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RPA 教学模式的Letters and sounds 教学实践
——以PEP三(上)Unit 5为例

2016-04-16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11期
关键词:歌谣字母发音

周 浩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角度而言,三年级上册教材每个单元中Letters and sounds板块的教学不能一带而过,而应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来支撑,建构起小学英语语音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的角度看,该模式包括四个阶段:热身(W=Warm-up)、认知 (R=Recognition)、训练(P=Practice)、 应 用 (A =Application)。

上述语音教学模式“把一节课视为一个大语境,将教学过程分为若干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衔接”(黄远振,兰春寿,2012)。

以下笔者将以PEP三(上)Unit 5 Let’s eat!Part A Letters and sounds为例,探究如何运用WRPA教学模式开展Letters and sounds板块的语音教学。

一、热身阶段(Warmup)——营造氛围

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外语学习氛围,如采用歌谣、游戏、故事等教学方法(郭翔飞,2011)。歌曲或歌谣是英语教师常用的热身活动,好的歌曲既能有效渗透语音,也能成为教师课堂话语的素材。

笔者上此课时选用旋律优美、歌词实用、采用自然拼读法的国外原创歌曲“My Smart Hands”作为热身阶段的歌曲。教学实录如下:

T:Hello,boys and girls.Let’swatch thevideo “My SmartHands”andsingthe song.

教师播放如下视频歌曲,歌词如下:

A sounds like/ɔ/.

...

O sounds like/ɔ/.

And P sounds/p/.

Q sounds like/kw/.

R sounds like/r/.

S sounds like/s/.

And T sounds like/t/

...

以上视频歌曲节奏感强,歌词中包含了26个字母,播放时可以交替呈现各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再配上生动的手语,学生容易通过视听建立起字母形与音 (包括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的关系。同时,琅琅上口的旋律便于学生模仿和掌握。整首歌曲没有出现这些字母的国际音标。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在歌词中加入了国际音标,而在视频中没有呈现音标,因此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此外,这首歌曲的语言地道,歌词中的句型结构完全可以作为教师进行语音教学的课堂话语。

二、认知阶段(Recognition)——融词入境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课时Letters and sounds的具体教学内容:六个字母(O,P,Q,R,S,T)的大小写,以及六组含有这些首字母的单词,如 orange/on,pen/pig,queen/quiet,red/rice,Sarah/six,tiger/ten。

笔者首先觉得本课时的授课内容较多,教师需要在一节课内完成,难度不小。其次,以上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如何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而言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深知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避免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说教。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的分析,笔者采取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思路:1.呈现6个字母的大小写。2.设计一个大情境,通过情节的发展串联起上述六组单词,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境”,以改变简单机械的词汇重复,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量。

现将此阶段的教学过程描述如下:

T: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 girl.Who’s she?

Ss:She’s Sarah.

T:(PPT呈现Sarah的名字,见图 1)Yes.She’s Sarah.And her name begins with the red letter“S”,S sounds like/s/./s/,/s/,Sarah.(Sarah一词的首字母用红色标注,以下例词相同。

T:(PPT呈现一个生日蛋糕,如图 2)Today is Sarah’s birthday.Look at the cake and the candles.How old is she?

Ss:She’s six.

T:Yes,she’s six.The red letter“s”sounds like/s/,too./s/,/s/,six.

图1

图2

T:What’s on the cake?

Ss:Oranges.

T:Yes,some oranges on the cake(见图 3).The red letter“o”sounds like/ɔ/.

/ɔ/,/ɔ/,orange./ɔ/,/ɔ/,on.(学生跟读字母o的发音)

图3

T:Sarah is six years old.She is having a birthday party.Many friends are coming.

T:Mikeand John are coming.They have a pen and a toy pig for Sarah.The red letter“p” sounds like/p/./p/,/p/,pen and pig.(学生跟读字母p的发音)

此后,融词入句,让学生三人小组操练如下对话:

Mike&John:Happy birthday,Sarah.

Mike:I have a pen for you.

John:I have a pig for you.

Sarah:Thank you!

T:Now here comes Chen Jie.What’s her gift?Let’s open the box.It’s a toy tiger.Sarah got a tiger.Now look at the picture(PPT 呈现图 4).How many gifts does Sarah have?Let’s count.One,two...ten.Wow,she has ten gifts.The red letter“t”sounds like/t/./t/,/t/,tiger and ten.

图4

紧接着,融词入句,让学生两人小组操练如下对话:

Chen: Happy birthday,Sarah.

Sarah:Thank you!What’s in the box?

Chen:Guess!

