任多地观察使幕之职的个体人生体验从而能从人的内在品格角度,以兵家的眼光发出“成败由人之理”的慨叹的隐形因素。王安石政治家身份的隐性因素则使其从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这些隐形因素又是产生显性原因的原因。以上引起诗人对项羽失败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是由若干方面的现象组合构成的,这就是因果联系中的复合原因。

运用“前思因果”的方法,通过显性和隐形原因相结合,原因套原因的推理法,可以把蕴藏在诗人心中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包含的丰富情感质调较有力地透射出来。

二、后设结局:从假说推断里挖掘根源

普通逻辑学中的假说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对未知事物的规律性的猜测性解释。[4]这种假说在怀古咏史诗中的运用我称之为“设结局”。

“设结局”意即诗人在诗中对该事件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进行推断假设。这种后果假说又分为顺延假说和逆势假说。

顺延假说即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假设其后果。如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咏叹中,有想象她背井离乡,日日相思的凄凉的,如杜甫诗中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吴雯诗中的“环佩几曾归夜月?琵琶惟许托宾鸿”,王安石诗中的“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都极写昭君与家乡亲人难通音信,只好将思念之情寄托于琵琶与南飞的鸿雁的寂寞之情。

逆势假说,即假设这一事件若没有发生而可能产生的后果。如杜牧与王安石的诗中都运用了逆势假说,假设了项羽若不自杀的后势。杜牧认为项羽若不自刎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一统天下;王安石则认为项羽已失人心,胜败大局已定,纵不自杀也难逃败亡的命运。这种假说的运用在怀古咏史诗中甚是普遍,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假说其事。

运用“后设结局”推理的方法往往能培养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拓宽思路。古语云:“诗言志”,运用此法我们可以窥探诗人们各自不同的心态,使鉴赏评价更加外延和严密。

三、内寻角度:于人物身份上进行性质命题的推理而发评论

逻辑学中性质命题的推理就是以性质命题为前提作出一个性质命题的推理。传统逻辑称为直言推理。这种推理法的依据主要是性质命题内部量项的逻辑性质。[5]

“性质命题内部量项的逻辑性质”在怀古咏史诗中则可理解为在某个历史人物或一个涉及多方面人物的事件,人物不同的身份性质,不同的人生体验等量项而产生的性质。那么这种推理法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为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出发评论即内寻角度法。这里的人物又可分为诗人和事件中的人物。

从诗人的角度进行推理,即“知人论世”。这种推理和上文因果联系推理中的隐性因素相同,此处不多加论述。

从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推理就是从诗中不同的人物视角来抒发感慨。

如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咏叹中,不同的诗人在创作时总会根据自己所要表现的思想来加以取舍,或联想,或发挥。从画师毛延寿的角度,杜甫评价他见利忘义;王安石诗中“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感慨他被杀的冤屈;刘献廷“何由画师定妍媸”则透析他对这一悲剧应负的责任。从昭君的角度,《青冢墓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分析她出塞的意义;杜甫诗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同情她出塞后的凄凉;吴雯诗中的“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于自媒同”赞颂她不买画工的高洁。从汉主的角度,王安石诗中的“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感慨其终蒙欺骗的可悲;欧阳修诗中的“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则感叹汉主埋没人才的可恨以及对他目光短浅、治国无能的抨击和鄙视。

“内寻角度”推理让读者明白了怀古咏史诗由于诗人对材料的取舍、联系、发挥不同,同一描写对象的怀古诗也常写常新,历代不衰,从而开拓了更为广泛的思维空间。

四、外引同类:在同类归纳中升华高度

在这种方法中我又把它分为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传统逻辑所讲的类比推理,一般是指由两对象的一系列属性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的相似。《文心雕龙·事类》篇中也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在古诗的创作中诗人常借他人之事浇心中块垒,因此少不了在评价之时展开同类联想,抒自身感慨。如刘献廷借“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抒发才士不得知遇的苦闷;王安石的《明妃曲》中更是直接表达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痛苦;欧阳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中也有类似的议论“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他还从另一方面劝谏君王“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提醒统治者不能偏听偏信,如此方能定国安邦。

按照逻辑学的传统观点,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推理。这种推理在怀古咏史诗中表现为诗人通过历史事件的个人解读而把它提升的人生哲理或社会历史规律。

《管子·版法解》也有言:“慎观终始,审察事理。”如李清照在解读了项羽自刎事件后,将其本质普遍化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人生价值观;杜牧分析了这一事件,总结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将其规律化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因此在阅读中运用归纳推理得出自己独到见解的要义在于不就事论事,在因果联想的基础上,将特殊事件的原因与本质普遍化、规律化,这样才能够升华阅读的高度。

诗歌艺术的情感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和粗糙的,它们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被形式化了,提升到了可交流、可理解和可共享的程度。[7]而在怀古咏史诗中社会历史意识层面规范了诗歌的深度,促使此类诗歌的审美内容向深层次递进。它融合着社会历史的意绪、情感、理想。它是深层次的,包孕在外观形态中,裹在意象层内,但又有着现实意义。因此前思因果、后设结局、内寻角度、外引同类这四种推理方式的组合运用拓展了评价者的思维,所得出的评价又因个人经验、观念不同而各异,构成了丰富的思想世界。正如海涅说过:“每一个时代,在其获得新的思想时,也获得了新的眼光,这时,他就在旧的文学艺术中看到了新的精神。”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G633.3

A

1673-9884(2016)011-0015-03

2016-10-28

叶桂英(1973-),福建松溪人,松溪第一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咏史诗怀古王安石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清晏园怀古
北陂杏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上都怀古
王安石的坏习惯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翠云廊怀古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