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美国华人及其自我认知的认识
2016-04-14高展
高展
【摘 要】 本文简单地梳理美国华人的历史沿革,阐述族群现状,思考分析如今美国华人的自我认知与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变化,并就我们民族如何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提出自己的建议。美国华人的多重认同特征,既成为了美国的软实力资源也是中国的软实力支撑。美国的现在不是中国的未来,美国模式解决不了中国问题,中国应该走一条新的中国特色筑梦道路。
【关键词】 美国华人;历史沿革;现状;自我认知;中国梦
一、美国华人的历史沿革
1、受到歧视与不公正待遇
海外华人的出现和伟大文明的衰落是相关的,自1567年明朝政府正式颁布海禁令闭关锁国后,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丧失了外生动力,一部分中国人开始向海外移民进行商业贸易,因而,最初的海外华人也被称为“亚洲的犹太人”。
“美国华人”泛指中国血统的美国公民和旅居美国的中国人,最初的美国华人移民来源于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1849年加州地区的中国移民仅几百人,而黄金的发现则促使这一数字迅速增长。1865年起,横贯美国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同样吸引着大批华工来美。华人对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获得对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美国人对待民族特质迥异的华人态度非常恶劣,首先对美国人来说华人完全陌生的习俗被认为是不可同化的,其次华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其低廉的劳动报酬要求被美国人视为是可能降低美国全体劳工生活水平的竞争威胁。在社会生活中遭到歧视的美国华人只能通过发展自身的密闭社区发生彼此联系,遍布美国各大城市的唐人街,便是美国老一代华人从当苦力到开小店铺谋生的艰苦创业史。[1]因此,总的来说,一开始的美国华人以吃苦耐劳的品质在美国社会取得立足之地,但却因为各种限制,只能以出卖廉价劳力为生,处于美国社会的最底层。
2、经历意识的觉醒与地位的改变
美国华人从受到歧视到被平等对待再到积极参与美国生活可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为1849年前,可称之为劳工创业期,这一时期的华人劳工是美国西部开发不可或缺的资源,但由于只能从事基建与采矿等行业,因而未能与当时蓬勃发展的美国经济产生密切联系。此时期华人处于社会底层,处境艰难,被排斥在白人圈子之外,地位远远落后于白人种群,甚至一定程度上不如黑人。第二时期自二战到60年代中期。二战是亚裔族群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转折点,受二战影响,中国受尽侵略、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现状受到了广大美国民众的普遍同情,政府撤销了排华法,国内改变了以往对待华人的态度,对华人的了解也逐渐得以加深。二战后最初的十五年中,在美华人迅速融入新环境,进入新生代扎根期。进入60年代后,民权主义高涨,华人凭借着对知识的尊重和自身的努力走出唐人街,与美国社会融汇。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为美国华人发展的第三时期,这一时期华人少有贫苦劳工,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都有了重大变化。一批批学子学者访美进行留学交流,在美出生的华人后裔占华人总数比例首次达到60%以上,1965年之后更有大量华人挟资到美国投资。华人由一开始对政治冷感的低等劳动阶层转变为热心争取政治权益的实业金融领域知识分子,揭开了美国华人的历史新篇章。
二、今日美国华人
今日的美国华人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类是赴美国谋生的打工者,依旧缺乏一定的社会地位;第二类是赴美留学的知识分子,多由中国大陆、台湾的学生、学者组成,在特定的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第三类是在美出生的华人后裔,包括混血和非混血后裔,他们已经成为美国公民,融入美国社会,参与政治、经济生活频繁;第四类是根据新移民法移居去美国定居的新移民。可以说当前华族是美籍亚洲人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在少数族裔中地位不断提升。[2]
当前美国华人中人才辈出,成就引人注目,为提升华人在美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突出个例有四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也有以汤亭亭、任璧莲、黄玉雪为代表的文学家;更有贝聿铭和林同炎等著名建筑学家,林家翘和陈省身等优秀数学专家;也包括近几年来在美国政坛小有影响的骆家辉和赵小兰等。这一连串名字证明华人的知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毫不逊色,中华民族也不弱于其他外来民族。他们以美国人的身份在美国这个世界大熔炉中逐步融合并对美国的科学进步和人类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华人向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美国人“知识阶层”转变,在努力适应美国社会的漫长过程中,成为美国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美国华人自我认知
