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一线从教人员的观点
2016-04-13郎廷建白秉镯
郎廷建,白秉镯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一线从教人员的观点
郎廷建1,白秉镯2
(1.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长期以来,普通高校思政课一直面临诸多困境。根据调查反映的学生的主体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思政课的真正困境。一直奉行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整个思政课缺少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教材缺少对以往过失和存在问题的正面系统阐述,一线从教人员的个人修为,是导致思政课面临困境的一些重要原因。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思政课摆脱困境,实现开课目的和主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分析;病因诊断;对策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6.011
近年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课程设置、内容编排、教师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深知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的逆反心理和“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自2013年9月以来,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课堂统一布置了一份题为“谈谈你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课程设置、内容编排,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看法”的平时作业,累计收到1122份有效作业。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大二、大三学生从他们以往学习思政课的经历,对思政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看法及如何改善思政课教学等,敞开心扉地吐出了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我们改进“概论”课教学与研究,乃至推动思政课的整体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调查获取信息的研究,对推动思政课课程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
每位从事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的教师都会深刻地感受到“思政课的困境”,然而,大多数教师对这类信息的获取,多半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与学生课后交流所得到的心得体会。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了解到的信息多半是基于教师教学主导立场的主观判断。与其说这些信息反映了学生的教学主体诉求,不如说反映了教师的教学主导诉求,以致我们通常所说的困境实质上是教学困境这一狭义困境,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思政课困境。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推动下,我们解决困境的对策往往是针对教学困境,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思政课困境。结果是,教师在教学上费尽心思,但学生依旧不买账,最多予以基本的教学配合。所以说,要准确把握完全意义上的思政课困境,除了要有教师的心得体会,还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主体诉求。
根据近3年来课堂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学生的主体诉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大方面。
其一,有近50%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理工科学生,他们会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样一门除了考试之外毫无用处的课?特别是这些知识几乎都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过的”。剩余的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思政课“就算有必要学,也没有必要学习那些‘又红又专’‘给人洗脑’的知识”,“任何人都会犯错,一个政党也不例外,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思想政治理论也不例外,一味宣扬功绩,极不可取,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深刻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有的学生甚至抛出“思政课正在以它特有的方式消灭它自身”的言论。
其二,有近90%的学生认为:“尽管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搞‘一言堂’是行不通的,老师应该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多和学生互动,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多为学生创造张扬个性的平台。”“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几乎就是照着事前制定好的统一PPT课件念,不够的时间放些与授课内容不相关的视频,有的老师甚至在一次课当中不抬头地念两个课时的PPT课件,剩下一个课时干脆全部看视频。”
其三,有近70%的学生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更想学方法,特别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日后学习、生活,特别是走进社会从事工作最迫切需要的。老师应该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给予我们更多指导。”
从上述学生的诉求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政课的真正困境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思政课可以以高校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强制走进课堂,但却难以走进学生的头脑。这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思政课课堂上会突出地出现出勤率低、抬头率低、发言率低的“三低”情况。
第二,普通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与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存在严重重合,而且过多地强调了以往取得的成就,弱化了走过的弯路和存在的问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说“我们上了大学还要学习已经在中学阶段学过的知识”,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学生会称这门课是“又红又专的洗脑课”。
第三,思政课内容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这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学生说“我们没有必要学习这样一门除了考试之外毫无用处的课”,也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少数致力于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参加党员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生才会认真听课,而其余绝大多数到课学生只是把思政课作为“有声”的自习课,只有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才关注一下。
第四,思政课教师能否具有崇高的职业操守,牢固树立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并践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理念,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迫切需求,采用科学、有实效的教学方法等,也是当前思政课的一些困境。
此外,思政课教材内容不断变动,也是思政课深受学生诟病的一个方面。
