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的重要性

2016-04-16叶钰琪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事故

叶钰琪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的重要性

叶钰琪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比较复杂和设备也很难操作、还有就是交通量的庞大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城市交通安全运输的管理难度增大,风险性增强。所以,对于研究出一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效管理模式、提升和完善安全风险预测机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首要研究事项。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相关部门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尽可能减少运营安全事故对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危害。

风险预测;城市轨道交通;重要性

一、风险预测的重要性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要高于其他交通方式,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之巨大,工作牵涉到城市里千千万万乘客的安全出行,从根本上来说,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必须不断研究与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水平。

1999年5月30日,一起重大的踩踏事故就不幸的发生在了白俄罗斯明斯克地铁上,这次事故总共导致53人次的死亡,250人此受伤;2006年7月,美国芝加哥地铁脱轨引发火灾,152人受伤;2007年7月17日,重庆轻轨遭受雷击,导致2号线运营终端3个小时;2014年5月2日,韩国首尔2号线两列列车追尾,造成240人受伤;2014年9月28日,广州地铁因2位乘客玩耍防狼喷剂造成恐慌,导致8人受伤……惨痛的安全事故教训,让我们更加明白应当首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我国多数城市的轨道交通开通仅短短几年,相对缺乏操作经验,管理经验,安全相关系统不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还存在很多隐患,如果没有改善将会发生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进行预测,找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措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也具备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现状

1.北京地铁安全管理控制系统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第一个地铁系统,自1971年正式运营以来,已经有45年了。作为世界上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地铁系统,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生产方针,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安全运营的的治理思想,这些思想都着重于“防微杜渐、夯实基础”,构建“人-机-环-管”预防和控制系统,并进行了预防与分析,对隐形存在的、潜在的各种的危险源因素都尽量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安全”范围内。2014年7月29日,北京警方为应对暑期公共交通大客流情况及公共交通反恐维稳工作的加强,将公共交通安检等级全面提升至最高级别,拒绝接受安检构成违法行为的乘客将面临依法最高处罚。

2.香港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香港地铁从大约1990年开始建立了类似哥本哈根地铁系统的体系,即基于地铁资产生命周期所有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到目前为止,港铁的实际情况符合他们自己的风险管理工作流模式,并配有一一对应的流程指导文件,从相关部门中配取专员来进行危险管控和对危险源进行跟踪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1]。

3.上海地铁安全保障系统

上海地铁以运营安全为重心,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安全控制体系。公司以“安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第一生命力”为口号,并且在日常的一个运营工作中对危险源排查是一丝不苟,积极制定和研发一些加固办法与措施。此外,针对公共轨道运营,上海市还出台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通告》、《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4.国内学者在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代宝干等从安全事故的角度出发,确定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类标准,不同的事故分类和专家判断评分,计算事故折算因子,根据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创建地铁风险评价模型,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量化和风险分类的例子[2]。

苏旭明等提高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等级预测[3]。

肖雪梅等基于复杂网络和熵理论,构建了一个能够描述安全要素耦合作用关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安全层次化网络模型[4]。

从大连交通大学物资、能源、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模型。利用安全评价模型,找出影响城市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的薄弱环节,提出基于;人-车-轨道-安全管理;的操作系统,结合事故预防措施急救救援系统的安全对策[5]。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

1.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造成运营事故(五分钟以上的延误)的原因里面,有信号系统、车辆系统、供电系统、机电系统、土建设施、线路等其他一些因素。但是其中信号系统、车辆系统是最高的安全风险系统操作。

2.人为因素

根据相关的运营事故统计,人为因素造成的运营事故超过70%,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乘客人为因素;包括:乘客突然跳下站台、乘客抢着上车下车、打架斗殴、突发疾病、大客流量情况下的拥挤、触碰紧急制动按钮等不安全行为。二是工作人员因素。比如:操作事故、设备维护检修不到位、现场处置紧急情况应对不得当、指挥命令口误等。

3.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各种。自然环境主要有大风、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威胁,危害巨大且不可抗力。

四、安全运营面临风险

在自媒体超级发达的今天,任何公共安全问题经过网络传播都有可能产生爆炸性扩散效果,容易造成恐慌,影响社会稳定。而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1.运力与运量不匹配;2.换乘客流量大,风险很高;3.恐怖袭击风险;4.火灾风险;5.设施设备硬件风险;6.安全管理系统的更新发展滞后于网络化运营进程。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工作重要核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历史事件和数据,运营管理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性强、技术设备的复杂,乘客的数量庞大,进行风险预测是困难的,它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性知识表达和推理过程,主要取决于世界情报理论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先进理论建模分析,有效地将大大提高安全风险预测的水平

[1]吴道章.香港地铁的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6).

[2]代宝乾,汪彤,秦跃平,蒋玉琨.基于事故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0(10).

[3]苏旭明,王艳辉,祝凌曦.改进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5).

[4]肖雪梅,王艳辉,贾利民.基于复杂网络和熵的城轨路网运营安全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1).

[5]王洪德,潘科,姜福东.基于AHP的影响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J].铁道学报,2007,29(2)

叶钰琪,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事故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学中文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