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话语之于中国文论研究的理论弊端
2016-02-26
学术界 2016年10期
后现代主义话语之于中国文论研究的理论弊端
段吉方撰文《理论旅行与话语归置:中国当代文论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批判》指出,中国当代文论界对后现代主义从一开始就体现了整体接受的特征。这种整体接受的现象现在看来对中国当代文论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生硬的理论催生。在对后现代主义话语的整体接受中,更多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标签化,什么内容的研究都可以往后现代主义上靠。催生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旅行中的各种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话题和话语,造成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滥用。其次是理论研究跨界现象明显。理论跨界的一个不好后果就是学理性的丧失,造成真正围绕具体文学理论批评与后现代主义学理研究的作品不多,精品更少。最后是理论的“强制阐释”特征突出。当我们将后现代主义话语应用到某些问题研究之中,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效果:不是文本本身具有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或者说某位作家是后现代主义的风格,而是我们在文学文本研究中强制说成他或她是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文论研究不但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语境,而且造成了思想话语空间的混乱、空疏、简单和重复;不但忽略了真正的后现代主义的问题研究,而且使后现代主义研究本身也成了中国当代文论界的一大问题,造成一种颓败而且强横的逻辑循环,形成一种思想的板结状态和一种“理论腔”。
摘自《上海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