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本科教学体会

2016-04-14符标芳闫国跃谢阳姣

大众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条文伤寒论中医学

符标芳 闫国跃 谢阳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伤寒论》本科教学体会

符标芳闫国跃谢阳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为一体的奠基之作,其理论性及临床性皆为中医学者所推崇。笔者在本科带教的过程中,就《伤寒论》的教学体会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树立专业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精析条文,加强辩证思维训练;研读文献,背诵条文;灵活教学,学以致用。

伤寒论;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伤寒论》作为大学本科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如何讲授及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掌握《伤寒论》的理法方药,领悟《伤寒论》的临证辨析思维,是《伤寒论》本科教学的重要方面。现将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 树立专业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中医学具有科学性与文化性相统一的学科属性,而真正能够支撑中医学不断进步发展的因素是其科学属性。但在漫长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中医学最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属性,而非其科学属性,近现代西方医学的引入,及其快速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对中医学科学性的质疑,中医学陷入被打压的境地,处境尴尬。因此,剥离其形式的民族文化内容,真正认识中医内在的规律性内容,是中医学发展的必要前提。《伤寒论》最大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它可能是在中国医学史上谈及民族文化色彩最少,而表现中医学科学属性最为突出的专著。是中医学实证精神的始祖,而《伤寒论》中的这种实证精神集中体现在其丰富的临床方证经验上。已故的老中医岳美中老先生在《谈张仲景及其著作》中曾言“仲景的书,最大的优点是列条文而不谈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理”,《伤寒论》是一本实效极强的专著,很少谈及理论,书中大量临床方证,以求实效之用,彰显中医科学性。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条文晦涩难懂, 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的飞速进步,传统医学不可避免地收到了冲击,并且,学生对经典的学习难免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树立专业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根据学生崇拜名医的心理,在上绪论篇章的时候,可以适当跟学生介绍古代及近代的名医成长之路与《伤寒论》之间的关系,其次,与学生提出一些名家之言,例如,陈亦人教授认为《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一部疑难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中医之魂,学好《伤寒论》是成为名医的必备条件”[1]。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历代名家以伤寒经方治疗各类疾病的优秀案例,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树立专业信心,认识到学好《伤寒论》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去钻研、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终身学习《伤寒论》的思想。

2 精析条文,加强辩证思维训练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临床辨证分析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伤寒论》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的临床专著,是对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传统“填鸭式”的脱离临床的教学方法,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会怀疑《伤寒论》经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在《伤寒论》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教师除了要善于发掘、分析、总结原著中的辨证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外,还要突出《伤寒论》的实践性,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学生的临床实践相结合。所谓“六经铃百病”,《伤寒论》建立了六经辩证理论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六经病的基本要点的前提下,学会以六经的分型论治来对疾病进行判断。但是,由于条文的杂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思绪紊乱、把握不住要点、无从下手的问题出现,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引导学生对条文、疾病的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条文的分析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排除法,如“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条文23),可排除少阳、阳明病的可能,“不呕,不渴,无表证”(条文61),来排除三阳病的可能。其次,同样一个症状,要联系前后,分析它的病机,如《伤寒论》中多处都有“喘”的症状表现,在讲到麻杏甘石汤证时,可以联系前面讲的麻黄汤证中的喘,不同在于麻黄汤证是“喘而无汗”,麻杏甘石汤证是“汗出而喘”。再者,对于病机的分析,常常要联系到病邪的特点,如水饮之邪,其性质是变动不居的,常常会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侵犯人体周身,所以,在讲到小青龙汤证时,可以据此引申出它的症状,可以累积上、中、下三焦,犯在上焦可见到“咳、喘、渴、噎”,在中焦可见到“干呕”,在下焦可见到“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另外,在《伤寒论》中,还有一些对偶的病证出现,如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都为太阳表证,它们的区别要点在于桂枝汤证是有汗出,麻黄汤证则为无汗出,而桂枝加葛根汤与葛根汤,二者都有“项背强几几”的症状表现,但是桂枝加葛根汤也叫“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在于有汗出,葛根汤也叫“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相对应的是无汗出。

教师的临床积累对教学联系实际非常重要,任课教师应当坚持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通过自己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加深对医案以及《伤寒论》条文理法方药的理解,纠正对《伤寒论》中一些不合乎临床实际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对《伤寒论》学科的学习信心,将自身临床感受同学生分享,使学生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3 研读文献,背诵条文

《伤寒论》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书,自成书以来,书中不少内容经历代众多医家反复研究,仍有不少争议之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过性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书中精华,所以,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历代医家的相关文献,学生只有在研读文献、理解、熟读、背诵条文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去运用书中知识,进而做到信手拈来,正如岳美中教授所说的:“ 就以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来说吧,如果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成了有源头的活水,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熟能生巧,别有会心[2]。”而且,这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一个方式。

4 灵活教学,学以致用

对于《伤寒论》而言,若仅以单一、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教学,难免会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也容易导致学生一知半解而无从着手于临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并且适当地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在课堂中,学生的听讲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5分钟,在这15分钟之后,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或者引入音频、视频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方式而言,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或者,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提前安排好内容,让个别学生上讲台讲课,教师则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补充重点难点解析。而《伤寒论》毕竟是来源于临床,也最终要作用于临床的,正如刘渡舟、陈亦人、刘炳凡、邓铁涛等十余位中医名家提出的观点所言:“伤寒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能正确指导外感疾病和各种杂病的诊治,更重要的在于能培养、提高学生的辨证论治能力[3]。”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够从临床的角度讲解条文,不但可以让条文变得通俗易懂,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再者,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或者医家的临床经验和中医体会,介绍自己在临床中关于方证的加减运用,或者是一些生动、典型的病例,以增强学生的临证能力。案例式教学可以针对有关方证,选择古代或近现代比较典型的医案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整理和挖掘的过程中学习各家名医的辨证思维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是调动的自身的积极性,将学生自身经历和体验溶入到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是一种完全个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中医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是一项进行早期训练的有效措施,很好地弥补了《伤寒论》临床实践基地不足,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时常脱节的缺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伤寒论》的辨证思路运用于临床,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里,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临床实践中,亲自对病人进行四诊合参,自行分析、归纳、诊断、用药,而教师则针对学生的辨证论治过程进行点评、启发,如此,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临床实践中,以期在反复学习、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思维能力能够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

[1] 耿建国.《伤寒论》教学思路探讨[J].北京中医,2005,24(5): 305-307.

[2] 于景宏,王明杰,邓铁涛,等.关于加强中医院校《伤寒论》教学的建议[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39-40.

[3] 徐姗姗,成玉,刘杨.秉承传统,弘扬经典——浅谈《伤寒论》教学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6-68.

Experienc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s one of the four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s a work integrating the theory,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prescriptions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hose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values have been held in esteem by TCM scholars. During ou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we hav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as follows: Building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developing learning interest; mak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and strengthen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training; reading relevant documents and reciting the contents;offering flexible teaching and applying what one has learn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eaching methods; experience in teaching

G42

A

1008-1151(2016)04-0111-02

2016-03-11

符标芳(1985-),女,海南琼海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助教,硕士,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伤寒论教学工作。

谢阳姣(1975-),女,湖南桂阳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副研究员,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教学及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条文伤寒论中医学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文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