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分析

2016-04-16吴佩婷林楠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055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广东广州50550

关键词:教育叙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吴佩婷,林楠(.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055;.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广东广州50550)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分析

吴佩婷1,林楠2
(1.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15;2.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5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意为讲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开拓了新的局面,也带来了挑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事介体、叙事环体这“四体”联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有效性将获得增强。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叙事

林楠(1977-),女,福建福州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教授,博士。

叙事意为讲述故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讲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表达与分享自身经历或者他人经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经验以及愿景。新媒体时代一词具有时间属性以及技术属性,它是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化技术为基托的时代,表现为网络技术的空前发达和微信、微博、博客、QQ、手机等载体和设备的受众数量空前庞大。新媒体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的生成与传播。

一、新媒体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内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可把它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叙述,可从以下三方面对其进行理解:第一,叙述者以及受述者。教师和大学生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说者和听者,是他们共同讲述以及倾听双方亲身经历的或者他人经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在分享、理解、聆听、共情中形成互动、尊重的和谐关系。第二,叙事的时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时间可根据叙事的场所来进行划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叙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叙事、其他场域的叙事。其中,其他场域的叙事包括在博客、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场域。这是本文所要探讨与分析的重点内容。第三,叙事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教师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经历、生命成长、教育感悟、个人生存境况等内容的生命诉说,是在当下所进行的对于过去的一种追忆与反思、感悟与体会、成长与经验,表达的是对个人生命成长的诉求以及对未来教育的意愿等。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交互、反思、亲历、体验特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开辟了渠道,是对回归生活、对话意识教育理念的热切追求,是对师生和谐良好互动关系的有效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的过程,在叙事中促进对教育的理解,阐释教育的价值,诠释教育的意义,学生提升自身的生命能量,教师增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是为促进学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发展的有效教育方法。

(二)新媒体时代

奇虎公司副总裁刘骏指出“任何时代都有相对而言的新媒体,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发展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见的新媒体,主要是指那些网络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产物。”[1]新媒体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和技术概念,一方面它是指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后出现的由传统媒体的创新技术或者新旧媒体相融合而成的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电视、网络报刊、手机报、手机APP客户端、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另一方面,新媒体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网络、数字化和移动技术为基础,以数字电视、计算机、PAD、手机等为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与服务的新的传播形态,如BBS、QQ、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和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使用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具有信息承载海量、传播和更新及时、传播手段多样、传播方式交互性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模式。

二、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开拓了新的局面。犹如“科技是把双刃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看,新媒体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叙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机遇

1.增强师生互动以及情感交流

随着对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师生间的交流突破了因时间、空间造成的障碍,大学生和教师互为QQ和微信好友或者在微博中互相关注已成常态,正建构着新型的师生沟通渠道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校园。在这些新媒体社交平台上,不仅可进行实时沟通交流,也可对双方的思想进行互相了解。通过览读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内心,触及他们的灵魂,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对彼此故事的评论,可以触发他们继续叙事的灵感,不断反思自己的生命与成长。这种直达心灵的沟通可以增强师生间的理解、互动、情感。

2.积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素材

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把教育与生活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叙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把生活与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我们在生活中叙事,在叙事中感悟教育,在教育中生活。新媒体成了叙事素材的集结地,大学生丰富、真实、鲜活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尽在其中,构成他们独特的生命故事。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体验真情地诉说他们的生命故事,每一个体的真情叙事都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在新媒体时代里,一个个经典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不断地积累、传播、再编辑,传递着教育的价值。

3.扩大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传播范围

现今在各社交平台发布个人动态、教育生活感悟,只要添加互为好友或设置公开,好友可进行实时浏览与评论,与此之前的传统方式相比扩大了受众的范围。与此同时,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传播范围。在学生之间互动方面,只要发表了动态、感悟、体会,大家都能随时随地了解,进行多方评论或点赞,已成为大学生间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在师生之间,无论是教师分享故事进而学生浏览评论,或者学生分享故事体会教师来关注,都使思想政治教育故事通过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得到相比以前更大范围的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带来的挑战

1.弱化良好师生关系的积极建构

新媒体强烈的交互特性模糊了师生间在教学、生活、社会等方面关系上的界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无序;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特性在新媒体时代中得到强化,教师教育话语权中心化逐渐被消解;由于在公共网络空间信息、感悟、体会、故事的相互共享,学生可以得知教师很多个人信息以及生活,或许会影响老师权威的建构。师生之间的关系日趋平等,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被大大地削弱,由此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弱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密切的交流,也弱化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

2.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的正面影响

现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多元信息并流、多元价值观并存,各种声音的分布、聚集更通过新媒体加以广泛、迅速传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还没有完全成型,亟须正能量的引领与熏陶。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会受到现实环境尤其新媒体网络环境的影响。同辈间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分享、非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正能量产生消解,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提出挑战。

3.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产生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的生命交流,也是教育与生活以及个体成长的切实关照。但是,在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论课堂情况如何,总有一些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沉迷于个人手机网络虚拟世界之中。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个人与生活相脱离,如:在课堂叙事而后向网络叙事的过程中产生脱节;学生网络叙事与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成长、生命感悟产生脱节;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生活的真实混淆,从而对学生的教育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有效方式

“全国前三大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分别达到5.88亿、5.22亿和5.19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4.33亿,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微信公众账号数超过800万,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近5亿。”[2]新媒体成为教师和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感悟以及叙述故事的重要场域。因此,科学地把握新媒体的时代特点,切实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紧密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有效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

