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到“民间” 开启美好

2016-04-16吴诗清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孟姜女民间文学民间

吴诗清

去年12月,第九届杭锡苏宁四城特级教师工作室联谊活动在南京召开。活动中,我作了《今天,我们怎样教民间传说》的专题讲座,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的民间传说课程的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案例。这次的课程介绍,距离2013年11月,我在南京汉口路小学举行的杭锡宁三地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术交流活动中执教第一节民间文学课《白蛇的故事》,时间过去了两年左右。

当初选择民间传说作为教学的一个尝试,是一种机缘巧合。《白蛇的故事》一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认可。这样的结果既出乎我的意料,更是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民间的美好从来不曾消失过。于是,在闫学导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民间传说阅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民间,选择了阅读课程

或许,很多人的记忆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场景:某个夜晚,或是灯前或是月下,小孩子们围坐在大人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大人讲那发生在遥远的事情:孟姜女哭倒了长城;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化成了美丽的蝴蝶;牛郎织女七夕踏上鹊桥,相会在银河上……这些动人、神奇的传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听闻之后,这些传说也印在了孩子的心中。

与民间广为流传的情形相反的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民间文学,在当下的教材中却少有触及,其篇幅屈指可数。作为普通教师,我无法揣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我觉得民间文学却有其不可忽视的巨大价值:作为一种课外拓展阅读文本,民间文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使他们树立起“文化资源”的意识,能让他们加深对民族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某些民间文学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对这些文本的学习能培养他们的乡土认同感;同时,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以叙事的形式,反映底层民众的愿望和精神,因此,浸润于这些故事之中,能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人性的认识。对民间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文化的习得,培养他们的思维批判能力,加深他们对民间文学中相关人伦价值的深入研讨。

故此,我选择了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民间传说的教学。因为,只有课程才能更全面更系统地挖掘、发挥出民间传说的价值。这个课程基于这样一种构想:通过建设民间文学阅读课程,创设学生阅读和研习民间文学文本的语境,使学生在民间文学的阅读中不仅感悟出丰富的文化信息,也能对民间文学中的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把握。与此同时,教师在此类文本的教学中总结、迁移出一套针对拓展文本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不仅如此,我还希望通过民间文学的阅读,帮助学生回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是课标提出的要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些学校和教师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经典的诵读。而对于具有丰富价值的民间文学来来,仅仅诵读是不够的。

就是出于这样一些考虑,我开始了民间传说阅读课程的实践之旅。

课程,“做什么”与“怎么做”

课程建设之初,我首先面临的就是课程“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

鉴于教材中民间传说文本的稀少,以及市面上传说读本的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有必要首先解决学生“读什么”的问题,这就需要为课程的学习准备一个素材包。

根据传说的特点以及课程学习的需要,这一素材包应当包括“核心素材”“拓展素材”以及“关联素材”三方面。“核心素材”指的是四大民间传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传说文本;“拓展素材”主要包括“十大传说”中剩余的六个传说的主要流传文本。而“关联素材”的内容极为丰富,凡是和上述两类传说相关的所有学习材料都可以归入其中,材料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文字、图片、剪纸、邮票、视频等等。

由于传说课程学习与一般的课堂形式不尽相同,因此,课程的建设除了要准备学习的素材包,还要寻找与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对比性策略”和“前置性学习单”这两种手段来促进课程的实施的。“对比性策略”,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文章材料作为对比对象,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和思考,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来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对比性策略”可以促发学生对文体特征、文本背后的价值理念、文本与现实之间的关联等重要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根据传说内容的不同、文本价值的不同、课堂追求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文本对比形式。主要采用的形式有这样三种:同一个传说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主题相关文本的对比;不同内容同一类型的文本之间的对比。例如,“梁祝”是非常有名的东方爱情故事。而在西方,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为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婚姻,男女主人公殉情而死。那么,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东西方两个爱情故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在这里,就可以通过对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主题的相关文本进行对比,其中的同异不辩自明。这样的比较的目的是可以引起学生对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价值观等因素的深入思考与探求。

而为了使每一次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能更好地实现,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活动进行预设,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呈现,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前置性学习单来实现的。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讨论主题的不同,任务形式的不同,每一次的主题学习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单。其形式主要有:提问型、思考型、比较型、信息型、创作型、项目型。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课程的建设要有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跟踪评测。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主要涉及到学生的阅读效果,互动研讨中的合作性,展示活动的参与度,以及他在各环节中的思想贡献程度等。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唯一的标准了,还可以请家长与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使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准确。

课程,让传说不再遥远

知道了课程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之后,如何把每一个传说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事实上,每一个传说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传说自身的特点,确定每一个传说的课程价值。这既要兼顾传说的共性特点,更要发掘出每个传说其独特的价值所在。下面以孟姜女传说的学习为例,作简要介绍。

