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恽代英的苏维埃思想

2016-04-15文道贵王坤雷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6年4期
关键词:恽代英

文道贵++王坤雷

[摘 要]五四运动以后,恽代英由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关注并接受苏俄的革命思想,对列宁的苏维埃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并积极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恽代英;苏维埃理论;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4-0014-03

恽代英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青年运动的领袖。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致力于中国革命理论研究、宣传及其实践斗争,对列宁的苏维埃革命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积极应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梳理了恽代英对中国苏维埃革命思想的认识与思考,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恽代英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

一、十月革命后,恽代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

接受苏俄的革命思想,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思考

五四以前,恽代英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五四以后,恽代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20年2月,恽代英在武汉创办利群书社,聚集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探索未来理想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恽代英认识到,“世界的未来,不应归于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乃应归于共存互助的社会主义”[1]。要真正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不可不先结一个死党”[2]。这时期,恽代英比较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了苏俄革命理论及其实践,还受陈独秀委托翻译出版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这本书正确阐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

1921年7月,恽代英在董必武、陈潭秋等人的影响和指导下,召集受利群书社影响的进步青年在湖北黄冈召开互助社年会,在讨论到主义和宗旨问题时,恽代英说:“当今倡导社会主义的人很多,我以为‘与其提倡争存,‘不如提倡互助,为了‘人类的共存我主张成立一个波歇维(布尔什维克)性质的共存社。”[4]“经过三天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赞成走俄国人的路,”“赞成组织新式的党——布尔什维克党,并提议把要组织的团体叫做波社(布尔什维克)。会议并决议组织共存社。”[5]共存社的宗旨明确承认阶级斗争,拥护无产阶级专政,为实现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而同期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它的一大党纲中规定:“我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两相对照,共存社的宗旨与中共一大所制订的党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此可见,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已经成为恽代英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所以,中共一大之后,恽代英与共存社的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和俄国有着相似的国情,俄国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这也是包括恽代英在内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接受苏维埃思想理论的重要认识基础。然而,中国的现状与俄国相似但毕竟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可能立即在中国开展无产阶级专政式苏维埃革命。此时,共产国际和中共领导人都主张在中国暂不搞苏维埃运动。对此,恽代英积极支持并执行这一策略方针。他认为,通过国共合作,可以在中国发展无产阶级势力,为中国开展苏维埃运动准备物质力量。1923年6月,恽代英在讨论“中国社会革命及我们目前的任务”时指出:“欲求社会革命之完成诚不易言。吾人取加入民主主义联合战线政策殊有意义。但我视此举只认为我们借此改造(国)民党,借此联合一般真诚热心于民主的人向恶势力奋斗,因以握取政权,为无产阶级专政树立确实根基如俄国前例。”这说明,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恽代英就认识到无产阶级加入联合战线,是要像俄国无产阶级一样掌握国家政权,最终在中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明确提出,“以参加(国)民党须完全注意于为无产阶级势力树根基”[7],“全世界无产阶级都能起来,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才更加雄厚”[8]。而对于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以及革命成功之后,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秩序构建方式,恽代英指出:“我相信此次民主革命仍必假军队与群众之力以成功。惟成功之后须力求能用近于苏维埃之选举法。”[9]也就是说,恽代英认为,依靠军队和群众的力量夺取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中国实行苏维埃式的选举方法,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条件。

国共合作之后,受党组织的指派,恽代英和毛泽东等人一起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出任宣传部秘书,还负责宣传部下属的宣传委员会和教育运动委员会的工作。在此期间,恽代英深入思考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问题,认为“苏俄革命的成功,是因为有了一个像铁般坚固的共产党”,“在革命党背后,有成千上万为自己利益而拥护革命党的农工群众”。而对于中国革命之所以经过13年的努力后仍“不曾看见有一点好的成绩”,是因为在中国,“我们一直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个强固的大党”[10]。因此,恽代英认为,拥有一个代表千百万农工群众利益的强固的革命党,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性物质力量,也是中国将来走俄国革命道路的重要组织保证。

二、广州起义过程中,恽代英把苏维埃理论

应用于实践,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英勇的尝试

大革命失败后,恽代英参与筹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又南下占领了潮州和汕头。当出席八七会议的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到达汕头,向前委书记周恩来等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决定:“将南昌起义后建立的革命委员会改为苏维埃”[11]时,恽代英表示坚决拥护。贯彻中央决定,1927年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正式作出在广州立即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的决定。其时,恽代英承担着上至中央的请示汇报,下至省委领导之间的协调任务,是省委工作运转的中枢。12月6日,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省委常委紧急会议。恽代英主持了会议筹备工作,并负责广州苏维埃政府的筹组工作。他草拟了政纲、苏维埃宣言、告民众书等文件,还随张太雷出席起义誓师大会,并作宣传动员讲话。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爆发,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当天便应势而生,恽代英被任命为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共中央在城市推进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次重要实验,也是恽代英将其苏维埃思想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尝试。广州苏维埃在它的第一次会议所公布的《广州苏维埃宣言》中提出:“广州一切政权属于工人、农民、兵士”,“应该一点都不怜惜的消灭一切反革命……维持并增加省港罢工工人原有的利益和特权”[12]。这些规定既体现了党中央的决议精神,也反映恽代英所理解、思考的苏维埃的精神实质,就是代表和维护工农兵利益、以工农为武力组织基础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压迫的工农革命政权组织。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恽代英对于苏维埃革命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