(一)在叙事主体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主体媒体素质,建构新媒体时代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新媒体业已成为大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日常沟通交流、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等重要工具。他们对各种重要媒体以及技能操作、媒体价值、媒体道德、信息辨别等多方面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教育叙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应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多元化方式、多种途径切实增强有关方面的媒体素质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关注个体的成长,彰显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新媒体时代也更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和教师都应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提高主体素质。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的主体,应在教育经验的反思与分享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技能,在与学生进行多维互动中增进对学生的理解,在对教育叙事的拓展与应用中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的主体,应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乐于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勤于思考自身的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第三,“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育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和教育。”[3]新媒体时代通过其特有的性质把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人的关系凸显出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中应切实尊重每个学生的声音,应切实关注与关心大学生的个人感悟、教育体验、生命故事,对大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建构性理解,在保持自身教育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

(二)叙事客体方面,整合、优化以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

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表征之一是信息碎片化,“主要是指事实性知识传播的碎片化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两个层面”[4],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呈现分散的现象,不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把握。教师应拓宽叙事渠道,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听取、收集、整合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故事。第二,新媒体时代下,多元信息汇聚,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应正确把握叙事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在众多媒体平台上分享自身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使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三,教师的经验介绍、教育感悟以及大学生分享的教育感想、诉求等其实就是一种叙事,这些经验与故事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宝贵素材。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不断深化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内容与价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与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提高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内,生活大课堂在外,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倡导回归人以及人的生活及其生命状态,“教会我们一些东西无论是关于人类个性、动机、道德还是关于爱的本质”[5],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

(三)在叙事介体方面,整合新旧叙事媒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渠道

第一,故事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传递等功能,“故事是各种知识的母体,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和生活空间”[6]。从最原始口头相传到文字的发明以及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创造,使故事得以广泛地传播和较长久而方便地保存。现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更是大大扩大叙事的传播范围、建构便利的叙事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虽然还在于课堂以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但离不开教育教学中“以叙事的理念实施教育,倡导教育过程叙事化”[7],因此应从日常教育教学口头叙事、学生作业的书面叙事以及通过网络平台等多样叙事方式整合新旧叙事媒介。第二,《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15年2月)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网络娱乐、商务交流等互联网应用普及率均高于全国网民水平;交流沟通类应用中,即即时通信、微博、论坛/BBS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终端朝多样化发展,新媒体相对于其他叙事介体而言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具有览读故事便利、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互动沟通等多方面的传播优势。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极大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渠道。第三,具体而言,博客、微博、微信为现今主流新媒体。博客,自2002年起步到现今已有13年发展历程,如今“博客的创作者主要是精英人群,创造的内容也趋于专业化,博客的阅读者则主要把博客当成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源”[9]。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育叙事研究也如火如荼,如刘良华教授创建的教育叙事研究网、海南三亚教研会所、江苏苏州教育博客、山东淄博教育博客等都是典型的教育故事叙述平台。微博,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发表与分享自己的感想,关注和评论别人的动态,以及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以及迅速获取自己喜欢的以及最新的资讯。如教师可开通个人微博,积极建构微博交流平台,与学生互加好友,互享故事,相互了解。微信,它是一种为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程序,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而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教师和学生可利用微信功能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感悟、体会、经验的叙说与分享。

(四)在叙事环体方面,多方共同营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环境

第一,教师方面,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叙事空间呈现新的特性: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个体性走向公众性。当教师在其“个人空间”分享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感悟、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学生对其进行关注、发表看法、分享自己故事时,此空间已具“公共”性质。教师应区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可申请两个账号分别用于私人与面向学生,倡导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应避免把个人对工作生活的抱怨、个人隐私与敏感信息等发布在学生可观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营造具有正能量的叙事环境。第二,学生方面,“当代社会中,青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和自己的同辈伙伴一起度过的,长时间的接触是彼此影响的重要因素。”[10]新媒体更是极大促进大学生间思想交流、感悟分享与日常沟通。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故事的说者也是听者,同辈群体间的交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加强大学生同辈群体间的群体文化建设,加强群体核心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同辈群体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营造和谐融洽的叙事环境。第三,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方面,应对网络的相关内容进行监管治理,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谣言、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因此必须要大力加强网络监管。同时,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深,越容易沉迷于“虚拟”而脱离了“现实”,这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本质,社会各界、学校、家长都要对大学生加强网络素质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能力,为大学生创造绿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骏.新媒体之我见[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26-27.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EB/OL].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5-06-08.

[3]李菲.学校德育的意义关怀研究实践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53.

[4]彭兰.碎片化社会与碎片化传播断想[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09-110.

[5]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3.

[6]刘良华.叙事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7]潘莉,王翔.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运用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 11.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18-19.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46.

[10]陈毅松.思想政治教育中同辈群体的作用分析与对策研究[J].求实,2006(9): 76.

(责任编辑:梁念琼liangnq123@163.com)

An Analysi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rra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Age

WUPei-ting1,LINNan2
(1. School of Marxism,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 Youth and Children Institute,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Guangzhou 510550,China)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rrative means telling stori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advent of New Media Age opens up a new situation for it and also brings severe challenges. By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organic integrity of“four segments”,namely,narrative subject,object,medium and environment,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rrative will be strengthened in the new stage.

Key words:new media; educational narr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作者简介:吴佩婷(1990-),女,广东广州人,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项目(14G84);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研究项目(2015DYZZ035);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和工作创新项目(2014CX039)

收稿日期:2015-10-0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6)01-0066-05

猜你喜欢

教育叙事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教育叙事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探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给“教育叙事”把脉
探究教育叙事研究在教育史学科中的应用
孩子教育世界的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