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班主任行为的基本原则
2016-04-14钱淑云
钱淑云
公平:班主任行为的基本原则
钱淑云
班主任是否具有公平素养,是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能否够落实的关键。公平是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原则,其本身就是教育的内容。但是,公平并不是平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树立平等理念,面向全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日常相处,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处理学生问题,赏罚分明,因材施教。班主任公平,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形成。
公平;尊重;因材施教;和谐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成人,还要创建一个好的集体,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长德性的良好环境。班主任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效。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作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指导者,班主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热爱教育、掌握规律、知识渊博、教学熟练、探索创新、终身学习、真诚友善等等。其中,笔者认为,公平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行为原则。
一、何谓公平与班主任公平
《管子·形势解》:“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无不载。”公平,中国传统自古有之,意为公正、无私、平等、不偏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公平,现代公民社会追求公平。公平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是否具有公平素养,是教育活动中教育公平是否能够落实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教育活动中,对来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的学生,对自身智力、性格、情趣方面相异的学生,班主任应该能够一视同仁,不以个人好恶来对待;能够正视差异,且是非分明、真诚客观地与学生相处;能够面向全体,公平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依赖与尊重,同样的鼓励和期望。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班主任的责任,也是班主任核心素养中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了。”我们不难理解班主任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不难体会家长们对于个别班主任的无奈与反感,也不难发现班主任公平素养缺失所存在的问题,比如配备班级小干部的“任人唯亲”、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处理学生问题时的是非不明、和家长沟通时表现出居高临下的不尊重、个别班主任重私利的形象败坏。
二、班主任公平的特性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课堂上,班主任是学科教师,组织教学,循循善诱;课余生活中,班主任是母亲,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学生犯错时,班主任是医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课外活动时,班主任是伙伴、是榜样。
班主任角色是多样的,师生关系随情境而发生变化,这也使得班主任的公平体现出关系性、教育性和灵活性。
1.关系性。
公平本身就是处理利益的原则。班主任公平地面对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与不同家长的关系、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将公平视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中度”。孟子也提出“中庸”的理论,即懂得适当其时又恰如其分地行事,从而得到恰到好处的结果。行中庸之道,就是在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相连的关系中不偏不倚地为人做事。明朝方孝孺《杂铭》中言:公其心,万善出。一个公平的班主任,他会善意地对待周围的一切,关心落后学生的学习与心理状况、关注成绩优异学生的情绪与行为表现、调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尊重家长与其他教师,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保障并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2.教育性。
教育者本身就是教育的资源。班主任公平,本身直接构成教育的内容。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本身便是最好的示范。让学生选择公平无私作为生活准则,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到为人处事的公平无私。学生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总是充满许多美好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也奠定了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努力追求道德公平的心理基础。夸美纽斯说:“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除了能言善辩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能言善辩者;除了道德的笃敬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道德的笃敬者。”那么我要说,除了践行公平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公平的人。
3.灵活性。
灵活性意指公平处理学生问题时的方式方法,须是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的差异,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掌握。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实质的公平,不拘泥于形式的公平,也就是说,公平并非平均。
三、班主任公平的意义及达成
上海师范大学曾对4500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认为“公平”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职业品质,92%的学生认为“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陷。对于班主任而言,公平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那么,公平该如何达成呢?
1.树立平等理念,面向全体,充分尊重。
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强调了“无歧视”原则:所有的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因此将儿童视为平等的人格主体给予尊重,是当今世界普遍性要求之一。不尊重、不平等、不公平的教育是反教育,甚至是反文化的。班主任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使命感,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平的勇气。
2.师生日常相处,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我们的教育却用同一把尺子衡量着所有学生。有的学生被赋予“机灵、乖巧、聪慧”的光环,有的学生被贴上“木讷、捣蛋、笨拙”的标签。凡是把差异变成差等的举动,其实都是一种暴力。班主任公平即要做到爱无差等,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寄予每一个学生合理的期望、给全体学生公正且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3.处理学生问题,赏罚分明,因材施教。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叶子尚且如此,何况是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思想感情的人呢?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在主持公道的基础上,要了解、理解不同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要灵活、有针对性地处理。也就是说,公平的实现是与教育技能分不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平是对因材施教这个教育原则的另一种论证。总之,公平应该倾注在和学生相关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课堂提问,轮换提问对象,人人参与;找学生谈话,面面俱到,客观而体贴;编排学生座位,公正有标准,不厚此薄彼。
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总是能够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与之形成基于公平的一种人际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生活中不能感受到公平的存在,那么他很难建立起公平的信念,也很难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践行公平。所以班级里的公平虽然涉及到的不过几十人,可是它却是社会公平的雏形和起点。
公平,是班主任教师伦理生活的重要原则,是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第一要义。在奉献、求真、创造、发展的教育生涯中,让我们追求一种艺术的、道德的、有价值的公平人生。
[1]苏霍姆林斯基.关心孩子的成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G635.1
A
1005-6009(2016)50-0009-02
钱淑云,南京市葛塘中心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高级教师,首届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