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
2016-04-14吴钱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541002桂林市崇信路46号
吴钱红 阳 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541002 桂林市崇信路46号
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疗效观察
吴钱红阳媚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541002桂林市崇信路46号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自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2、IFN-γ和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2、IFN-γ升高更明显,IL-4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穴位自血疗法;IL-2;IFN-γ;IL-4;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为“隐疹”。现代研究证实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细胞免疫介导的皮肤疾病,其皮损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反复发作6 W以上称为慢性荨麻疹[1]。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抗组胺药是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方法,但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自血疗法是传统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能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反应,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调理人体内环境[2]。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采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中医科和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瘙痒和反复发作的风团,病程持续6周以上。通过数字表法按相应的编号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6.0±6.5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1年,平均20.0±6.5周;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35.0± 5.9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48周,平均22.0±8.1周。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临床上无明确病因;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药;3个月内未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患者知情同意。
1.3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应用抗胆碱能制剂、β-受体激动剂、镇静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药物停药时间<4周者;其他类型荨麻疹如皮肤划痕症、物理刺激引起的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遗传血管性水肿及有其他明确原因引起的荨麻疹(药物、感染等);合并心、肺、肝、肾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参加其他药物研究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因各种原因不能积极配合者。
2 治疗方法
2.1观察组采用穴位自血疗法。方法:使用5 ml注射器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4 ml,不做任何处理,常规皮肤消毒后立即注射到该患者曲池、血海穴(双侧交叉交替取穴,如第1、3天取左曲池、右血海,第2、4天取右曲池、左血海),每穴注射2 ml,每天1次,每周连续4次,共4周。
2.2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 mg/片),每日1次,每次1片,连服4周。
2.3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3 ml,标本离心后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血清中IL-2、IFN-γ、IL-4的含量。IL-2 和IL-4试剂盒购自武汉蓝恒生物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00641、01012;IFN-γ试剂盒购自上海研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由本院检验科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1症状评分标准(自拟)根据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和风团直径进行评分。瘙痒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分别计0、1、2、3分。轻度: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可忍受,对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一定影响;重度:不能忍受,明显影响生活、工作和(或)睡眠。风团数目按0个、1~6个、7~12个、>12个分别计为0、1、2、3分。风团直径按0、<1.5 cm、1.5~2.5 cm、>2.5 cm分别计0、1、2、3分。
3.2临床疗效评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评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进步:疗效指数为30%~59%;无效:疗效指数≤29%,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
3.3.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3.3.3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2、IFN-γ、IL-4的比较见表3。
3.3.4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均行血压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测定,并做ECG检测,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
组别 n 瘙痒程度(分) 风团直径(cm) 风团数目(个)观察组 40 治疗前 2.12±0.50 2.35±0.61 2.49±0.35治疗后 0.94±0.19① 0.91±0.21① 1.08±0.23①对照组 40 治疗前 2.20±0.46 2.29±0.49 2.52±0.43治疗后 1.01±0.48① 0.95±0.66① 1.14±0.47①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2、IFN-γ、IL-4的比较 (pg/m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2、IFN-γ、IL-4的比较 (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组别 n IL-2 IFN-γ IL-4观察组 40 治疗前 1.51±0.61 5.12±0.85 51.15±35.21治疗后 3.26±0.50①③ 27.34±10.58②③ 22.14±14.54①③对照组 40 治疗前 1.48±0.57 4.99±0.86 50.36±36.21治疗后 2.39±0.49① 15.81±12.13② 34.31±26.42①
4 讨 论
慢性荨麻疹(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风团反复发作伴剧烈瘙痒为特征,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此病在中医称为“瘾疹”,其病机为气血壅塞,化热生风,气血失和[5]。由于病因复杂,目前临床治疗仍然以控制症状为主,第二代非镇静的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6-7]。但抗组胺药物主要是针对慢性荨麻疹的病理过程治疗,并未纠正机体过敏状态,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控制复发[8]。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的发生还可能涉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中Th1/Th2失衡所致免疫功能紊乱与其发病的关系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Th1细胞分泌白介素(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等,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9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9]。调节内源性细胞因子平衡可能影响、控制疾病的进程,进而达到治疗效果,故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是预防、减少复发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和趋势[10],但是目前诸如注射Th1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过继免疫治疗、阻断刺激分子、修改和加工变应原等治疗多数尚处于实验阶段,确切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穴位自血疗法是抽取患者自身血液注射到穴位当中,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此方法可充分发挥穴位和自血治疗的双重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和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验证[11-13]。但该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对免疫功能的调整是其主要作用之一。自血疗法能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起到非特异性脱敏作用[14]。还能使局部毛细血管系统中的电解质浓度和分布产生变化,减少局部的渗出和炎症,从而改善临床症状[15]。近年来研究认为,穴位自血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了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影响血清中炎性介质前列腺素D2和白三烯B4代谢,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为临床上采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6-19]。
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荨麻疹发病与IL-2、IFN-γ、IL-4水平具有相关性,IL-2、IFN-γ、IL-4等指标变化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临床疗效与地氯雷他定相当,但自血疗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4含量,并可提高IL-2和IFN-γ含量(P<0.05或P<0.01),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优于地氯雷他定(P<0.05)。研究表明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慢性荨麻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有关。
参考文献
[1]詹姆斯.伯杰.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10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4.
[2]杨庆镗,陈云龙,张永平,等.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IgE、IL-4与IFN的影响[J].光明中医杂志,2011,26(12):2482-2485.
[3]张学军,何春涤,陆洪光.皮肤性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5]梁凤兴.养阴清热方合西药治疗阴虚火旺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4):58-59.
[6]郝飞,钟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思考[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1):2-5.
[7]唐利,惠坤,李承新.EAACI/GA2LEN/EDF/WAO荨麻疹指南:治疗[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9):871-886.
[8]夏永华,李敏,刘冬,等.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3):277-279.
[9]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4(5):136-137.
[10]王美燕,郑昭珲,柳根杜.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评价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7(3):182-183.
[11]吴妍静,张理梅.论自血疗法在皮肤病中的运用及发展[J].光明中医,2008,23(10):1457-1458.
[12]杨道秋,姜岩峰,张媛.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1):38-40.
[13]雷喜荣,周洁仙,丘红.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67-68.
[1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4-167.
[15]李素荷,何新芳.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69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10):66.
[16]陈云龙,陈文峰,林阿丰,等.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及对B淋巴细胞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3):61-62.
[17]黄永华,李其林,盛文婷,等.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D2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8-19.
[18]钟天荣,钟焕华.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370-3372.
[19]张军,刘成凤,张光成.润燥止痒胶囊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4):567-569.
(2015-11-20收稿/编辑陈明伟)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课题(编号:Z2013298)
中图分类号:R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