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评判

2016-04-13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杨 凡(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中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评判

杨凡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电视作为最贴近大众的传播媒介是后现代主义扩张的重要载体,因此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具有微妙的关系。文章基于对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表征的解读,对后现代语境下该类电视节目的价值进行了评判,目的在于促进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节目;后现代主义;价值评判

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标签,并且不可避免通过电视节目表现着这种特征[1]。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在电视领域的积极渗透,通过为电视节目创作提供宽松的环境以及为观众提供双向交流平台,使现代电视荧屏不断丰富,特别是在电视娱乐节目方面,通过塑造浓重的娱乐化氛围,给广大电视观众奉上一部部视听盛宴。因此被誉为“拯救电视的灵丹妙药”的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娱乐综艺电视节目中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支撑力量[2]。但同时应注意到后现代主义不仅对电视娱乐节目产生了积极作用,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小觑,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指引下的电视节目商业逻辑,对电视娱乐节目本源价值的消解,必然会对我国娱乐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对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后现代主义价值客观冷静评判,有利于此类电视节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创造出高品质电视娱乐节目,丰富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中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表征

由于音乐的感染力与普遍性,音乐电视以电视手段和音乐内容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提倡图像切分的重要特性,因此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往往可以通过集多种艺术之专长打造极具个性思维视听形式,从而成为后现代式电视节目的重要代表。而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和后现代主义的特殊关系,使当前的电视节目在后现代语境的风暴中进一步显示出娱乐至上的现象,而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在这一娱乐风暴中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表征,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无深度的平面化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也是造成新时代审美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反映到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主要是节目数量极大丰富,但是从精神维度来看却缺乏足够的深度。首先,后现代主义的正向价值值得肯定,但是其虚无主义人文价值的负面作用也必须要引起媒体界的深入反思。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强调消费娱乐,从而导致审美层面的智性愉悦成分缺乏,审美的深度明显不足,造成了节目审美价值的淡薄。正如北大著名学者王岳川认为的那样:“以传媒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宁要世俗不要理想、宁要欲望不要情怀、宁要宣泄不要升华的艺术,一种反美学、反文化的艺术。”[3]在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流行音乐占据主导地位,高雅音乐极为鲜见就是节目审美价值较低的最为直接的证据。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后现代语境的影响,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大众审美的标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美学标准被新奇与特殊所取代,节目受众在审美与审丑之间游荡,价值尺度也变得模糊和随意。上述现象造成的后果就是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远离精神娱乐与思想价值,逐步沦为缺乏信仰的身体狂欢。

第二,后现代语境下,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具有显著的消费性特征。随着人类步入消费社会,消费的价值取向在促进审美泛化的同时也在逐步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因此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化产生与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后现代语境下,消费一切的观念也对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基于消费理念,草根可以依靠真人秀节目一夜成名,同时节目理念也在鼓励这种“人人可以在音乐上获取成功”的思想,这种节目的符号化消费特征是否有利于艺术发展值得业界深思。其次,窥视欲消费是此类电视节目的又一重要特征[4]。无论是《中国好声音》中关于李代沫的同性恋传闻,还是《我心唱响》中王帅与菲菲的感情纠葛,这种隐私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的同时也提升了参赛选手的人气,而生产商也可以获得足够的利益,可是获利各方似乎并不在意节目的艺术和精神价值是否受损。最后,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认为视觉是真实性的自然表述,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影像的真实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真人秀中的“秀”与“真”是一对矛盾,而节目制作方和观众往往更看中“秀”。因此,虽然节目的出发点是真实展示参与者的实际状态,但在后现代语境下,这种真实只是人为创作包装的一层光鲜、自然的外表。

第三,节目样式的拼凑性与平民化。后现代主义强调拼贴组合,因此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不讲究完整统一的结构,板块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整个节目完全靠拼凑支撑起来。这种节目结构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多种艺术形态塑造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而由此造成的节目复制,衍生出的复制之复制也是节目生命力短暂以及艺术性缺失的主要原因。从另一角度来看,此类电视节目的拼凑性促进了节目构成的丰富,并日益体现出平民化的节目风格。无论是参赛选手的平民化、节目互动的平民化还是主持风格的平民化,无不体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审美泛化现象,参与者与观众以真人秀节目为纽带共同营造出一股全民娱乐的风潮。与此同时,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也通过视听语言消解了传统审美的独一性,使观众最终沦为节目的隶属品。

