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跨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简单图像奥秘”影像艺术展评
2016-04-14王楠楠
邵 亮 王楠楠
不简单的跨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简单图像奥秘”影像艺术展评
邵 亮 王楠楠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在这样的文化语境当中,在艺术与科学之间进行对话,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文化交融或相互激发,是许多当下的创作者和艺术关注者共同在探讨的热门话题。无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注入科技元素,实现艺术的多方跨界,这已经成为当今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Editor’s not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rrent forms of art are ever changing. In such a cultural context, how to realize the dialogue between art and science 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mutual inspiration between art and technology is a hot topic that many artists and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art have been discussing. In any cas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current art development to integrate technological elements into artistic creation so as to realize inter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art.
鲁晓波 敦煌全景
2015年12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影像工作室T_ MArt年度影像艺术展——“简单图像奥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清华美院教师邓岩先生策划,共展出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不同国度的20位艺术家的45件作品,展出作品主要划分为科技影像、物质影像、生命景观、影像中诗歌、景观影像、建筑形态、电影美术、时尚影像、音乐表演等9个板块。
本次展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影像艺术展览,而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摄影专业的一次跨学科、跨领域的图像实验交流尝试。其旨在利用不同领域对于图像影像“需求”的视觉呈现,寻找各学术领域的价值互补可能性,从而创造出更加有效的价值思考共同体。①与一般展览相比,本次展览最显见的一个不同之处,或许是参展者身份各异;事实上,在本次展览当中,一般意义上的画家、摄影师只占了参展创作者的一小部分,一半以上参展者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媒介”艺术家——他们分别来自文学、音乐、科技、生命科学等不同领域。参展艺术家工作领域的不同,彰显了此次展览的主题:“以‘图像’‘影像’为媒介,以存在视觉景观判断为线索,力求通过各领域对于‘图像、影像’功能需求的差异及变化,寻求新的视觉判断、思考方式的跨领域转换,创造新的视觉可能及全新的思考出发方式。”②
Geoff Ang 时尚片子
Nick Brandt, Big Life Foundation 1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与技术发展同步繁荣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从其诞生伊始就与科学技术之间血脉相连。新媒体艺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在实质层面看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可谓是艺术与科技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艺术的诞生使艺术与科学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或者说丰富起来,由此,“跨界性”与“科学性”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陈凯 Untitled
陈凯 Untitled
陈凯 Untitled
邓岩 Watermelon is dropping
邓岩 In a right place
艺术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使更多的科学成果以艺术的方式呈现,更多的艺术作品借助科学手段来表达。此次展览所展出作品《细胞》的作者祁海,是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细胞免疫研究,其展出作品是关于微观细胞活动的一段影像截取,作品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艺术处理,但在一个艺术观看的角度上,它却焕发出一种特殊的意义。在搞细胞研究的学者的科技视野当中,这样的图像原本与艺术解读无关,但当这样的影像脱离纯技术的情境,而放置在美术馆中,它事实上焕发出了新的文化意义。这并不应该仅仅用“艺术观众对科学的无知”来简单结论,事实上,它表明一旦人们可以因为某种原因超越一般的功利性语境和实用性解读,图像的意义就可以在艺术中变得更为活跃有趣。实际上,这个作品是一个科学家利用图像对他个人研究状态同时也是其生存状态的一次直呈,借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科学研究。在这样的呈现当中,科学意义的图像已经得到了巧妙的重构。
邓岩 Unlimited
祁海 细胞
在艺术与科技对话的另一个角度上,李天元,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也正在从长期从事的传统的架上绘画创作中推演出全新的探索形式。他此次展出的作品《皮肤 - 雾霾 - 12小时北京》打破了以往的创作形式,呈现的是他拍摄的显微镜下的雾霾颗粒。作品表达的完全是一个具有很深绘画功底的艺术家对于科技,对于人类肉眼不可见的一些特殊景观的好奇与感受。对于细微颗粒物的特殊敏感和特殊关注,同时印证了当代信息视野对于微观事物的关切和担忧,在这个意义上,李天元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技术意义同时获得了有力的强调。
由于新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所以许多新媒体艺术作品需要艺术家掌握过硬的技术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李小黔的《3D图像》利用3D摄影拍摄而成,需要极高的技巧才能把非常复杂的阿拉伯伊斯兰图案呈现为一种细节高度清晰的摄影影像。本件作品的与众不同,一是所拍摄内容的极其复杂性,一是它在艺术构思当中进行技术介入的方式,完全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整个世界的观看方式。九零后艺术家周倩楠的《Mermaid Can》虽然以录像的形式进行呈现,但这实际上是一件兼具装置、行为艺术特征的作品,相关影像使用投影机用超短焦距背投而成,作品中显示的标本是她在中国、美国、法国博物馆搜集拍摄的。艺术家创作此作品的意图不是纯粹的影像数据搜集,也不是传统的艺术审美,而更多地来源于一个九零后对于生物细节的特殊关注,这种创作方式与意图被呈现出来后,在我们观者的眼中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景观。
此次展览是“跨界性”的,这一是体现在展出作品涵盖内容与表达方式的跨界,二是体现在艺术家不同工作领域和国度的跨界。来自美国的当代艺术家Jim Ramer的参展作品《PENN》整幅作品都以一种反转的形式呈现,正片是他在北欧极地拍摄的,通过Photoshop反转得出所展出作品。按照作者的意图,这实际上是在用作品探讨一种“物极必反”的状态,作者通过图像进入到这样一种物质探索中,通过作品呈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思考。同样来自美国纽约的艺术家Bobby Davidson的作品《Principia》最重要的意义是呈现了一个驻留在西方大都市的艺术家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状态对于身处大洋彼岸的中国观众而言既有部分的熟悉,更有诸多的陌生,这是一种跨文化图像带来的特殊思考。而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图像又构成了一种超越普通语言的信息交流媒介,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图像本身的价值又是可以超越国界的,我们可以感知到图像传达的过程,感受到影像的声音与色彩,当我们尝试着以一种更加深入的目光投入起初可能并不熟悉的图像,某种共鸣就会产生。如果开始我们就以简单的内容读解去对作品下定义,不论是对观众、艺术家还是作品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在当代艺术多元互动的语境之下,那种单向度的读图模式也早已是不合时宜的。
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邓岩的《Watermelon is dropping》《In a right place和《Unlimited》,是他去美国做交流时构思的一套作品,它们尝试着以一种视觉的方式对物质的可能性进行思考,实际上照片中的每一个物质个体都有它自己的逻辑性,作者所做的,就是在不破坏事物原有形态的基础上使它发生某种感知上的变化。在创作者看来,作品中的每一个物体都有自我表达的能量,作品本身存在着一个内在的逻辑,它会促使思维的惯性与个性之间相互冲突和激发。由此,创作者并不希望观众认为这些作品“仅仅是一些照片”,在创作者看来它更像是一个具有空间的“雕塑”,之所以用图像的方式对这个空间进行呈现,只不过是因为在某些时刻,反思式的照相方式甚至会比简单的三维构型更为有力。
就如策展人和创作者之一邓岩所讲,“简单图像奥秘”这个展览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呈现一种制图景观,寻求新的视觉思考方式,从而带来新的视觉体验。而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这种更新的视觉体验和不断更新的技术信息条件当中,原本或许简单的图像,就呈现出并不简单的文化意义了。
注释:
①本段文字来自本次展览前言介绍。
②同上。
邵 亮: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
王楠楠: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Remarkabl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A Review of “Mystery of Simple Images” Video Art Exhibition
/Shao Liang and Wang 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