二、普通高校思政课困境的病因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的前大学教育阶段一直奉行应试教育模式。如果追溯的话,这种“一考定成败”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可以追溯到始于隋朝时期的科举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成绩高低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的单一标准。在这种评价机制的作用下,教师几乎将工作重心和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为此,他们高度重视教学大纲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是对每一知识点所属理论体系的全面、系统讲解;揣度命题人、阅卷人的心理,特别是命题人和阅卷人意图考察的知识点,传授学生应试技巧。导致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对理论有了一个断章取义的了解,而不是全面、系统的把握;只是机械性地识记了知识点,而忽视了对理论整体的能动认识。这种脱离社会需要、违背教学育人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前大学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崇,特别是中学阶段。尽管国家一直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教学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人口大国,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成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考入211大学,最好是985大学,享受良好的教学资源,是他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因此,即便大家都明知应试教育模式的诸多弊端,排斥应试教育模式,但也必须通过应试教育才能最有效地实现他们的目的。而思政课,这在我国几乎是除了职称考试之外所有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学阶段的思政课上被淋漓尽致地应用,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教师灌输死的知识点,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忽视了理论本身的整体性。这种做法对于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本不可接受,但受制于学校、社会、家长和自己考学目标的诸多现实压力,他们不得不暂时隐忍接受。可到了大学阶段,身处宽松的学习环境,没了之前的诸多压力——至少在短期内是没有了,学生再次面对思政课,他们积于内心多年的厌烦开始作祟,他们的态度不再是想学习,而是抵触、抵制。这是造成普通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缺少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也是导致思政课在普通高校面临诸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普通高校思政课并不缺少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实施方案(05方案),已经就“高等学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本科、专科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时间安排”“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以及“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几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但是,对于整个思政课(包括普通高校思政课和中学思政课)来说,则缺少这种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暴露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思政课和中学思政课之间的衔接问题,如教材内容简单重复、倒挂现象严重以及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等。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中学思政课能够契合应试教育而顺利开展并有实效,而高校思政课则难以开展,更难以取得实效。
再次,教材内容编写过于正面积极,缺少对过失和存在问题的全面、客观阐述,也是导致普通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国内各普通高校所采用的思政课教材清一色是“马工程”教材,出于种种考虑,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考虑,这些教材在内容编写上过于正面积极,基本上忽略了对以往过失和存在问题的阐述,至多只是一笔带过。这就给人落下口实,使学生认为,这是一味的歌功颂德,是粉饰掩盖过失,是回避逃避问题。而出于窥探心理,大多数学生恰恰对这一部分内容相当感兴趣。实际上,现时代已是一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与其让学生去网上搜索查看那些多半是西方敌对分裂势力的漫天的不实报道,还不如我们勇敢地直面问题,通过正规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还原历史的真实情景,坦然地让学生去评价、反思,辅以正确引导。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面对以往过失和问题的勇气,更能让学生看到我们吸取经验教训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更何况,当代的大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确信他们能够做出理性、独立、正确的判断。
最后,一线从教人员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教学育人理念、教学水平上存在个性差异,以及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迫切需求的把握程度不同,也是造成普通高校思政课面临诸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教育学发展史,但凡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师者,无一不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理论素养、先进的教书育人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无一不是准确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迫切需求并采取了相应的实效性教学方法。可以说,一位教师的个人魅力,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并非每一位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在自身修为方面做得足够出色。抛开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育人理念、教学水平等方面不说,单就教师的理论素养来看,当前就存在很多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新进入思政教师队伍的人的理论素养问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颁布以来,全国各所原本没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专门二级机构的省、部属普通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而这迎来的不仅是相关专业的增设和学生的扩招,还有教师队伍的扩建。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理论背景的人员陆续进入了思政课教师队伍。但是,这些新进入教师中的每一位是否都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都能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并在实践中始终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看世界、看问题,则不能保证。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把握是很成问题的。导致的结果是,原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由此引起的学生不愿上课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本就概念、范畴繁多且抽象,本就难讲,如果教师再不在个人修为方面下功夫,其后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当然,导致这种恶性后果的原因除了教师的个人因素之外,我国当前通行的以科研量多少为主要参数来评价教师工作能力进而晋升职称的业绩考核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这种业绩考核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的作用下,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几乎都放在了做科研、申请项目上,毕竟这与教师自身最直接的切实利益相关,而原本是教师本职的教学,则被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
三、普通高校思政课困境的解决对策
为了使思政课走出困境,达到预期设置目的,笔者认为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功课。
