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6-04-16郑建辉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慕课大学教学模式

郑建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郑建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近年来,以美英两国为主导地位的“慕课”迅速风靡全球。“慕课”正在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面对“慕课”的冲击,我国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慕课”大潮,采用积极的方式加以应对,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慕课;高等教育;影响;对策

自2013年5月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等报刊突出介绍了“慕课”(MOOCs)的到来和影响,国内不少顶尖大学也加入了美国大规模在线课程的三大平台。一时间,“慕课”就像波涛汹涌的浪潮冲击着高等院校,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教师。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最伟大的教育创新”,是“未来教育”的曙光。如何面对,如何顺势而为,是当前高校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新课题。

一、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理论上,Massive(大规模的)是指注册数量不限,超过一百万级的用户数量;Open(开放的)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而且通常是免费的;Online(在线的)是指学习活动主要在互联网上;Course(课程)是指一系列的结构化的内容。

(一)理论基础:乔治·西蒙的连接主义

自2004以来,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George Siemens)在互联网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阐明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学习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篇文章,是他在2005年发表的《连接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和《连接主义:学习即网络创建》。

1.连接主义提出的背景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研究人的行为,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乔治·西蒙经过自身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对网络时代的学习社会行为机制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他认为,人类真正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也只能是发生在它所参与的社会生活中。乔治·西蒙的学习理论是以学习活动的社会功能为基础,认为“学习活动是发生在学习者内部的活动”。这一研究直接促成了连接主义理论的提出。

2.连接主义对学习的重要观点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相对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连接主义打破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观点,认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在数字网络时代,它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模式的变化。连接学说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知识形成网络,这个网络被纳入各种组织和机构,反之,各种组织和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到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继续学习。知识的发展,使学习者通过他们建立的连接在各自的领域中循环。

人类学习过程是互联网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中建立的通信网络。无论行为主义还是认知主义都无法对数字网络时代的学习提出合适的解释。因此,连接主义成为信息时代指导学习的基础。

(二)实践层面:“慕课”在美英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麻省理工大学的教授们宣称他们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发布,这同时也让教授们意识到:让课堂之外的学生进入课堂是可能的。2011年,谷歌研究院主任彼得·诺威格(Peter Norvig)和斯坦福大学教授赛巴斯汀·索恩(Sebastian Thrun)携手开设了课程《人工智能》,吸引了190个国家的学生,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总数高达16万。

1.美国:Coursera

Coursera是最大的“慕课”供应商,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特别强调互动式教学,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在一些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小组(讨论群)、论坛等方式进行互动。自2013年9月起,Coursera课程开始讲授证书课程,包括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国际刑事法等总计有70门左右。这些课程的学习时长并不统一,一般都是12到15周,但个别课程可能只需4周到5周。

2.英国:FutureLearn

据英国英国广播公司2013年9月18日报道,FutureLearn面向全球提供免费在线课程,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在FutureLearn网站注册课程并免费学习。FutureLearn的平台合作伙伴包括:英国顶尖的21所大学、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英国文化协会以及两个国际合作伙伴。

目前,FutureLearn网站课程包括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语言学等领域的20个科目。FutureLearn建立共同的网络社区,利用类似社交网站中的留言与评论窗口,学生可以随时对课程提问和讨论,增强了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日本:JMOOC

“JMOOC”即“Japa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日本在线教育推进协会成立于2013年10月11日。2014年4月日本在线教育推进协会发布了包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放送大学等在内的13所高校的教学讲义,除了免费课程以外还提供与教授面对面的学习机会。

2013年3月,澳洲的“开始学习”(Open2 Study)网络平台建立并推出了自己的课程。

2013年6月,巴西推出了包括圣保罗大学(University of Sao Paulo)在内的第一批“慕课”。两周内,就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注册学习课程。

2013年10月,法国政府推出了“法国数字大学”(France Universite Numerique,简称FUN),也推出自己的“慕课”课程。

到2013年年底,德国“我的大学”(Iversity),单单“讲故事的未来”(The Future of Storytelling)这一课程,注册学生就超过八万人,是迄今为止欧洲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

二、慕课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

2013年被认为是中国“慕课”的第一年。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当天晚间,上海复旦大学也宣布与Coursera达成了合作意向,复旦大学将在Coursera平台上免费提供在线课程,课程形式包括英文教学和中文教学。目前,北京大学也已成为Coursera的合作伙伴。