二、后现代语境下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积极意义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带来了电视领域的多元化,这无疑给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尤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以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的这一特征可以给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带来诸多福音。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使尊重个体意识的主张得到充分尊重,这无疑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后现代主义在电视领域的渗透,提升了以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电视节目创作思维,这无疑为电视工作者进行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适宜的思想环境,更有利于电视工作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其次,从电视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权威的突破有利于电视节目的丰富。尤其是电视娱乐领域,近年来仅仅在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上就产生了音乐选秀、音乐游戏等多种节目形式,对娱乐节目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被激发出来,这也促使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依靠现代科技呈现给观众更多的视听盛宴。

崇尚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和主要表征,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播资源的社会化分享,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心地位和把关者角色逐步弱化,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前所未有地掌控了公共话语权[4]。首先,后现代语境下,普通大众成为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角。此类节目的共同特征是对参与者门槛的降低,任何职业、任何年龄的公众都可以参与,因此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开放性平台。此外,普通公众成为真人秀的主角还表现在多媒介条件下节目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节目实时互动,并充分表达自己的好恶与意愿。其次,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不仅表现在追求标新立意的自由式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因此更加关注本身在社会中的价值。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中心论的消解,转而将注意力转向边缘声音,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社会的边缘与弱势群体日益成为关注的中心。在我国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这种关注焦点的转变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就必须对社会上的边缘弱势群体予以充分关注,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这种边缘关注意识在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也有诸多体现,例如为失去双亲的孤儿实现梦想、为平民歌手提供机会都是这种意识的深切表达。这种关注的积极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为当事人带来希望,同时也能为处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带来一丝鼓舞,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三、后现代语境下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负面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追求以及消费因素催生的文化直接性在消解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同时让文化的品味和审美价值不断降低,这也给电视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应用和享受后现代主义正面价值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并限制其负面作用。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不断渗透,“一切皆图像”等消解元素不断造成人类正面价值的模糊与遗忘。在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这种消解体现在通过不断的复制以及复制之复制,导致新作与原作之间关系的改变,在不断地复制中,原作核心地位被消解殆尽,进而让位与艺术品的展示与消费功能。这种消解正如王尔德所言:“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在消费至上的社会中,观赏本身就是消费的重要构成,而观赏本身也通过消费行为完成了身份认同的构建。也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在对传统价值消解的过程中也不断降低了节目本身的审美价值。因此后现代语境下,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表层审美的创造,消弭了艺术的本真价值。

后现代语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场所。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文化视觉化倾向十分明显,但是电视真人秀节目带给观众的愉悦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家园,而是处于高节奏都市生活压力下的一个虚幻的避难所。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消费语境,观众通过猎奇与窥视欲的消费实现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因此节目本身不再是激励人们的斗志,而是通过娱乐给人们以梦想和精神寄托,使人们通过这种幻想,暂时掩盖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和艰辛,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某种慰藉。

对快乐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如果抛开其对电视文化的作用,则可以认为这是电视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重要原因。巴尔特将产生与观众和文本联系中的快乐分为“小乐”与“狂欢”,而狂欢的主要特征是不用意义与言语表现,特别是后现代语境下的狂欢,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真实以及对真理追求之外的身体愉悦表达。狂欢具有不可否认的强烈感染力,在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狂欢中,演员与观众的天然界限被模糊甚至消解,在这里对所有的一切都进行了重构和同化。例如,在《我是歌手》里歌手与现场观众甚至荧屏前的观众都流下泪水,就是这种狂欢的表现[4]。这种基于身体应激性的狂欢,虽然带给观众片刻的愉悦和一定的精神慰藉,但是部分缺乏理性的观众沉浸其中,还是难以避免对其意志的消解。总之,后现代主义真人秀对当前名利的追求容易使社会滋生享乐主义、崇尚功利性的价值,并最终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影响,而电视也成为这一影响的主要载体。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无疑最为明显。考虑到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这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无论对节目本身、广大观众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表征进行深入解读,并对节目价值进行评判,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和思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良慧.电视真人模仿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为例[J].新闻世界,2014(4):63-64.

[2]叔翼健.从真人秀节目看电视文化奇观[J].新闻知识, 2012(8):23-25.

[3]周宪.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231.

[4]冯琼.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转型路径初探——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现代视听,2013(7):41-45.

[5]屈斯薇.论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突围之道——兼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J].现代视听,2013(9):50-53.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083- 03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杨凡(198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塔鲁斯金音乐后现代主义叙事的逻辑与内涵
历史背景下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话语之于中国文论研究的理论弊端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