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题*
2016-04-13李德栓
李德栓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闽南 363000)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题*
李德栓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闽南363000)
[摘要]在当今世界,无论中国还是世界都面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以及如何建设生态环境这一时代课题。经过长期探索,习近平不仅看到这一点,而且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从而凸显了其生态文明思想主题。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拥有其主题,它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史上占有理论地位,且对于人类和中国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有推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主题;地位;价值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6.002
通过笔者的拙文《论习近平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维度》及《习近平论中国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从中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逻辑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题是什么,理论地位和价值又如何?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未曾涉及,因而有必要作些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题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有历史影响的思想或理论都是有其主题的,否则这个思想或理论将失去其灵魂和主旨而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而一种思想或理论的主题一般来说是这一思想或理论对时代课题的回答。比如,近代社会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方确立和发展起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因而资本主义尽管在很短时间内创造出很多财富,但是资本家通过雇佣制度使工人为其劳动,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工人阶级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成为时代问题。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想通过教育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经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验,这一方式遭到了失败。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来解决这一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又作为时代课题显现了出来,列宁经过探索提出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学说。这不仅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构成了列宁主义的主题。十月革命后,落后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也作为时代问题凸显了出来,毛泽东经过长期探索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就不仅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主题。
战后一段时间社会主义成为时尚,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因而较普遍的做法就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而这样一来,导致社会体制机制不活,人们思想普遍僵化,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为时代课题凸显了出来。邓小平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又反思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思想,回答了时代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同样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拥有理论主题。在习近平看来,当今时代出现了诸多全球性问题,其中就包含了全球性生态问题,比如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消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资源枯竭、污染,如此等等。人类在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时,应当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名,实际上是要限制和阻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而它们自己则可以继续发展工业化,不负主要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地向大气空间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恶化局面得不到改善。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张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各自承担应负的责任。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不同,关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总是达不成实质性协议,迈不开实质性步伐。这一情况已经充分证明,发达国家虽然在保护本国环境,但是它们为了自身发展却还在损害他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因此,人类社会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生态问题。正是在看到了这一点之后,习近平通过反思历史和审视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生态文明思想。这就是人类社会在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过程中,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法规制度,对公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同时在生活中倡导文明环保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这样一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首先站在全球高度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时代课题,从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思想主题。
“文革”后期,习近平接受了高等教育,随后在中央军委工作几年后,他便投身于基层,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他不仅积累了许多经验,而且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有了切身的感受和较系统认识。到浙江和中央工作后,他一方面看到了人类面临全球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主张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把生态文明思想运用于中国社会,对中国工业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和深入系统分析,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思想。这事实上回答了中国社会在今天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和怎样建设生态环境这一时代课题,从而又一次凸显了自己的生态文明思想主题。由此可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理论主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面向全球的,另一个是针对中国的。这既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点,而且因此拥有了理论地位和当代价值。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地位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还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均拥有其理论地位。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造成了城乡环境破坏之后,他们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源,提出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无疑,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是正确的。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他们的历史阶段划分思想中提出生态文明这个代表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历史阶段,也没有就生态文明作过系统论述。
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运用于俄国实践,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晚年又探索和指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列宁组织领导的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更多注意的是对环境的利用,也在一定意义上注意到了环境保护,但环境建设的任务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无论卢卡奇还是柯尔斯葛兰西,他们都只是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将思想触角伸向生态环境。然而到了法兰克福学派时期,情况就有所不同了,马尔库塞、威廉·莱易斯、施密特和本·阿格尔均涉及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马尔库塞列举了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破坏的事实,这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是有益的,但他没有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威廉·莱易斯和施密特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念,但前者偏向生态中心主义,后者偏向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因而严格说来,他们论及的自然观并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阿格尔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较为活跃的奥康纳都认为资本主义危机并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但是他们提出的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办法要么是利用北美民粹主义力量,要么是改变劳动条件,就是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铲除资本主义制度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方法。即使福斯特系统考察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也没有提到生态文明。
简言之,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他们的生态思想,这一思想在法兰克福学派和当代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那里均得到一定运用,但他们的主张和结论均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而且他们均没有讨论生态文明。在西方社会,倒是后现代在讲生态文明,比如美国的科布等。与之不同,习近平却能在看到国内乃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之后,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形成生态文明思想。很显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又能结合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生态文明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也是对萨卡和岩佐茂的回应,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来说,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注重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通过形成和实践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伟大目标,为此我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形成了比较独立的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为推进工业化而进行了三面红旗实验。但实验失败后党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绿化祖国和建设花园国家的远景。然而由于没有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我们后来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完成绿化祖国和建设花园国家的宏伟目标,相反还由于实行工业化而使环境污染愈来愈严重。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他倡导并身体力行搞植树造林,还要求兰州军区用二十年时间力争绿化大西北。同时,他制定并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在看到工业化已经造成严重的污染后,他不仅要求治理污染,而且试图依法治污和保护环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但是资源损耗过大,污染加剧,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进一步恶化。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全社会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切实保护和改善环境。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江泽民提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并加快了依法保护治理和改善环境的进程。江泽民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本世纪初,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进一步加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实现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和任务。