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在国际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展,美国华人的认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华人开始积极参与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提升族群的存在感。例如,美国华人现在开始通过“请愿”等方式达成自己的诉求,从把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到2013年11月份针对“吉米鸡毛秀”的大规模有组织抗议,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表明华人开始反思本族裔在美国的社会地位问题,其自我认知发生了变化。
复杂的文化认同感和个人归属感是在美华人自我认知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1、整体文化认同感
首先,美籍华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即作为美国人的自豪及对美国政治价值观的认同。以“奥巴马梦”、“比尔·盖茨梦”为例,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价值观主张自我奋斗、崇尚个人本质力量、强调“从零开始”的成功者品质,相信政府社会提供从下向上自由流动的可能和社会机会均等的内容都深深鼓舞了美国华人。作为美国公民乃至美国政府官员的华人自然保持对美国的国家认同,效忠并为属籍国国家利益尽责。更有甚者,部分美籍华人在面临主流人群怀疑态度的压力下,甚至可能表现出比一般美国人更积极的国家认同态度。
其次,美籍华人有很强的族裔认同。族群身份是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是不可更改的事实,美国华人几乎都认同自己的华人族裔身份。虽然身处西方文化为主的社会中,但在文化多元化的美国,华侨华人并未因为接受了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抛弃族裔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华人人口,就是采用这种自我族裔认同的方法。同时,华人种族形象及由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体现的独特中华文化价值观,在华人的传统文化心理层面,仍然保留由于血缘和历史等原因长期积淀而成的民族习俗、心理意识及思维模式等元素,也都在某种程度上和其他族裔有区别。
最后,在族群传统文化认同方面,美籍华人身上具有较强的中国情结,具体表现在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度明显高过其他美国人,不少美籍华人对中国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们的言行不同程度地增强了中国的影响力,他们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不同程度的认同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及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十分赞赏,她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经济,并在过去三十年中成长迅速。尽管会有挑战,我觉得大家都有信心,中国人有智慧去解决问题。”其身上强烈的中国人寻根传统,对亲情、乡情的重视都体现了华人华侨文化上的“中国情结”。[3]此外,如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美之间经济鸿沟的急剧缩小,对美国的文化认同也相应有所降低,有中国渊源的美籍华人在融入美国社会的艰难过程中不时会想起中国的好处。比如更偏爱中国美食,更倾向于传统节日,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等。但是中国复杂的人际关系、个人素质、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言论自由的程度、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还和美国有不小的差距,这对美国华人的认同感起到了负面效应。
2、个体归属感
中美文化的巨大差距使得在美华人需要一个适应和融入过程。未受过中华文化影响的其他族裔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很多思维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大多数中国人还是选择与同胞在一起生活交往。目前在美国的中国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希望能找到一种家的感觉和社会对他们价值的认同,而这在以白种人为主的美国社会里较为不易。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因为从小接触美国文化,他们在文化的认同感上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却不容易找到一种归属感,毕竟华人的种族本质依旧与白人存在差异。此外,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还有待提升,对政治事务参与程度和积极度仍然不足,因此,美国华人对美国的社会整体仍然存在融合障碍。