突出的理论贡献

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从此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蓬勃兴起,各地武装起义相继转入农村,开始了农村苏维埃革命运动时期。

1928年初,恽代英在《红旗》杂志上发文总结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在这次暴动中,苏维埃政府没有将权力交给工会去做许多事情,所以没有能将全广州的工人、店员与一般贫民发动起来。苏维埃政府宣布要做许多事,但自己的精力顾不到,又没有正式布告将权力交给各工会去做,这实在是一个错误。”“记着这个教训,在暴动中必须将权力交给下层工会、农会,以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胜利是必然的,只要有广大的工农群众起来!”[13]

1928年2月,在退居香港期间,恽代英不仅撰文比较深刻地总结了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教训,而且还与李立三一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

第一,关于各级苏维埃的规模。恽代英认为,“乡苏维埃应当是二十人到五十人以上的代表会议。农民代表由各村庄农民开全体大会选举,工人代表由各业工会乡支部联合开全体大会选举,并决定其任务。”“区苏维埃应是五十人到一百人以上的代表会议。”“县苏维埃应是三百人以上的代表会议……市苏维埃应是二百人以上的代表会议。”“省或割据区域的苏维埃应是三百人以上的代表会议。”[14]不同层级的苏维埃保持不同的规模,既是为了扩大社会民主基础,也是为了更好地倾听各方面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二,关于各级苏维埃的职责、工作原则。恽代英对各级苏维埃的工作职责作出了明确的划分,提出了各级苏维埃应当定期开会决定重大事务并向同级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的工作原则。他指出:“各村庄选举的代表应当按期出席乡代表会议……会议以后,代表应各回到本村庄或工会支部召集全体大会,报告会议经过,并由全体大会加以讨论指导。如全体大会发现代表不称职,随时可撤回另选举代表出席乡代表会议。”“区代表会议应当每半月开会一次,由区代表会议选举九人至十三人之执行委员会,每日开会讨论决定本区各项事务。区执行委员会之工作,须对于区代表会议报告而负其责任……”[15]

第三,关于苏维埃制度的优点及意义。恽代英认为:“在苏维埃制度下,各级政治机关都是在工农兵贫民代表会议指导之下,每个代表都是对于选举他的下级有组织的群众负责……在苏维埃制度之下,只要是十六岁的工农贫民,不问男女,都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而且有监督撤换代表之权。不但如此,他们能够时常接受上级苏维埃的报告,他们能够练习发表意见,所以亦便获得了很好的政治训练……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及人民委员应常时代表苏维埃,对工农兵贫民作种种报告。”[16]对于苏维埃的意义,恽代英认为:“在苏维埃制度之下,一切剥削者压迫者没有政权……不能选举代表出席代表议……非剥削者的小商人(没有雇用店员者)亦有选举权。苏维埃是工农兵贫民的民主政治,绝不是所谓全民的民主政治。”[17]

第四,关于苏维埃政府的内部组织。恽代英从理论上探索了苏维埃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对苏维埃公职人员的监督问题。他认为:“苏维埃政府依必要得设立各部处及各委员会,以办理各方的事务。”苏维埃政府专门工作人员(如高级军官等)不一定要是苏维(埃)委员,但他们一定要服从苏维埃代表大会或执行委员会或人民委员会之指导。苏维埃政府录用一切有才能技术的人才,不问其所属阶级与思想,但严格的监督与指导并惩治一切企图反革命或贪赃拟职的工作人员,决不肯丝毫加以宽纵。”[18]

第五,关于促成苏维埃革命胜利的方式。恽代英认为,苏维埃革命在中国的胜利是一个渐进的长期性过程。因此:“为要促成苏维埃革命的胜利,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只要能够将一乡的敌人势力驱逐消灭,便要即刻为那一乡建立苏维埃。不要等待一区或一县的胜利,才讲到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二,在一县一省或某一割据区域内,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完全驱逐消灭敌人,我们可以在暴动已获胜利地方,先建立起县、省或全割据区域的苏维埃,以号召在他范围内的工农兵贫民群众。第三,便是在敌人势力之下,组织苏维埃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对于号召暴动,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越能够扩大苏维埃的组织,便可以越有力量号召群众暴动,而且越可以保证暴动的获得胜利。”[19]

恽代英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俄国革命中的先进经验苏维埃理论应用到中国革命中,根据中国实际加以创新和理论阐述,并用于指导实践。他在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苏维埃思想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2]恽代英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0.231.

[3][11]李良明等.恽代英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53.343.

[4]张羽,铁凤.恽代英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256.

[5]沙健孙.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J].中共党史研究,1989(3).

[6]余伯流,何友良.中国苏区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40.

[7][9]恽代英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3.83.

[8][10]恽代英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63. 568.

[12]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67.

[13][14][15][16][17][18][19]恽代英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8-59. 61-64. 61-64. 64-65.60. 65. 66-67.

作者文道贵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王坤雷系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卞吉赋

猜你喜欢

恽代英
周恩来与恽代英的革命友谊
师生自导自编自演话剧《你好,恽代英》
恽代英: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我是共产党员,必须革国民党反动派的命”
“永鳏痴郎”恽代英:十年独身报亡妻
“永鳏痴郎”恽代英:十年独身报亡妻
恽代英精神是五四精神的生动体现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恽代英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