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2016-04-14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科研骨干教师研学

袁 弘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33)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袁 弘*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33)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是立足区域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以尊重培训对象的差异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开发、实施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培训课程来促进基层广大科研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区本化; 区本化培训; 科研骨干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而现有的教育科研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管理方式与基层广大教师的现实需求不相匹配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教育科研培训、管理的质效。为有效落实教育科研管理立足学校、教师的发展,立足解决教育问题,同时有效引领、指导、培训广大基层中小学校和一线骨干教师规范、有效地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区域内中小学校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实际工作的需求,建构起具有“区本化”特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使广大科研骨干教师通过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应用实践、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达成培训目标。

一、开展区本化教科研培训的背景

连续三年对辖区内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现状调研中发现,区域教科研培训现状与基层实际需求间始终存在下几个方面问题:其一,随着区域教育规模的不断拓展,一些底蕴深厚的科研骨干教师,空前集中地、大批量地升迁,作为科研指导与培训中间力量的科研骨干教师每年有40%左右是新任职人员,成熟型的科研骨干教师的严重断档;其二,现有科研管理者及部分课题主持人对课题立项、结题等一般性的课题研究工作了解、掌握不够,课题研究中多将工作内容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混为一谈;其三,不同任职经历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急需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以及时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管理及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其四,区域专职科研管理人员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科研服务需求。

调查所暴露出的问题较集中反映了旧有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科研培训方式和重理论、轻操作的培训内容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广大基层中小学教师日益增长的教育科研工作的需求和专业成长的需要。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其建立在尊重培训对象的发展具有差异性的基础上,能更有效地接近基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更加贴合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问题,既关注理论知识的传输更注重操作方法的引领,便于学习者模仿、迁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有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课程化的培训使教科研培训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系统,有利于规模化地促进基层科研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区本化教科研培训的组织实施

1.区本课程资源的建构

所谓区本化就是指基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有效引领、指导区域内广大基层科研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科研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开发、实施带有本土化特征的培训课程的手段来达成培训、管理目标的策略。

区本化培训是依据各级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针对区域内各基层科研骨干教师实际需求和共性化问题的分析,通过借助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灵活多样地组织建构并实施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培训课程,以实现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提升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以最终达成培训目标助推广大科研骨干教师(科研专干)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的培训过程。通过实践打磨、实战演练、适时筛选,形成了以 “管理类”“操作类”“方法类”“成果类”四个门类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建构和开发了适应甘井子区区域科研工作实际需要的25个课程主题、39个课程内容的“甘井子区科研工作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内容自成体系,以服务区域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统筹实施,解决不同层次科研管理人员、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的实际需求,指导和帮助区域内各类科研管理者及不同层次的课题主持人能够快速了解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及课题研究中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一般方法、管理要务等,使基层科研专干的科研理念、实践策略、研究能力等诸多方面不断改善与发展,为日后创新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为方便广大基层科研骨干教师自主、灵活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培训内容,在实施常规性培训的同时,培训者需要对培训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化整为零”的“碎片化”处理,形成系列的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微课程”,我们称之为“自适应”课程,供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自由、灵活、深入地学习。所谓“自适应”课程就是将一次培训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碎片化”的技术处理,形成每节课程仅有2分钟左右的学习内容,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更便于科研骨干教师们按照各自在同一课程学习中对不同内容掌握程度的差异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 。“自适应”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借助互联网和媒体等手段来实现的,这样使得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的自由度变得更加灵活,更便于学习者进行重复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中培训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 “多元化”研学策略的实施

为达成“做过了学会了”的培训宗旨,在组织实施区本化教育科研培训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 “做中学”“做科研”的研学思路。培训者以区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建构为牵动,以新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为培训的切入点,以基于互联网络研修平台的“自适应”课程资源的共享为互动、交流、反馈和重复学习的平台。在区本化教育科研培训的实践过程中采取 “专兼互动”“兼职先动”“全员都动”的“三联动”的管理思路,通过抓住兼职科研员这个“牛鼻子”,“对上”牵动专职科研员即课程开发的项目负责人参与组建“异质”类的研学团队,围绕研学内容、培训方式、“自适应”课程的打造等,在边学习、边设计、边实践、边反思、边打磨中形成相对一致的结论;“对下”协同选择同一培训内容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组成“同质”类的研学小组,兼职科研员,将前期在“异质”类研学小组的学习所得带到各研学小组,与有同样学习需要的伙伴分享学习收获,同时交流研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各类小组的成员在参与研学的过程中都要经历“自主学习筛选相关资料——资料分享——组内研讨——打磨讲稿——组内试教——制作网络课程——区域网络分享” 这七个环节的打磨和推敲,这样既落实和推进了区本化课程开发的相关工作又有效地带领专职科研员队伍、兼职科研人员、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普通科研专干在参与课程开发的与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打磨、实践、反思、提升。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层次科研骨干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广大基层骨干教师、科研管理者(课题主持人)能够快速了解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一般方法、管理要务等,有效推动了专、兼职科研员的专业素养和培训质效的提升。

