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6-04-14唐梁英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
唐梁英 阳江市中医医院 529500 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
辨证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唐梁英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法,联合运用电针;对照组采用脑复康、丹参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行静脉点滴;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刺;辨证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其中以脑梗死最为常见[1-2]。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多数中风患者在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缓解后,在缓解期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肌肉痉挛或肌肉萎缩、偏瘫、失语、失认等。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中医的针灸、按摩等,尤其以针刺疗法为患者广泛接受[3-5]。针刺疗法可疏通经络、使痰浊瘀阻畅通,达到快速治疗疾病之目的。笔者对针刺在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病例来自于2010 年1月~2015年3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22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男83例,女37例,年龄48~75(62.0±12.1)岁;病程11~18(15.0±2.4)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8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39例。对照组102例,男69例,女33例,年龄50~71(60.2± 11.1)岁;病程12~19(16.1±2.8)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66例,出血性中风患者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6]。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半身不遂:根据病位的不同,分阳缓阴急、阴缓阳急两种情况。下肢足外翻、上肢能伸不能屈属阴缓阳急,在上、下肢的阴经用补法加灸,阳经用泻法;下肢足内翻、上肢能屈不能伸的属阳缓阴急,上、下肢的阴经用泻法,阳经用补法并加灸。阳经的穴用曲池、外关、肩髃、臂臑、环跳、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等,阴经的穴用极泉、尺泽、曲泽、孔最、间使、内关、血海、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太溪、商丘。在选穴考虑关节病位,当以前臂的穴位为主;而肘的屈伸活动受限时,当以上臂穴位为主。②失音、失语:选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上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阿是穴、通里等。③口眼斜:选地仓、颊车、阳白、四白、迎香、合谷、内庭等。④便秘:选双侧水道、归来、支沟、丰隆等。
均取捻转泻补、行针1 min后,加用6805-2 A型电针,脉冲电流,每分钟跳动120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2.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脑复康250 ml,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行静脉点滴,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疗效评定标准。即采用记分法,主要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基本治愈为>85%,显效为>50%,有效为>20%,无效为<20%。
3.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中风后遗症多是指在中风急性发作期后,机体尚未完全康复,形成了一个短期或慢性长期的疾病病理状态。按照现代医学认识,中风后遗症多因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脑外伤等留下的后遗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精神意识障碍等。中风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高糖、高脂饮食的过度消耗,同时又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应激事件的增多,以及体力劳动的相对减少,导致人体津液运化失常,痰浊内生,从而诱发本病。因此,中风病后遗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针刺疗法由于操作简便,效果优异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也越来越受到患者和研究者青睐和关注。
在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刺研究中,临床工作者也针对其特色和优势进行了广泛探讨。如王瑞峰等[7]釆用颞三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50例,结果治愈率为62%,显效率为26%,好转率为12%。姜方建等[8]运用抽提法针刺顶中线、顶颞前斜线治疗3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3.75%。本研究针对中风后遗症病证不同的临床表现,依据其发病特点和部位,采取不同的相应疗法,研究发现,依据其不同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不同针刺方法,选穴依据阴阳制衡原则,分别采取补泻手法,并与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等取穴原则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5.0%,明显高于以上研究报道的有效率,同时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该方法与临床常规西药治疗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由此提示,辨证针刺法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能较好的发挥中医针刺治疗的优势,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班东林.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研究综述[J].中医药学报,2013,41(2):112-114.
[2]龙桂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22-23.
[3]刘雅玲,施土生.针刺风府哑门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6,22(1):33-35.
[4]吴何潮.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3):286-287.
[5]杨桐,王丽波,王滨,等.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108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31(3):33-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1.
[7]王瑞峰,王新明.颞三针为主治疗中风偏瘫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2):12-13.
[8]姜方建,周武,姜小峰.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598.
(2015-10-12收稿/编辑杨继峰)
·书讯·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