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思想研究综述
2016-04-13刘德军王艳芝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刘德军 王艳芝(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思想研究综述
刘德军王艳芝
(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思想的研究渐入高潮。文章分别从习近平的反腐思想、外交思想、党建思想、社会治理思想、国防军队建设思想以及文化建设思想等方面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同时提出要从加强文本研究、比较研究和对习近平思想研究的系统化等方面来使学界对习近平思想的研究更趋深化。
关键词:习近平;十八大;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思想的研究渐入高潮。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习近平”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得相关论文近3000篇。这些论文分别从习近平的反腐思想、外交思想、党建思想、社会治理思想、国防军队建设思想和文化建设思想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现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做一综述,希望能收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对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研究
十八大以来,对习近平反腐思想的研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反腐的必要性、反腐的措施以及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特点等方面而展开的。
(一)对反腐必要性的论述。学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角度,分别是从国家的兴亡、当前大局和历史警戒、权利的自身特点而展开。
第一种观点主要从国家兴亡的角度论述反腐必要性。其代表人物是张远新,他在《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探析》一文中指出:“腐败现象是入侵和破坏党和国家肌体的病毒,反腐倡廉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事业兴衰,反对腐败则国家兴盛,包容腐败则国家衰败。一,反腐倡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问题越严重,必然亡党亡国。二,反腐倡廉事关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三,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腐败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若不能有效地制止腐败,势必破坏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1]
第二种观点则是从当前大局和历史警戒角度来论述反腐的必要性,而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平一教授则是主要代表,他论述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提高到事关国家、政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促使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怀揣忧患意识,阐述了历代王朝兴衰更替及苏共亡党。腐败不除,民心不服;腐败问题不解决,势必亡党亡国。”[2]
第三种观点则从权利的角度来阐释反腐的必要性。张书林认为:“第一,从源头探寻腐败发生机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拥有权力,是腐败的肇始,权力成就腐败,没有权力,谈不上腐败。权力没有把握好,腐败就顺其自然了。第二,制度的内在特征,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倡廉才能取得成效。科学地反腐倡廉,必须靠制度、法治和规范,唯有制度能‘靠得住’。所以,权力的监督控制,必须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上、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
(二)关于习近平反腐的措施。学者们对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有的论述较为全面,有的从制度体系建设角度,有的从权利角度,有的从反腐倡廉的价值取向角度等等,来论述习近平的反腐措施。
江南大学的王平一教授关于反腐的措施论述得较为全面,主要从十个方面展开,一是“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是“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三是“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据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四是“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严格的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五是“改革党的纪律机制,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改进巡视制度,逐步完善体制及机制”;六是“借鉴历史上廉政文化的宝贵遗产,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据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七是“改进作风,净化政治生态”;八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九是“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十是“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2]
张书林则侧重于从制度体系的建设的角度来分析习近平反腐败的措施:“第一,实现制度反腐的全覆盖。要实现制度规范对腐败领域、腐败问题、腐败人员、腐败行为的全覆盖。第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反腐倡廉监督制度、反腐倡廉预防制度、反腐倡廉惩治制度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建设。第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惩戒机制、防范机制和保障机制。第四,狠抓反腐倡廉制度的贯彻执行。坚持制度约束,执行制度要一贯之,制度执行的关键在一把手。”[3]
王克群主要从权力的角度阐述习近平反腐的举措:“一,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营造监督氛围和建立督导机制。二,抓好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把手腐败’凸显监督困局;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和监督;畅通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三,建立适度分权、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制度的执行作为提升为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作为评价制度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五,聚合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力量以形成强大合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增强监督的民主性。”[4]
二、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界大致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外交思想的独特性两方面展开的。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鞠桂萍是“十一点说”的代表,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一,“中国梦的世界视域。”第二,“强调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第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第四,“构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第五,“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利观思想。”第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开放理论。”第七,“倡导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第八,“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第九,“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第十,“提出同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第十一,“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新理念。”[5]
苏长和则从创新的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独立自主的道路观。”第二,“和平发展的世界观。”第三,“义利合一的价值观。义利观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导,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核心价值体系。”第四,“和谐共生的秩序观。走和谐共生的道路,建设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6]
(二)关于习近平外交观的特点。习近平的外交思想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但同时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外交观,学界对此有不同的阐述和角度。
马振岗指出,第一,“全面铺开,凸显重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并且以大国和周边国家为重点。”第二,“点面结合,精细设计。所有外交活动,都是在国内外日程极其繁忙的情况下做出的精心点面结合安排,反映出外交的主动意识。”第三,“多双结合,相互促进。多边平台开展广泛双边活动,双边会晤推动多边会议成功。”第四,“主动开拓,讲究开拓。习书记新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活动,体现出主动的精神和务实的原则,贯穿着实事求是的风貌。”[7]
鞠桂萍指出,习近平外交观的独特性有三:第一,“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习近平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形成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双边与多边、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的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第二,“多层次的外交格局。在习近平外交活动中,既有首脑外交,又有多边外交,首脑外交是重中之重。”第三,“宽领域的外交格局。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等方面。”[5]
三、对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研究
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也是十八大以来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学者们主要从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党的建设的新措施以及党的建设目标及意义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关于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多,但立论基础基本趋同。李先伦、邓珊珊在《习近平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新境界》中这样阐述到:“第一,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主张。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视工人阶级政党纯洁性,列宁也特别重视政党的纯洁性,习近平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纯洁性思想。第二,党的纯洁性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客观要求。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保持党的纯洁性。第三,党的纯洁性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党必须永远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才会永葆青春活力,拥有充分的战斗力、凝聚力和领导力。第四,思想方面不注意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问题已成为影响党员干部纯洁性的突出问题。第五,组织方面党员干部的素质修养和管理考核有待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入党动机不纯;对于党员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存在一定漏洞。第六,作风方面忽视实践、脱离群众。”[8]
