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2016-04-14马彦峰

参花(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平民百姓杨伯峻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彦峰



浅谈《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马彦峰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小人”一词共出现过24次。其中 “君子”与“小人”成对出现的共有19次,“小人”单独出现的共有4次。其“君子”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高尚之人或贵族;“小人”一词也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低下之人或平民百姓。

论语 君子 小人

一、“君子”含义的变迁

关于“君”,《说文解字》载:“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古文象君坐行。”①可见,君子最早的含义是指尊者,主要是指君王。《辞海》中“君子”②一词有三种含义:其一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者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这一含义可以在《尚书》和《诗经》中找到例证,如《尚书·酒诰》:“越庶伯君子。”③《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④等。其二是“泛称有才德的人。与德才卑下之小人对举”。这一含义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如《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⑤《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⑥等。其三是“妻称夫”,这一含义早在《诗经·王风》中已有记载:“君子于役,不知其期。”⑦由上可见,“君子”一词最初侧重于指代当时的统治者,主要包括君主、诸侯、大夫等,是对当时贵族的通称,但到了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增加了“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含义。可以从《论语》中找到大量这方面的例证。如 《论语·为政篇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⑧《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⑨

二、“小人”含义的变迁

《辞海》中“小人”⑩的含义也有三种。其一是“平民百姓,地位低微的人”。这一涵义最早出现在《尚书·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11)其二是:“泛指行为不正派或见闻浅薄的人。”这一含义早在《管子》一书中已有记载,如《管子·牧民》:“信小人者失士。”其三是对自己的谦称,这一含义也早在《左传》中可找到例证,如《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羮。”(12)综上可以看出,“小人”是由最初指称被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逐渐演变为品行恶劣、行为卑劣的人的代称,而孔子在“小人”含义的变迁中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论语》中“小人”指道德低下之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3)《论语·为政篇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4)《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5)等。

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过107次,“小人”一词共出现过24次。其中“君子”与“小人”成对出现共有19次,“小人”单独出现的共有4次。其“君子”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高尚之人或贵族;“小人”一词也有两层含义,即指道德低下之人或平民百姓。如《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6)(“君子”:有才德之人;“小人”:平民百姓)《论语·泰伯篇第八》:“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17)(“君子”:贵族,即统治阶级)《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18)(“小人”:道德低下之人)

综上所述,君子、小人的概念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春秋中期以前,此二概念几乎不含道德因素,只是一种从政治和人物身份角度的阐释,但到了春秋中期以后,“君子”与“小人”逐渐增加了“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的含义,此二概念便成了有无道德之人的代名词,在这一词义的转变过程中,孔子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注释:

①[汉]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6页。

②⑩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词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682页,第1189页。

③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70页。

④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⑤⑥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131页,第34页。

⑦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04页。

⑧⑨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11页,第131页。

(11)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页。

(12)李梦生撰:《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3)(14)(15)(16)(17)(18)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 年版,第121页,第170页,第11页,第34页,第77页,第178页。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词源(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4]李民,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许慎撰、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责任编辑 宋倩)

(马彦峰,男,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平民百姓杨伯峻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朝的灯会
邻父伐树
登楼
考古是“神马”
攘鸡
“客气”词义的源流演变
平民眼中的大视野
战乱与生存:抗战时期鲁西冀南乡村平民生活管窥
《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三则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