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叙事民歌简论
2016-04-14罗中伟通辽市群众艺术馆通辽028000
罗中伟(通辽市群众艺术馆 通辽 028000)
科尔沁叙事民歌简论
罗中伟
(通辽市群众艺术馆 通辽 028000)
科尔沁叙事民歌,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地域风采享誉世界。本文论述了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成因、价值、内容、特色,并就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建议。
科尔沁 叙事 民歌
内蒙古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在全国素有“民歌之乡”的美誉。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科尔沁文化,并使之成为蒙古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每一首都是震撼历史的生命乐章,每一首都是跨越时空的远古呼唤。
一、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成因与价值
蒙古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更是绚丽多彩。其中科尔沁音乐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独具魅力。科尔沁草原地处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是清代孝庄文皇后、抗英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不仅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而且它的文化发展、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颇具代表性。
科尔沁叙事民歌产生于北元时期,兴盛于清末至民国年间,是在蒙古族民歌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间艺术样式,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叙事性。在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着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其中尤以短调叙事民歌流传最为广泛。叙事民歌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高潮,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华美的曲调、精彩的对白、亦谐亦白的表现形式使其具有了“舞台化和戏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尔沁叙事民歌又是一部活态的民间“歌剧”。
通辽市是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发祥地和传承地,流传至今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数以千计,这些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的艺术瑰宝讲述着祖先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幻化着科尔沁文化特有的艺术神韵。这是祖先赐予我们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亦是历史镌刻在我们心间的珍贵记忆,也是科尔沁精神的千年见证,更是苍天赋予我们的一份无与伦比的心灵感动。
二、科尔沁叙事民歌的内容与特色
科尔沁叙事民歌如山花开边草原,浩如烟海,美不胜收,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地域风采享誉世界。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涵盖了蒙古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凝聚了蒙古族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抒发了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憎恨,弘扬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是蒙古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真实形象的写照,反映出蒙古族五彩斑斓的生活画卷。
蒙古族崇尚英雄。歌颂先祖和英雄是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重要题材和主题,这类题材的民歌雄浑壮烈,荡气回肠,听后使人热血沸腾。例如《僧王之歌》《嘎达梅林》《陶克套呼》《西秀梅林》《扎那巴拉吉玛》等。情歌是科尔沁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思、有苦恋、有离别、有怨恨,哀婉的曲调中,传递出蒙古族青年对纯洁爱情的向往,透着一种希望和坚持,守着一份忠贞和执着,以及对束缚和压制自由恋爱的抗争,感情火热,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例如《白虎哥哥》《万梨》《杨玲花》《乌尤黛》等。在科尔沁民歌中,不如意的婚姻、远嫁思乡的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上层贵族出于政治目的,民间迫于经济利益,给许多少女造成了爱情悲剧,这类歌曲愁苦哀伤,气氛悲凉,催人泪下。如《诺恩吉雅》《诺力格尔玛》《那布其公主》《八月岭》等。科尔沁叙事民歌中还有脍炙人口的酒宴歌、思乡歌、诙谐歌等等。它们展示了蒙古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叙事民歌选材的宽泛。
从音乐上看,科尔沁叙事民歌又有长调短调之分。短调轻松活泼,朗朗上口。长调高亢悠长,如看不到头的行云流水,像万马奔腾在无边的草原上,极具艺术感染力。科尔沁叙事民歌的音乐,源自生活,发于心间,质朴自然,通俗流畅,散发着科尔沁草原的雄浑、辽阔、苍茫气息,是大草原的天籁之音,是蒙古族同胞快乐自己快乐生活的珍宝,是蒙古族的音乐宝库。在全国乃至世界传唱的《敖包相会》《赞歌》,音乐上就取材科尔沁叙事民歌。
科尔沁叙事民歌多为自娱自乐口口相传的口头创作。叙事民歌韵文与叙事结合的行文结构与《蒙古秘史》等蒙古文学经典作品在结构上有相同之处,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叙事民歌与英雄史诗(莽古森乌力格尔)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叙事民歌的主要创作和表演者“胡尔奇”最初源自说唱英雄史诗的艺人“潮尔奇”。叙事民歌,尤其是陶力哆仍继承了英雄史诗的精神内涵,是近现代版的现实主义英雄史诗。其次,潮尔奇布仁朝格拉曾提到,有些乌力格尔和民歌的旋律源自英雄史诗的旋律,例如民歌《陶古如》中,鹤受伤后向猎人乞求的旋律与史诗《锡林嘎乐朱·巴特尔》中恶魔莽古斯向英雄讨饶的旋律有相同之处。
叙事民歌虽具历史性和真实性,但从历史真实到传说故事,再到民歌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故事母题,已与传统民间故事血脉相连。如在叙事民歌《金桃》中善良的东嘎尔鸟为了远嫁他乡遭受苦难的金桃姑娘,抛下自己的孩子——六颗鸟蛋,长途跋涉找到金桃的父母通报了情况,回来后又到天河取回圣水拯救了自己的孩子,情节充满了神话故事色彩。叙事民歌《巴拉吉尼玛、扎那》涉及到《兴胡尔山》等神话传说,将英雄豪杰巴拉吉尼玛和扎那兄弟二人的诞生与神秘的自然力量联系在了一起。
部分歌曲来源于萨满音乐。例如《杜莱》的主人公杜莱姑娘是“乌德根”——萨满巫师。歌曲中不仅有巫师载歌载舞来做法的情节,“其节奏旋律还保留着其萨满音乐的节奏特点”。除此之外,叙事民歌大量吸收了“好来宝”、谚语等活态民间文艺类型,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叙事民歌中有大量的汉语词汇,蒙汉混合运用已成为区域特色风格,生动体现了词汇结构产生变异的近现代科尔沁土语。另外大量汉族长篇小说被文人翻译、又经过说书艺术的加工演义,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说书艺术——“胡仁乌力格尔”。由此很多汉族历史故事已溶进科尔沁地域“集体知识结构”中,这种文化重构在叙事民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汉族历史人物故事情节也频频出现在民歌中。如叙事民歌《刚莱玛》中,拉布金巴大老爷和妻子扬吉玛的对歌中出现了周王、苏妲己、罗成、西楚霸王、关公、比干丞相、貂蝉、吕布、赵子龙、薛丁山、樊梨花、秦琼、李世民等等众多历史人物的名字和事迹。
三、科尔沁叙事民歌的传承和弘扬
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不只是蒙古族的艺术宝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为蒙古族同胞深爱,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瑰宝。编一本内容完备的《科尔沁叙事民歌》是我们多年的夙愿。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版了《科尔沁蒙古族民歌100首》等作品集计33部,为编辑《科尔沁叙事民歌》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以此为基础,我们组织了有20余人参加的采风队伍,分组深入蒙古族聚居的农村牧区,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公里。所到之处,得到了民歌手和蒙古族牧民的积极配合,共采访记录民歌近300首。所有这一切努力,都为《科尔沁叙事民歌》蒙、汉文两个版本的正式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需要传承,文化重在弘扬。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目前,留存我市的上千首科尔沁叙事民歌有些已濒临失传,抢救性整理科尔沁叙事民歌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3]斯琴高娃,乌力更,乌力吉昌等收集整理.科尔沁民歌[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