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与其他三大传说相比,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演变有其独特之处。女主人公从一个知礼的典范杞梁妻变成了忠贞的代表孟姜女,人物形象的内涵变了,其光辉性未变。但是这个传说从开始的雏形发展到后期的定型,其故事情节经历了许多突变,变化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我们从其演变的过程中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影响民间传说演变的诸因素。因此,在学习孟姜女传说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人物形象,更要在解读关键情节中解密其演变的过程,从中发掘出影响其演变的诸因素。

明确了课程学习的价值,接下来可以分步骤进行课程的实施。首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材料。孟姜女的传说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巨大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有几个节点是要引起重视的,这些能够表现节点内容的文本可作为学生阅读的核心素材。通过这些文本,学生能够在阅读和对比中,发现故事与故事之间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对孟姜女的传说演变过程能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必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补充素材。这些材料,有的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出示的,有的是让学生课外自主欣赏、学习的。

孟姜女传说的内涵很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其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学生了解传说,领会传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内容进行学习。大致分成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1.集中阅读核心素材(因文言文阅读有一定难度),完成学习单一;

2.小组完成学习单二:故事情节的梳理,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学习单一中提出的问题;

3.借助补充素材中的材料一至三,交流话题:哭长城之“长城”,了解影响传说演变的因素;

4.通过欣赏视频,体会孟姜女哭长城之“哭”的神奇力量;

5.小话题:智斗秦皇,感受民众的智慧;

6.借助民歌《十二月调》,认识孟姜女的人物形象,补写送寒衣的情节;

7.制定活动表,小组准备,展示。

孟姜女传说的学习,依然采用在民间传说阅读课程中被广泛运用的两种有效策略:

1.前置性学习单

孟姜女传说学习中运用的前置性学习单有三种,它们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孟姜女》学习单(一):必读篇章

小组: 姓名:我读的故事最令我难忘的人或情节(理由)我的问题我的发现我的阅读感想我还想知道的内容其他的内容

学习单一的填写,是在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了传说的核心素材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借助学习单一的填写,可以初步梳理自己的阅读收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通过学生填写的学习单,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统计出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作为接下来讨论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兴趣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

《孟姜女》学习单二:故事梳理

小组: 成员:出处 出现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结局《左传》《檀弓》《列女传》《雕玉集》《捣练子》明清民间传说

通过梳理这个表格,学生不但可以理清孟姜女传说演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表格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传说的文本内容在唐代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什么传说流传到唐代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有待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孟姜女》学习单之三:我们的活动

小组: 成员: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分工展现形式

这个学习单是小组在全班充分地讨论了活动展示的相关主题、活动形式、展示形式之后小组自主完成的。学习单的填写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小组活动的内容,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分工,帮助他们切实落实讨论的结果,做好有效开展活动的准备工作。

2.对比性策略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及全班讨论中应用“对比性策略”,进行文本对比和观点对比。学生需要阅读和传说有关的大量文本,包括核心素材和补充素材,借助学习单,从文本中提炼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例如,为了了解传说的演变过程,学生需要结合传说的核心素材,借助前置性学习单二,从“出现时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故事结局”等角度进行对比,寻异找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对这一传说的演变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都得以发展。

民间,让童年遇见美好

学生带着满怀的热情来学习传说,更带着激情来表演传说。传说的学习,最吸引学生的就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所得。在学习第一个传说时,我带领着他们一起来了解传说中哪些内容是可以关注、值得关注的,并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找到学生想要的材料,以及可以用哪些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学习小组的成员以民主的方式自主决定学习内容以及展示形式。在接下来两周左右的时间里,他们通过阅读、查找资料、访问、实地了解等方式与民间传说亲密接触,其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做小报、表演课本剧、跳舞、唱歌、PPT介绍、表演戏曲、出黑板报、办展览、剪纸,拍视频……丰富多样的活动给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更让他们乐在其中,得在其中。

民间传说阅读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学习形式的自主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让孩子们走近了民间传说,并且爱上了学习民间传说。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了这样的话:

“我好期待各小组的表演。看了好多不同的白蛇传说,对白蛇传说越来越感兴趣。以前只注重情节,现在经过讨论知道白蛇传说为什么会不一样。这些讨论以不同方式让我们懂得越深,就让我越期待。”

从孩子质朴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民间传说的学习,已经成了孩子们语文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因为有了民间传说,他们的童年多了一些回忆,多了一些美好。而对于我来说,两年的时间,民间传说阅读课程从无到有,我与它从偶遇到相伴,以至于不可分离。我的生活也因为遇见了民间,而遇见了更多的美好。

美好,怎可错过?

猜你喜欢

孟姜女民间文学民间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