(二)关于党的建设新措施。南京政治学院的陈飞从问题导向破解党的建设难题的角度提出了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的新举措: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用理论坚定促进政治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掌握做好领导工作是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实际本领。”第二,“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自身建设、严守政治纪律、严格自律严格要求。”第三,“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党风根本好转。”第四,“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惩治腐败。拒腐防变关键就在‘常’‘长’,发挥职能部门和社会合力的作用。”第五,“坚持党管干部,端正选人用人导向。”第六,“加强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贯彻落实党章,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9]
商植桐则条分缕析地阐释了习近平党的建设的新措施:第一,“思想建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思想建设,搞好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凝聚党心。”第二,“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树立人才意识,明确选人用人的新标准、新要求,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第三,“作风建设:倡导群众观,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抓住党风建设的根本。‘三个是否’‘六个始终不忘’和‘群众工作观’,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党心民心。”第四,“反腐倡廉建设:以史为鉴,抓好‘常’和‘长’、‘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以史为鉴,科学防腐、依法治腐。”第五,“制度建设:构建权力之‘笼’,形成‘不敢腐败、不能腐、不易腐’的制度约束。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制度的执行和落实。”[10]
梁妍慧则以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入手,分析了习近平党的建设的新举措:“从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把从严治吏放在从严治党的首位。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严格落实抓起,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空谈误党,实干兴党,从严治党是真抓实干”;“从制度规范抓起,把从严治党方针具体化、法制化。人治走向法治,把真抓实干的风气化作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和党员干部遵守的常规行为”。[11]
(三)关于党的建设的目标。关于党的建设目标也是学界研究的关注点,学者们针对党的建设目标纷纷献计献策。蒋仁勇在《党的建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一文中,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三型”政党讲话精神,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他阐释道:第一,“建设学习型政党,锻炼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组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第三,“建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创新型政党,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创新型政党建设。”[12]
李先伦针对习近平多次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系列讲话,概括出党的建设所要到达的新境界。首先,“与时俱进:新的时空定位。习近平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是在对新的世情、党情、国情进行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党的执政环境、执政能力和执政风险等方面进行新的更科学的时空定位而得出的精辟见解。”第二,“多维互动:新的逻辑体系。从宏观的政治到具体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形成了新的逻辑体系。”第三,“认真务实:新的执行纲领。在亲近群众、事实求是、严格要求方面要体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认真务实的特点。”[8]
四、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
近来,学界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渐趋高潮。学者主要从习近平对社会治理的认识、社会治理的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关于习近平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学界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而展开。莫纪宏阐述到:“四个全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具体内容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体现了执政党敢于担当、执政为民的勇气和胆略,体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四个全面’的制度支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有序前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提供了总体原则,从严治党,是执政党执政的根基,获取人民支持的源泉”“‘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执政方式的辩证法特征,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3]
祝小铭对习近平社会治理也有自己的认识,他指出:“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政治层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我党长期执政经验和历史教训的结果;经济层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文化层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中国社会多元化格局和发展态势的响应,也是满足人民文化需要的要求;社会层面,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是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以及实施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14]
(二)有关习近平社会治理的举措。社会建设的措施也是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建设觉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在此做一归纳。
邵光学指出,习近平社会治理的新举措有,“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形成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激发社会活力。适当放权,统筹兼顾,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公民在法治框架下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负责,在法治的框架内,建立和完善公共参与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安全问题混合在一起,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借鉴国外治理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制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国外积累的社会治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制度”[15]。
周晓军对该问题也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一、首要任务:突出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大法。”“二、基本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要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自身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三、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依法治国,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总体思路:坚持‘三个共同推进’和‘三个一体建设’。‘三个共同推进’‘三个一体建设’,彰显了一种全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明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路径。”“五、宏伟目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六、根本宗旨: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七、重要基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挥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的作用。”[16]
五、对习近平国防军队建设思想的研究
虽然学界习近平国防军队建设思想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太多。就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主要从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的措施等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关于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的必要性。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同质化,现举一例说明。赵耀辉在《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一文中,提出了习近平对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一是“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国际体系进入演变和调整时期,我国周边海上方向安全面临威胁;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变得异常艰巨”。二是“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来认识和推进;强国梦牵引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17]
