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者的梦与歌
——论左右的诗

2016-04-13宋宁刚吕刚

商洛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耳朵诗人诗歌

宋宁刚,吕刚

(1.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无声者的梦与歌
——论左右的诗

宋宁刚1,吕刚2

(1.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左右是目前陕西的一位优秀85后诗人。这位来自商洛农村的年轻诗人迅速成长,成为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由于先天的失聪,他不能开口说话。但是通过诗行,他展开了个体生命的歌唱与表达。同时,他不仅在诗中写了自己的梦想,也将写诗本身变成了一个人孜孜以求的梦想。虽然年轻的他在诗中依然留下青春写作的痕迹,还有一些不完美,但是毫无疑问,他的诗已经体现出作为一个诗人的想象力、感受力、表达力等诸多良好素质。就此而言,他值得我们关注、祝福和期待。

左右;《地下铁》;青春写作;梦想

左右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这位来自陕西商洛,在生活中沉默、喑哑而又执着的85后年轻人,以诗为歌,创作十余载,在2013年同时摘得“第六届珠江诗歌节·陕西新锐诗人奖”和“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珠江青年诗歌奖”两项大奖,与前辈诗人韩东(获“珠江诗歌大奖”)和宋晓贤(“珠江诗歌探索奖”)站在一起,同台领奖。对于一个出身农村,凭着自己的一支笔默默创作十余载的青年诗人,这是莫大的幸运与荣光,也是莫大的宽慰与鼓励。几乎与此同时,勤奋的左右,频频在国内重要文学刊物如《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青年作家》《中国诗歌》等发表诗作。集中体现他十年创作成绩的诗集《地下铁》正式出版,更是引起各界的关注与好评。

与写诗带给内心的充实与快乐相比,来自社会的褒奖和肯定固然显得外在,但是对于左右,却有一种特殊意义。它意味着,青年诗人左右不只在无声中听到“有声”,也是一个有着高度诗意感知力,能以自己的诗意能力和创造性不仅赢得世人尊重、也赢得世人的歆慕乃至感激——因为他在表达自身感受的同时,也在为这个世界进行着诗意的创造。所有这一切,既让左右感到快慰,也让他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承纳着更多目光的热情与关切,左右不只分享着来自社会的关注与期待,也日益勤奋和稳健地将自己极具才华和梦想的文字回馈给更多的读者,滋养、浸润更多读者的内心。作为一个创造者,他也可以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所说的,用自己的诗文为社会创造美丽的轻音乐和背景乐了。

一、“自我之歌”:纾解与渴望

因为听力障碍,左右生来就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正常地说话。他的世界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有口难言的。所幸,经过上学习字,他能够阅读,进而听到不必用耳朵而是用心就能够听到的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或许因为长久的沉默而有太多的话压在心底,左右早早地开始了写作。更为幸运的是,上天赋予了他写作的才能,使得他能不仅以文字作为情绪的宣泄,以诗作为无声的歌哭,纾解年轻的心灵,更能以诗为心灵的翅膀,进行梦想与高歌,并通过诗的创造,使身心获得愉悦、升腾与振奋。

读左右的诗,很难不注意到他对声音与言说的令人难忘的描述。无论是对失却声音的描述(《一条河流从我的耳朵里流过》),对言说和声音的渴望(《哑巴的自述》《渴望声音》《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换一场真实的梦》),对听不到声音的遗憾(《差一点》《如果我不是我》),对听力恢复的梦寐与想象(《听见》《再听见》),对声音的别样感受(《声音A》),还是对耳朵的出人意表的描述和对丧失声音的痛感(《耳朵》),对失去“耳朵”的描述和释然(《我把我的耳朵丢在了大街上》《心事》),以及对听或者听不到声音之间的复杂况味的描述(《把我原来的耳朵还给我》《聋子》),都会让人读来,一阵心动,心紧,乃至心惊:

没有涛声,我听见安静/没有风,我没有看见渔船和撒网相关的事情(《我所知道的大海》)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时,我都期待声音在寒夜悄悄降临。/所有的人都聋了,我用石头打开耳朵上坚硬的绷带,一个人开口说话,风和声音很大。/所有的人都哑了,我咽下鱼刺,割破喉咙。一个人打开声门,摸到别人的血。(《渴望声音》)

如果,我不是我/我就可以听世界上最美丽的音乐/唱我这辈子最动听的歌(《如果我不是我》)

自我出生,我的耳朵就调皮地跑开了/至今,还没有跑回来/至今,还没有停下脚步隐秘地跑//我把我的耳朵丢在了昨天的十字路口/我必须微笑。我知道,每一个善良的路人/都是我遗失在大街上幸福的耳朵(《我把我的耳朵丢在了大街上》)

……

“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珠江青年诗歌奖”的颁奖词中曾有一句话这样描述左右:“他是一个被剥夺了声音的人,所以他只好自己创造了一个诗的世界”。好一个“只好”!殊不知,在这颇有些无奈口吻的“只好”背后,左右创造了怎样一个广阔、动人的诗之世界。