Sarah:Oh,a tiger.Now,I have ten gifts.

T: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next?

Ss:Eat the cake.

T:Yes,but before that,Sarah must make a wish.(PPT呈现图5)Shh,be quiet!She is making a wish.She wants to be a queen.The red letters“qu”sound like/kw/./kw/, /kw/,quiet and queen.

图5

以上案例的认知阶段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境设置巧妙、自然,目标词汇呈现有序、合理

在此案例中,教师创设的Sarah过生日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教师首先呈现了目标词汇Sarah和six,之后再呈现目标词汇orange和on。然后通过送礼物的情节,把目标词汇pig和pen,tiger和ten自然地融入情境中加以呈现。再通过许愿的环节,呈现了目标词汇quiet和queen。目标词汇red在教师的课堂话语中反复出现。最后一个目标词汇rice,比较难融入这个情境,教师没有牵强加入,而是将其放在后续环节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过生日的情境,把原本毫无关联的几组词汇串联了起来,便于学生认知、记忆和运用。

2.场景设计渗透文化信息并加大语言输入量

在整个情境中,西方人过生日是第一个文化信息,当面拆礼物是第二个文化信息,吃蛋糕前许愿、吹蜡烛是第三个文化信息。整个生日情境的展开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支撑。有些语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借助教师的身体语言、课件中的图片提示以及个别难词的中文注释,大多数学生可以较顺利地理解整个情境的发展。

3.情境呈现兼顾字母在词汇中的发音

在情境中呈现目标词汇时,教师用热身阶段中歌曲“My Smart Hands”的歌词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做到了语言的可理解输入,引导学生建立起字母的发音和字母在词汇中的发音之间的联系。如:S sounds like/s/./s/,/s/,Sarah.The red letter“s”sounds like/s/,too./s/,/s/,six.

三、训练阶段(Practice)——循序渐进

1.任务设计体现了连续性与整体性

在进行字母教学的巩固与训练时,教师分别实施了大小写字母认读、大小写字母匹配和按字母表给字母排序三个活动。这样的任务设计使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其中。

2.歌谣运用注重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知识存储量还不多,还没有完全形成理性思维的方式,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在对一些识记材料还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关系,反复进行记忆”(滕家庆,2011)。歌谣为学生的反复记忆提供了便捷条件。

下面,笔者以“r”与“s”为例,编写了如下两首歌谣:

(1) Rr,Rr,Rr,/r/,/r/,/r/.

/r/,/r/,red.

/r/,/r/,rice.

(2)Qq,Qq,Qq,/kw/,/kw/,/kw/.

/kw/,/kw/,quiet.

/kw/,/kw/,queen.

以上两首歌谣中都包含了字母发音以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在歌词中加入了国际音标,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呈现音标,只用双斜线呈现。)这两首歌谣的内容非常简单且琅琅上口,便于学生模仿。教师可利用歌谣在结构上多反复的特点,采用挖空的形式,让学生创编新的歌谣,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当然,编制歌谣时可适当加入一些句子。比如上述的第一首歌谣后可加入一句:Is the rice red?在第二首歌谣后,教师亦可适时添上两句:Shh,be quiet! The queen is coming.这样不但能使歌谣体现出节奏的变化,亦能使歌谣的情境和内容更加丰富。

歌谣过于简单不利于保持学生兴趣,因此有必要将模仿歌谣引向自主创新。

四、应用阶段(Application)——检测成效

小学英语Letters and sounds板块的教学仅注重语言知识与语音的呈现是不够的,课堂中还应设计难度适宜、适量的活动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笔者在本课中此阶段的活动首先是让学生用字母拼成一张脸,并编写一首新的歌谣(如图6)。

Make a funny face

图6

这首新编写的歌谣做到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表现,也能较好地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的6个字母的名称音及其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的掌握情况。

在了解到学生能较熟练地读出上述6个字母的名称音及在单词中的基本发音后,笔者又设计了如下语音应用活动(如图7),要求学生用方框中的8个辅音字母和1个元音字母组成新的单词,并让他们自主拼读。

Try to make up a new word and read it.

(以下面方框中的红色字母o为中心,选择另外任意两个字母,组成一个新单词,并试着读出来)

图7

示例如下:

top hot sob

这个活动对学生掌握符合发音规则的单词起到了很好的支架作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单词拼读能力,而且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获得了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在WRPA教学模式的引导下,Letters and sounds板块的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诚然,有效的语音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和实施,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只要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语音教学任务,配以语音训练活动,语音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音意识与单词拼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歌谣字母发音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字母派对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
读歌谣画添画
巧排字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