(二)针对加强国防军队建设的措施。徐志雄等对习近平加强军队建设措施的研究主要强调重点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第一,从强军目标全局上思考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部队工作的首位,保证部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从战略上科学筹划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以战略性思维筹划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注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战略性问题。”“第三,坚持战斗力标准,在科学求解矛盾和问题中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18]
赵耀辉对习近平加强军队建设措施的论述则较为全面。他指出:“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指示,统一全军官兵的思想,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坚持军事斗争准备龙头地位的重要性。”“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实力,提高军事训练的实战化水平。”[17]
而陈新根等在《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一文中强调习近平加强军队军事准备的现代化建设,其具体措施如下:“用信息化理念筹划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创新军事斗争理论,为军事斗争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效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把握现代化战争特点规律和致胜机理,研究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和其他战略方向,为军事斗争准备。”[19]
六、有关习近平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问题的重要讲话,学界对此也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现将该领域的研究作一番归纳,其内容如下。
(一)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有些学者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认识的角度来研究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在此作一列举。
以李英华为代表,在其论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中阐述了习近平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她这样论述道:“一、中华文化有其自己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色。习近平的一系列关于文化的讲话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色。”“二、中华文化有其自己的精神传统与核心价值。中华文明有其独特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华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三、中华文化有其自己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难题的启示。”[20]
而陈友康则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角度来研究习近平的相关思想,他指出:“第一,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更现代的认识。第二,肯定中华文化的历史功绩,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之一。第三,肯定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联系,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化人和育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第四,阐明中华文化的现实意义,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影响世界。第五,指明中华文化创新的路径,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创新。”[21]
(二)习近平对传统文化作用和意义的认识。邓显超等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研究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他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第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第五、提高文化软实力要夯实文化根基、传播价值观念、展示文化魅力、塑造国家形象。”[22]
以上六个方面,大体能反映出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近平思想的研究现状。除此以外,学者们对习近平的教育思想、习近平的责任思想、习近平的改革思想及习近平的群众观思想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在此不一一叙述。
另外,对如何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思想的研究,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文本研究,以习近平的讲话文稿为文本,进一步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研究。第二,加强比较研究,将习近平的相关思想与我党前几代领导核心,以及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领导人物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他们思想中的异同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第三,进一步拓展对习近平思想研究的范围和层次,用“古今中外”的方法来研究习近平的相关思想。所谓“古今”的方法将习近平的相关思想放在中共党史来展开;所谓“中外”的方法就是将习近平的相关思想放在国际环境下来进行研究。第四,加强对习近平相关思想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并产生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参考文献
[1]张远新.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思想探析[J].探索, 2014(2):26-30.
[2]王平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J].求实,2014(10):14-21.
[3]张书林.科学反腐倡廉之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兼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J].兵团党校学报,2013(3):48-52.
[4]王克群,张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学习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2):23-26.
[5]鞠桂萍.习近平外交思想新寓意[J].人民论坛,2015 (2):196-198.
[6]苏长和.习近平外交理念“四观”[J].人民论坛,2014(6):28-30.
[7]马振岗.习近平外交战略新特点[J].领导科学论坛, 2014(6)32-33.
[8]李先伦.邓珊.习近平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新境界[J].学术论坛,2013(6):24-27.
[9]陈飞.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党的建设难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 (6):5-8.
[10]商植桐.王涛.张红建.习近平党的建设新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5)133-135.
[11]梁妍慧.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讲话[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11):4-6.
[12]蒋仁勇.党的建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三型”政党讲话的精神[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4):46-50.
[13]莫纪宏.“四个全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4]祝小茗,王敬泽.习近平依法治国理念探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1):1-8.
[15]邵光学,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2014(2):44-47.
[16]周晓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J].宁夏党校学报,2014(02)12-16.
[17][23]赵耀辉.自觉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学习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体会[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4):108-112.
[18]徐志雄,王立功,刘阳.习近平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特色价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 (5):10-13.
[19]陈新根,龚晓伟,佘颍颖.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J].学理论,2015(2):13-15.
[20]李英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J].新东方, 2014(5):17-21.
[21]陈友康.中华文化的现代困境与历史性突围——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J].新东方,2014(5):9-16.
[22]邓显超,黄小霞.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6):1-4.
[责任编辑刘金荣]
Analysisonthe Theoryof Xi Jinping After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of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Liu Dejun Wang Yanzhi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Marxism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of Xi Jinping has reached a peak after the 18th?National?Congress?of? 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In this paper, research findings are illustrat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anti-corruption theory, diplomacy theory, party construction theory, society management theory,?national defense and army building theory and culture development theory, etc. Meanwhile, the paper gives suggestion that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of Xi Jinping can be deeper by strengthening test researc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theory.
Key words:Xi Jinping; the 18th?National?Congress;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D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025- 06
收稿日期:2015-01-19
作者简介:刘德军(1976-),男,安徽寿县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5FZS022);芜湖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2015RKX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