据《光明日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大、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12所高校率先“试水”中国教学模式改革,将共同打造中文的“慕课”网络。12所高校要建立若干高层次的在线课程平台,实现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共享。2013年9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EdX平台课程开课。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说:“2012是世界的‘慕课’元年,2013是中国的‘慕课’元年。”一些学者认为,对中国内地的大学而言,这不仅揭开了课程全球化新的一页,而且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

1.传统的教师本位发生变化。过去是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噼里啪啦讲个不停,几乎想一口气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力和对新知识的认知度。教师发挥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价值并没有实现。“慕课”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恢复了学的本质。“慕课”实际上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认知、感受、理解和交流的总和。这就要求教师实现从讲授者到学习的启发者的角色转换。

2.重塑新型的师生关系。慕课时代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言传身教、你讲我听、我问你答的状况,转变到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形象地比喻:慕课时代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你讲我听,也不是教师在考前答疑时建立的,建立的过程必然“春风化雨”。

(二)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1.对教师学习知识能力的挑战。当前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两个“不够”:一是知识的广度不够,特别是对教学法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了解较少;二是知识的深度不够,经验和实践知识明显不足。

2.对教师知识创新能力的挑战。当“慕课”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教学模式的创新必然转向教学内容的创新。创新要求教师具有知识挖掘的主动性,教师能将个人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加工和提炼,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

三、“慕课”的未来走向——大学该如何应对

“慕课”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分享全球丰富的知识,改变人们学习方式和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教学模式改革

2011年在美国各地崛起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种新的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安排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答疑,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家学习完整的知识,而课堂则变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地方,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要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尝试“翻转课堂”,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

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而要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求教师下真功夫,“革”自己的命,打破自己原先的固态,让自己处于改革的状态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2.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

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在计算机处理如编写文本、数据表格、制作PPT等方面比较得心应手,但在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如视频、动画制作等方面很少涉猎。虽然这些工作可能可以通过聘请专人来进行,但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这些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基本技能的话,“翻转课堂”的改革必将碰到更大的阻力。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面对“慕课”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除了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效果外,更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1.教学法改革

采用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慕课”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方式,那就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视频作为在线视频,成为线上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认真学习教师的在线教学视频,即课堂外自主认真学习,认真“听课”,进入互动环节,即课堂内,则注重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通过以上环节,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答疑。“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关键是看通过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的效益是否获得提升。成功与否,则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和答疑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要求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现在,教师必须转型,要真正变为学生的激励者、启发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贯是课堂的接受者,现在,要真正变成自主学习者。目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类似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

2.教学内容创新

根据网易公开课一项调查统计,在其视频课程中,“国际大学公开课”和“TED演讲”最为流行,两者合计占86%的人观看,而观看“国内高校开放课”的只占13%。所以加强资源建设,不断提高课程资源的影响力非常重要。但资源开发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实际上,除了要注重资源开发外,还需要在在线学习管理、问答、与学习者沟通等方面加以重视,保证各个环节的衔接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课程资源的国际占有率。

3.教学质量提升

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周其凤,在2013年3月的卸职会上他就提到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他说:“现在北京大学已经有学生对北大现有课程不满意,他们转而选择了MOOC平台上的斯坦福、麻省理工的课程。如果我们还不能建设出足够多、足够好的课程,不说要把北大的教育资源让全社会、全世界共享,只怕以后北大的学生坐在燕园里,上的却是剑桥、哈佛的课程,拿的是国外大学的学分和证书。”

“慕课”潮流势不可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终将面临着深刻的变化。“慕课”的“新”就在于其规模和革命性的发展潜力,它植根于普通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分享,慕课所发散出的“未来教育”的曙光也必将重塑人们的学习生态。

[1]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5).

[2]黄喆.英国推出大规模在线课程平台以应对美国的竞争[J].比较教育研究,2013,(2):108.

[3]付检新.基于xMOOC和c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

[4]刘杨钺,刘戟锋.MOOC:传统型大学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2013-06-26.

[5]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10,(4):35-39.

[6]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责任编辑:姚青群]

G434

:A

:1008-7346(2016)03-0001-04

2016-05-15

郑建辉,男,福建福州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与教育管理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慕课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