反观今日中国,今天我们对美国的态度,不再是如上世纪80、90年代那样一味地迷信般向往,将其作为一种远大理想去追求,而是增加了一种自我反思的冲动内核。中国开始强调对美国想象的幻想性和虚构性的反思,中国人看美国的视角也更微妙了。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有所提升,美国不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国家,也被认为是一个拥有田园式自然环境的“大农村”,总体环境虽然好,但基础设施的老化,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生活方式的矛盾令城镇化过程中的国人并不如以前一样偏爱美国。现在中国人去美国,也不再强调自身一定要融入美国社会,反之,中国人在美国创业,改变美国规则的一面得到重视和支持。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对中西文化的对比更加重视中国文化中中国人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系而不是像80年代一样将中国文化当作一个负面因素来看待,比如“酱缸文化”、“黄色文明”等。因此,在中国成长起来的大部分远赴美国的新型美籍华人族群深深地受到当前时代大环境,不断觉醒的民族意识所影响,对美国的个体归属感甚至文化认同感都存在困难。
总之,美国华人一方面有着对全球社会、属籍国、祖国等多重对象的认同,一方面又面临族裔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的多样性和个体归属的困难性。美国华人的认知在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之下受到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冲击。但是从全局来看,美国华人的多重认同特征,既成为了美国的软实力资源也是中国的软实力支撑,关键是两国能否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舆论中认清情况,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发挥各自的特质,增强本国的全球性影响力。
四、结语
改革开放前30年因为中美两国间政治经济的根基的完全不同,中美两国人民对待美国的文化态度可以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美国想象与美国梦以及强势敌对帝国主义的复杂交织。建国以来,两个30年过去了,中国及其民众不断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正在逐渐建立起真正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制度和新文化,从根本上推动国内外华人真正超越美国想象,超越既有的、看似不可撼动的世界文化逻辑。[4]但是即便当今时代,中国实力不断崛起,与美国的差距也仍然存在并有拉大的可能性。诸如当前中国大学生“出国热”不降反升便是中国人内心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卑感”复杂交织的体现,中国人为了自己的“美国梦”仍然还在努力。今天中国人的“美国梦”内涵更加复杂和纠结,这不仅仅反映了美国的当前制度所创造出来的优越性和吸引力,而且也体现了当前中国普通大众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愿望。中国的资源条件跟美国相比仍是天壤之别,中国发展转型期的诸多社会矛盾不断体现在腐败、冲突等等社会问题上,使得国内民众有跳出去寻找新希望的动机。
因此,我们需要全面彻底了解美国和它的“美国梦”的真正内涵,并以此为借鉴发展我国自己的“中国梦”。我们当前宣传的全中国的理想——“中国梦”,应该强调的不仅是个人奋斗,还应该是人际协作、互助友爱、共同富裕。中国未来的发展,包括中国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克服之前的美国想象,要看穿看破美国梦,才会有进步,才能够有可持续发展。[5]一个崭新的中国梦,它的基础不应当是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及其文化与政治,而应该强调一种不同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秩序。需要有一种新的中国想象,有一种反思百年来世界史格局的、面向未来的世界性视野,由此展开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创造。谈美国梦、中国梦,联系到历史、现实和政治经济问题,参考美国华人对美国的不同认知以及当代中国民众的心态变化,最后可以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美国的现在不是中国的未来,美国模式解决不了中国问题,中国应该走一条新的中国特色筑梦道路。
【注 释】
[1] [美]托马斯·索威尔.美国种族简史[M].中信出版社,2011.143-164.
[2] 张巧琳,.美国华人的历史与现状[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87(4).
[3] 陈奕平,朱 磊.美国华人的多元认同及中国民众的反应——以骆家辉为例的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4] 海疆参考网, 2013-09-09 14:19:24,《在反思“美国梦”中认识中国》http://www.qstheory.cn/hqwg/2013/201317/201309/t20130909_269101.htm,2013-12-4.
[5] 薛海培(发自华盛顿):华人的“美国梦”历程.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34-37页,2013.9.2.
【参考文献】
[1] 李瑞玲.试析战后美国华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肖三蓉.美国华人的异文化压力与心理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论文.
[3] 罗俊翀.美籍华人与美中关系[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 杨渊.当代美籍华人参政情况分析及策略选择——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视角[D].外交学院硕士生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