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6-04-13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邓 婧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6)



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邓婧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摘要: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飞速发展,对相关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传统教学模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满足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的探索迫在眉睫,否则将会产学失调,造成很严重的人才培养和需求的不对等。

关键词:服装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服装专业现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跟企业的链接不紧密,行业信息滞后,教学模式偏传统。

现大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链接缺乏,虽然提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真正落到实处,跟企业实时互动的教产学相结合的教师还是偏少。正因为如此,教师对行业发生的变化、流行趋势的把握和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等信息相对滞后,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各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模式偏传统,主要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三大版块,门类偏多,实用性较低,分散学生精力和教学成效。并且其中理论课程多,很多课程的教学方式陈旧,对于实践性实训课程重视度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大大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实践性课程考察机制不健全

虽然近几年各大院校开始逐渐重视实践性课程的开设,但最后的效果却是差强人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企业需求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是老师教、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完成,而没有进行过多的延展和自主探索,无法胜任模拟企业的工作方式和强度。

(三)培养方向太单一,无法因材施教满足当今企业人才细分化、专业化的需求

目前大多院校服装专业的名称都叫“服装设计专业”或者“服装设计与工程”,从名称上显而易见培养的人才大多是设计师或版型师。

院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太单一,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成为设计师或者版型师,毕业能胜任这两类工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正因如此转行率也才这么高。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擅长,学校应该结合市场和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会大大提升。

二、现有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一)提高人才文化综合素养,培养主人翁意识

在与企业的对话中发现,近些年很多企业纷纷表示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很失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纪律性、主人翁意识、吃苦耐劳、稳定性较差、跳槽率还很高。他们缺少感恩的心,刚出社会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去更高的平台,然而一个新出社会的学生,不踏踏实实在一家企业待上一两年是很难学到真的本领。

(二)加强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服装行业的每一项工种都是实践型的,因此要求学生在校必须锻炼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出社会才能更好的衔接工作。教学中必须理论与实践结合、市场与需求结合、流行与实用相结合,产学相加,充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知识的欲望和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细分一专多能的对技能型人才培养

由于服装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服装企业的工种也日益细分化,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一两门主要就业方向上,而是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向,让更多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三、满足企业多元实践性人才需求,进行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把最新的知识理念带入课堂;外聘企业精英人士入校授课,培养企业需要人才。

教师对于一个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还得追根溯源,从教师的素质提升做起。

在美国的设计专业,设计课程的老师都是设计公司的负责人,兼职在学院里教课的比例非常大,这样就能把第一线的知识带到学校来,其次,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创新能力,老师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能力。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师资力量需要做出调整和配比,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培养出受到企业需要和认可的人才。

1.在校师资队伍的提升。首先要建立新的鼓励机制,激励在校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把这些资讯和知识带到课堂里。其次把优秀教师送出去,送到专业发展顶尖院校或者国外去进修,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扩展视野和先进思维,学习人家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校进行合理的完善。

2.外聘企业精英人才到校授课。外聘企业精英到校讲课,能更直接的把行业最先进和实用的知识带到课堂上,结合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操作方法,与企业做到无缝连接。同时,这些外聘老师在授课中会发现优秀的人才,毕业就可以直接到这家企业跟着老师工作,为学生找到更有效地出路。

(二)建设产业化实训室及“工作室化教学”,优化落地监督考核机制

近几年由于行业的需求,各大院校都开始重视实训课程,但大多还是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练习的简单验证上,并且大多以训练单项能力为主,学生缺乏自己独立探索、思考、创新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这一现状,实训室建设需要跟产业化的流程结合得更加紧密,教学设备和教师教法都需要跟企业产业化运作密切关联。

作坊训练是包豪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把教师称为“大师”,把学生称为“学徒”和“熟练工人”。每一门专项工艺都由“大师”负责指导“学徒”。早在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就已经提出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然而今年我们国家的设计专业还没做到。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须坚持工学结合,效仿包豪斯学院发挥“工作室化教学”的理念,将教、学、做有效结合起来,不同教师根据自己专业擅长方向,带领热爱这个方向的学生进行“工作室化教学”。

有好的师资和教学模式还需有效地监督考核机制,变试卷考核和课堂考核为主的传统模式为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并重的考核方式。每一门实践性课程都需要考察学生把实际操作能力转化为产品并得到社会满意度;除了灵活运用技能考核外,还需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参照职业标准设定服装设计技能要求和考核指标,让学生体会和感受职业角色,将职业岗位的工作态度、操作流程和工艺技艺密切结合,培养具有高素养和高技能并进的人才。

(三)“2+0.5+0.5”分阶段分方向的校企合作因材施教模式,满足企业多元化人才需求。

在服装企业中主要需要专业人才分为两大板块,一为研发部,二为销售部。研发部有主要分为:设计师、版型师、样衣师三大工种,这也是在学校我们会重点学习的三大板块的专业必修课,如果能按照前文提出的两点进行教学改革,喜爱这三个岗位的学生在学校能够掌握更扎实和有效的技能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这里重点要阐述的是第二大培养板块,很多学校都还没有意识到的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如火如荼,传统服装的营销模式已经悄然退出舞台,服装销售需要更专业和细化的人才。如网络营销靠的就是图片销售,因此需要服装搭配师、化妆师、时尚摄影师、美编等等;实体店销售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客需要更专业和周到的服务和指导,因此专业导购、高素质的店长、服装搭配师、服装陈列师、买手、形象设计顾问等等岗位应运而生。

综上所诉发现,院校培养的人才单一,而行业需要的人才多元,院校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作为院校服装专业不得不引起深思和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议“2+0.5+0.5”分阶段分方向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校内扎实技能学习——岗位分化工作室深入探索——顶岗实习”:

首先、在校前两年进行扎实的技能学习,通过两年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去了解自己热爱和擅长的方向;

其次、大三上通过校企合作,根据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进行分方向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后引进企业相关岗位的精英人才因材施教,“师傅带徒弟”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文素养、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次、大三下经过一学期集中针对性的培养学习和实际操作,把学生直接输送到校企合作单位相关岗位进行实习,最后通过考察和双方自愿选择的方式进行就业。

通过这样的“2+0.5+0.5”分阶段分方向的因材施教模式改革,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建立特色办学模式,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索创新能力,提升就业面,还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莫非.王受之对中国设计“说三道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6-5-19-(D03).

[2]吴小兵.包豪斯教育理念对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启示.成人教育[J].2007(244).

[3]王瑶.校企深度合作“分层分段多维复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成人教育,201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3-089-02

作者简介:邓婧,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