3. 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息”为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的进步与成功,充分体现评价的个性特征和动态变化,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客观地认识自我,保持学习信心,更好地呈现教师成长过程的个体差异性、成长方式的丰富性,不断激励科研骨干教师记录自己成长轨迹的积极性。我们为每位参训的科研骨干教师建立一个“个性档案” ——“科研骨干教师成长记录袋”,以动态的记录该参训教师的成长变化。档案内容的确立根据科研骨干教师管理制度要求,本着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角度多元的特点,重点反映教师的常规工作完成情况、参与研训活动的情况、主持课题情况、参与研究的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公开展示情况、以及年终考核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及取得的成绩;其次在实施过程中体现要“主体性原则”,即在记录过程时,应充分体现科研骨干教师的主体地位,参训者要完全参与进“记录袋”的收集工作中,不断将个人科研工作领域中所取得进步、或成绩都装入自己的“记录袋”内。

每一年度培训者都需有意识地将相关教师的有关文本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收集起来,按照参训情况、作业反馈、文字成果、课题研究能力、科研工作开展,五个维度,为每一位科研骨干教师绘制成长雷达图以呈现专干们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出他们在科研工作的进程中所显示出的能力提升,分析短板,找寻改进办法;同时利用时间数轴,纵向记录学习者个人三年的学习周期内成长轨迹,横向比较自己在群体内三年学习周期内成长轨迹,并对学习者专业技能发展变化的情况比较合理的分析与解释,通过各类展示激励的平台褒奖他们取得成绩。

“个性发展档案”能够比较全面、详实地跟踪、记录和评价科研骨干教师发展变化轨迹,也为区域科研骨干人力资源的积累提供的鲜活的一手资料,有助于专干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激发潜能。档案袋所独有的“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评价特点,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有力于促进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激发教师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并随着教育价值观、社会人才观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三、区本化教科研培训工作展望

叶澜教授曾说“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三个重要转向”其中一个转向是“对于教师发展由强调外部动力转向重视内部动机。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的强调总是以外部力量来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教师的发展迟缓而沉重。其次,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教师的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义务,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区本化教科研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基层科研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更趋于科学、规范 、系统,有利于规模化地促进基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新参与课题立项的干部、教师的快速成长。

其中“研”“管”“训” 三位一体的研学方式和个性化、动态化的管理收到了以往单纯的自我学习和单纯的外部输入都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区本化“自适应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使得参训者不用再纠结学习时间的局促、学习方式的刻板,学习伙伴的单一,而是让学习者在参与“研”“学”的过程中既进行一次研究的体验,又是在进行一次对话式的开放性、建构性的即时性学习。

个性化、动态化的评价凸显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和人格尊严,充分理解和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实现对成人学习者的人性关怀,即是在肯定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对制度规范作出人文性的、富含理解精神的解读,从而让制度更加符合参训者的心理需要和个性需要,让管理制度充满人文色彩和人格尊严。规避了以效率主义、功利主义、管理主义等为核心的科层管理机制使得教师管理所产生的管理“异化”。

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带着研学成果改进实践、指导实践的应用过程有力地助推了区域广大科研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二次成长”,也将有效地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区本化的教育科研培训彰显着无限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阅文]

Carry Out District-Based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ining to Boos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YUAN Hong

(DalianGanjingziDistrictTeacherTrainingSchool,Dalian, 116033,China)

District-based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ining stands on problems of region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he training emphasizes focusing on trainees’ different needs,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locally-characteristic training curriculum to boost key teachers’ research notion and ability and providing technology support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strict-based; district-based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teacher

2016-10-09

袁弘(1963- ),女,山东牟平人,高级教师。

G463

A

1008-388X(2016)04-0031-03

猜你喜欢

教科研骨干教师研学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研学之旅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