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迷上“题海战术”后
2016-04-15琚金民
琚金民
女儿自小酷爱文学,爱看课外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发表文章,经常在校内外的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周围的人都称她为“小作家”,她也自诩“文艺范儿”。她不喜欢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由于数学成绩的制约,她的综合成绩难以提高,中考数学满分150分,她只考了110分。由于数学成绩拖后腿,她以几分之差与我们当地最好的一所省示范高中失之交臂,进了一所二流的省示范高中。
因为中考受挫,进高中后,女儿决定要成为二流高中的学霸。她说如果在二流高中成不了学霸,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就会瞧不起她。她要全力提高学习成绩,重点突破数学。高中与初中的课程有很大不同,高中各科学校都发了两三套资料让学生自己做,而且经常考试,每周各科有周考,另外还有月考,用的完全是题海战术。女儿热衷于买教辅资料,除了学校发的,她还自己买了很多,只要听说有什么好资料就去买。
一有时间,女儿就把心思用在做题上。我提醒她题要少做,别被题海淹没了。她却平静地说:“我已经被题海淹没了,光数学一门就有4本资料要做,老师还要检查,不做怎么行呢?老师说了,只有多做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我要把数学成绩提上来,改写历史,让数学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就不怕高考了。”
女儿真的改变了,以前初中时不爱做数学题,叫她做数学题,她就看课外书,每晚下自习后还要看一会儿课外书。当时我提醒她,要把数学作为重点,平时要少看课外书多做数学题。虽然她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但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经常无视我的提醒,偷偷地看课外书。那时,她也喜欢买,还向其他同学借课外书看。而进了高中后,她到书店不买课外书了,要买就买教辅资料。也许是中考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她后悔以前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课外书上,现在一有时间就看教辅资料,全身心地投入到题海中。
题海战术对提高成绩的确有效。一天晚上,女儿回家对我说:“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35分,终于考了第一。”这个“第一”在她看来来之不易,因为中考她数学成绩比较低,在班里垫底,而这次测验打了翻身仗。为了打这个翻身仗,她很辛苦,做了大量的教辅资料。为了鼓励她,我说:“以前我说你能学好数学,你非说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这次考试说明你是能学好数学的。”女儿初次尝到了题海战术的甜头。
从此以后,女儿坚信题海战术是快速提高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她坚持大量做题,不看课外书、不写作文。第一次月考,女儿数学成绩全班第一,因为数学成绩突出,其他学科也不弱,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也是第一。女儿终于如愿以偿,暂时实现了当学霸的愿望。她把功劳归功于题海战术,大赞题海战术的魅力。
过了一个月,第二次月考,女儿的数学成绩还是班上第一,总分在班上排名第一,年级排名降为第三。最让女儿想不通的是,以前最拿手的语文、英语这两科成绩很不理想,初中时最得意的学科就是这两科,而这两次月考,这两科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第二次月考考语文时,因为时间不够,女儿还拖延了交卷时间。交卷后,老师对她说:“要是高考你怎么办?”女儿说她写作文时想了很长时间才动笔,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女儿还说她的诗歌鉴赏题失分太多,解题技巧掌握不够,准备买两本诗歌鉴赏的资料看看。然后她又说自己英语听力失分过多,短文改错题也失分不少,准备到书店买几本英语资料看看。在她看来,教辅资料就是包治百病的妙方。
我对女儿说:“你语文成绩不下降才怪呢!以前初中你每周写3篇作文,还看了大量的课外书,写作文对你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记得有个周六上午,你竟然连写4篇作文还意犹未尽。现在你长期不动笔,考试当然不知道怎么写了。你在做题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哪有时间看书写作?再说英语,平时你不练听力,也不背课文,只知道死做题,语感哪里来?听力怎能提高?你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刀背上。诗歌鉴赏这种题,你只要掌握答题技巧就行了,网上一搜就有,再对照往年的真题认真揣摩一下,把那几种题型掌握,记一下答题技巧,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如果你要买两本资料来做,你哪来那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好。要抓住要害,适度做题,远离题海。题海战术确实能提高成绩,但是也有副作用,让人的思维形成定势,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当年蒋方舟的妈妈后悔让她读了高中,你知道为什么吗?”
女儿说:“我哪儿知道,你不会说这与题海有关吧?”我说:“还真是这样,你猜对了。要知道,现在的高中多是应试教育,她怕题海战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题海战术不用动脑筋吃套路,那些答题的条条框框会限制人的思维。你有自己的长处,要扬长避短,不要让题海战术淹没了自己的理想。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发展特长参加自主招生,不要把自己的优势丢掉了。题也不能不做,要适度。课外书还要尽量看一点,换句话说,如果有自己的特长,就算考不上一流的大学,将来在社会上也能找到一席之地。”
女儿却说:“当时如果蒋方舟不恶补数学就考不上清华大学,考不上清华大学,现在的发展就不会这么好。所以,题海战术也没错。为什么以前我要看课外书你却要我做数学题,现在我做数学题你却要我看课外书?”
我说:“因为现在和以前的形势不同,以前你上初三是毕业班中考在即,现在你是高一不是高三,学习相对轻松点,更重要的是高考有自主招生,可以扬长避短,而我们本地的中考却没有自主招生。另外,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以前你死看课外书懒得做题,现在是死做题懒得看课外书,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犹不及,必须把握好分寸,两者要兼顾。你要学的是文科,文科要多看课外书,拓宽知识面,与理科不同。不错,如果当时蒋方舟的数学成绩没有起色就考不上清华大学,但是如果她没有写作特长,就拿不到自主招生的入场券。她后来的发展离不开清华大学这所名校的光环,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写作特长。”
女儿说:“似乎有些道理,但不全是。”我说:“我换个例子来说说。左宗棠中举之后多次想考进士,结果都以失败告终。他落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搞题海战术爱看课外书。人家忙着押题,写各类八股文章,可是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看闲书上。人家看考试的教材‘四书五经,他看《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弊书》《水道提纲》《海国图志》《圣武记》等诸多实学著作,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水利、军事、政治等方面。在他的那些同窗看来,这些书是浪费青春的闲书,因为科举考试根本用不上。左宗棠博览群书,所读的经世致用之学尽管对他参加科举考试无帮助,但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幕僚,带兵打仗,治理新疆,都离不开这个时期的积累。因为晚清官员大多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面对现实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左宗棠广读经世致用之学思路开阔,足智多谋,被时人誉为‘楚才第一,为清朝多次成功化解各种危机。左宗棠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闲书熏陶出来的左宗棠成为晚清政坛上一处独特的风景,这处风景是那些潜心钻研八股文的腐儒创造不出来的。尽管左宗棠没考上进士,但他所取得的成就是当时那些进士无法企及的。为什么他能做到?关键是他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你来说,呵护特长,培养特长,适度做题,才是正道,让自己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女儿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