回顾从新中国建立到党的十八大这几十年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也有一个完善过程,先是毛泽东提出建设花园式国家,经过邓小平到江泽民,党提出了建设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党为了实现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目标,提出并不断完善措施办法,如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倡导绿化祖国,邓小平主张依法治污。江泽民不仅继续推进绿化祖国运动,加快依法治污和保护环境进程,而且还在全党全社会倡导和践行可持续发展观。胡锦涛除了继承植树和依法保护治理环境的做法外,还强调要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度,我们会看到党以前所提出的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目标过于狭隘,没有将治理污染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目标考虑进去,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措施方面,不够细致、系统和全面。可见,党的十八大以前,党提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球化高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国际和国内生态环境问题,在形成生态文明思想基础上,又将之运用于中国社会,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并就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出了系统整套的措施办法,这就大大刷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因而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处于重要理论地位。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无论是在今天的国际社会,还是在当今中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它将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民众广泛的环境保护运动作用,使得它在国内开始进行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普遍较好,环境理论也较为先进发达。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设想资本主义会积极主动承担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责任,这是不可能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倒是为了各自发展,不是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是为了攫取外部资源不惜动用武力进行威胁和掠夺。资本主义国家最通用的办法就是以环境保护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最令人不可理喻的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历史地造成了全球大气污染和由此而引发的气候变化,甚至至今仍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国家,却对第三世界国家指手划脚,竟然要第三世界国家为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负主要职责,这真是岂有此理!正像习近平所说的,为了自身发展不顾及他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
面对全球生态危机,习近平认为,人类应当走向生态文明。为此,无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应当将人类看作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地球是我们共同的生存之所和存在家园[1]330。我们再也不能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为了自身发展而损害他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各主要经济体应当搁置利益争执,彼此携手合作,维护人类生态环境这一共同利益。在全球合作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态环境治理和维护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而不能以环境治理和保护为由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同时,要使全球合作持续有效进行,国际社会也应当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即应当改变大国主宰全球治理体系局面,使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全球治理才会有可能向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1]324,从而才有可能改变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议而不决和决而不行的局面。
(二)它将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行动指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一直在努力绿化祖国,改善中国的生态面貌。但由于一些原因,如因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不完备、行动不够一贯和彻底等,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势头尚未得到扭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搞经济建设,又实行市场经济,使我国经济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和发展,但是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在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努力,但是目标不够全面清晰,手段不够精准全面,如此一来,生态环境改善的力度还是相当有限,效果也不大尽如人意。对此,进入中央工作的习近平在深入探索基础上,把生态文明思想运用于中国社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这一目标比之以前提出的目标来说,已经较为完备,它已经将整个国土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同时要求在空间上将生产、生活和生态作划分[1]209。我们既要继续对国土进行绿化,又得在生产和生活区进行环境治理和改善工作,而不像以前那样,在生产和生活区排污无人管,环境受到污染而得不到治理和改善。
要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有了完备目标而无完备手段和措施也是不行的。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习近平总结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经验,提出了一整套措施和办法。其一,我们要在公民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1]210。通过教育使公民明白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价值,普遍树立生态价值观念。然而,目前各地区仍有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这说明公民还普遍缺乏生态文化,对公民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刻不容缓。我们以前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注重对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而对公民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所忽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这一定是不可忽视的。其二,完善制度。我们在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方面要坚持全国全区和全流域一盘棋,制度方面要有整体的设计和安排[1]85-86,而不能像过去那样,政出多门,结果谁也不负责任,要做到统一规划,联合行动。比如对长江黄河的治理和改善,就不仅仅是地方各自管理,而要发挥长江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主导作用,各地要配合委员会完成相应任务。再比如对国土的开发和资源利用,既要全国规划,又要制定具体制度,使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合理有限范围进行,而不能像以前那样,产生了环境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其三,强化法治。事实上,我们制定的有关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也很多,关键是法律普及不够,执法不够严格,目前各地仍在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习近平认为,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最严格的法律,一旦查明环境破坏事实,就应当使行为人接受最严厉的惩罚[1]209。其实,在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我们也应当像反腐败一样,造成人人不能和不敢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如果这种局面形成了,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重点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1]210。目前,我国各地程度不同存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其在一些超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方,由于长期疏于治理和改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相当严重。为了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下大气力重点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要落实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防治法,同时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还要使公民形成绿色、节约、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其五,要切实改变发展观和政绩观。发展企业和各种经济体要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彻底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旧的发展观,而要在实施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时[1]211,追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的提升[1]114,并使得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扭转传统发展模式,避免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过度损坏和破坏。当然,在推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时,我们也必须放弃旧的政绩观,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真正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应有发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追求GDP增长。对干部考评制度也要作相应调整,即不能仅仅以GDP增长作为考评干部政绩的标准,而要把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教育、就业和收入增长等统统纳入考评体系[2],使考评体系全面完善。这样才能使干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走科学发展之路,不再搞面子工程,真正推动本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简言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将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途径方面获得全新认识,这就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73.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李德栓(1965-),男,陕西宝鸡人,闽南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6-0006-05
On XI Jinping′s Thought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 Deshuan
(CollegeofMarxism,MinnanNormalUniversity,Minnan363000,China)
[Abstract]Currently in the world, the issue of the time that what ki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 are to build and how it is to be built is in dire need of an answer, either in China or throughout the globe. Over a long period of exploration, XI Jinping not only became aware of the issue, but he also gave his answer to it, which highlighted his idea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just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his thought has its own theme that it occupies a theoretical role in Marxist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at it can promote and guide the buil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both human society and China.
[Key words]XI Jinping;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me;position;value
*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5年年度项目“构建美丽中国视阈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FJ2015B008)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