第一,在整个教育领域转变教育模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该承认,在我国这样一个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人口大国,应试教育特别是以应对高考为最终目的的应试教育,对于最有效地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选取更具培养潜力的优质学生、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国家一直在极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之前,应试教育依旧会长期存在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实现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符合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可逆转。一切为了维护应试教育、减缓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向的努力,都终归是徒劳。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具有不可克服的先天缺陷——重分数轻能力,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而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素质教育则具有重能力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的快速转型,转变升学考评办法和考评标准、适应社会发展编写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教材内容、转变教师的教书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必不可少。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我国历史传统、现实社会利益机制、社会发展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实现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第二,对整个思政课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布局、长远规划。前文已经谈到,自“05方案”实施以来,普通高校思政课已经陆续进行了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但整个思政课则缺少这种做法,从而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各阶段思政课之间的衔接问题,特别是高校思政课和中学思政课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规划、布局和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设定教育教学目标,使各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从整体上构思、编写各阶段的教材内容,克服各阶段教材内容的严重重复或脱节;从整体上构建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单一手段、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机制,建立具有发展性、连续性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尽可能地创造多种交流平台,拓宽沟通渠道,增进各阶段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此外,想要完成各阶段思政课之间的无缝隙对接这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没有完善的系统管理体制也不行。各阶段思政课间的衔接工作不仅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自身体系的完善问题,还关涉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问题,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调整问题。因此,建立涵盖所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人员管理、整个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整体思政课规章制度管理和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统管理体系,也非常必要。
第三,正确评估当代大学生的理性能力,勇于直面我们以往的过失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正确评估大学生的理性能力,并不难办,这完全可以从学生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特别是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态度和所持观点中得以把握。但要做到勇于直面我们以往的过失和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妥善处理由公布以往过失和存在问题而引起的负面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的能力的高度自信。长期以来,出于多方面考虑,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考虑,我们对于以往的过失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重大过失和重大问题,谈之甚少,甚至有些涉及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内容至今都尚未解密。这种做法并非没有道理,相反是理由充分,至少可以说条件尚不具备、时机尚不成熟。但是,粉饰掩盖过失,回避逃避问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解决不了问题。更何况,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些信息即使不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知,比如“翻墙”。与其让学生去互联网上搜索查询那些不实信息,受到误导,还不如我们在把握大众心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正规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布我们以往的过失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大众正确的引导。这既能彰显我们直面问题的勇气,也能让大众看到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因此,准确把握大众对于负面信息的心理接受能力,正确评估当代大学生的理性能力,通过正规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外解密、公布我们以往的过失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大众正确的引导,十分必要。
第四,要强化思政课教师的共产主义信仰,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倡导“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并行的观念,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理念;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搭建多种平台,建立长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自我学习制度机制,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教师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解决普通高校思政课困境不可缺少的方面。
[收稿日期]2016-03-31
[作者简介]郎廷建(1984-),男,吉林长春人,武汉大学讲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白秉镯(1982-),女,湖北十堰人,武汉理工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6-0044-04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ontheviewpointsofteachingfaculty
LANG Tingjian1,BAI Bingzhuo2
(1.SchoolofMarxism,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2.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long been faced with many dilemmas, which is, to a certain degree, reflected in a survey about students′ appeals. The situation concerning those dilemmas is due to such factors as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mode, the lack of top-level designing, an overall layout and long-term planning of the course, the lack of positive and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f the past mistakes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front-line teachers′ self-cultivation as well. To deal with the case, only by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could the course get rid of the dilemma and achieve its aims and objectives.
[Key word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nalysis of dilemma;determination of the relevant factors;countermeasures
*武汉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研究”;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