左右没有变成别人,他还是他,就是这个他真地唱出了“这辈子最动听的歌”,而且还将一路唱下去,保持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独立。读着左右的这些诗句,我们甚至要“感谢”他的失聪。如果不是他的失聪,或许他会和我们一样对所拥有的一切熟视无睹,听而不闻,言之无物。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测,如果不是失去,他甚至可能不会成为诗人。有理由相信,左右以一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体验所写下的质地纯良的诗行,已然成为他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贡献与祝福。它们既丰富了我们的感知,也提醒我们对世间之一切的(无论拥有的,还是失去的)珍惜,乃至人性的良善。

二、走向自然:感知与体认

作为一个诗人,左右的出色不仅体现在他对缺失之物的敏感与书写,更体现在他——通过独具创造和新意迭出的想象——对世间万物深沉的感知与体认。

他这样描写时光的更迭:“溪水摸着石头/从河床底下无声淌过”(《一条河流从我的耳朵里流过》),“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天奇异的文字”(《叶房子》),“秋天是一种无法描摹的光阴……每一种不同颜色的树叶,款款落下”(《老时光》),“时光静静流淌。……所有的小树睁开一颗颗小小的绿眼睛,在我的瞳孔里”(《风的时光已淡成深山老林》),“风轻轻一吹,天就亮了”(《蒲公英》)……

他这样摹画世间的物象:“鹅是水的声音”(《舞》),“叶子像飞鸟。爬上紫藤的筋脉,直立地弯下腰”(《巫歌A》),“藤叶弯下腰来,背着墙偷偷哭泣”(《绿城堡》),“一个人的村庄就这么简单/有一晨清爽的鸡鸣,有一晚遥远的夜空”(《漂在异乡的村庄》),“坟碑上爬满紫藤,青苔和春天激动的喉咙/风吹过。偶尔听见潇潇音痕,像前世丢弃的经文”(《寓言》)……

他这样表述内心的潮润:“引领我走过去的不是我的眼睛/是我小小的湿了边沿的心”(《终南山的柿子树B》);这样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意:“有时,我看不到你,便让叶子代替我看见”(《四月的雾》);这样表现一个有口难言者的念想:“想你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但是没有人,能听懂我疯狂的言语/只有你知道,我嘶哑的声音,在一遍遍呼喊:/小妹,小妹”(《浣溪沙——致王雪妮》)……

当我们看到这些让人惊讶的诗句,仿佛看见深秋,一树的银杏叶闪亮在眼前和心头,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位极具生命的感知力、且心地纯良的人。

如果说上述诗句由于只是“摘句”显得过于琐碎,那么,当我们看到他在不动声色间描述日常之物:“慢下来。时光深居在冬天,一字未变。词语/一直感动着春天辽阔的背面//旧书桌上刻画着指针,像悬在书吧屋顶的纸灯也慢了下来。和着脚步,震响木板阶梯上盛开的年轮”(《慢时光》),“外面树影斑驳,红豆杉上鸟鸣声声/偶尔有一两只云雀的影子,它们走路的势态/像小时候铜铃一样摇摆的紫荆,像小时候的人、小时候的事,/小时候可以听见的颤音:真好/我学着它们/轻声踩在玻璃瓶、塑料袋、干枯的檀香上/咯吱咯吱,脚下生风一样将大地踏空/突然,身后发出一阵从未闻过的舒卷的香草”(《在野花谷风景区宾馆里》);进而想到,它们都出自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们就不仅没有理由再怀疑,还能够再次确定,这是一位极有天赋、诗感极好的诗人。

左右的笔触,具有鲜明的童话气质(实际上,除了写童话诗——如《每年,妈妈在海的另一边看着我》等,他自己也写童话,甚至画画)。一个人越是具有这种气质,他的内心就越是丰富,对世界的“扭曲”和“再造”力、对世间万物的“观照”力也就越强。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认定作为诗人的左右。

左右的“童话气质”并非完全表现——甚至也不主要表现在童话(诗)的创作,而是体现于他想象力的独特。左右的想象力之独特,集中表现在他对自然物象的冥想,以及从他笔下流泻而出的自然的安恬与静谧。关于这一点,如果说我们从上文所引的诗句已略有感受,那么在《描摹时光》《叶房子》《寒时光》《故乡的云》等诗中,这种悄然、寂静和幽冥的特点可以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故乡的云》为例:

……故乡的麦子永远有最香的麦垛/在那个叫凉水沟的村庄,居住着绿色的蝈蝈/低飞的燕子,蚂蚁洞里的粮食满仓/葡萄架上晒着狐狸偷吃过的紫葡萄/人们喝着亮净的溪水,如山坡上羊群吐出的呼吸/一式一微。风在山野奔跑,牧农收割庄稼的镰刀停下来/坐在巨石上面等着锄头和月亮在脸上发光//每当饥饿来临,我就会想起故乡/总会抬头看云,它们是我安放在天上的口粮//那些云,打扮成蔬菜的模样/它们穿着蓝色的裙裾,灰色的鞋子,带着火红的帽子/立在大树上,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惊梦/七月的大雨过后,每个异乡人肚子里的麦粒/在夜间离家出走(《故乡的云》)

整首诗以梦一般的笔触和独语式的口吻道出。这种语势不是自白式的独语,而是带着某种“漫不经心”的内心松弛和自说自话的“呓语”性质,它不是有意识地说给谁听的,而只是纯然地说出,纯然地道白。从这些诗行,我们能感到一种与天地同在的自在与安然。也许正是由于诗人的耳朵“调皮地跑开”,才成全了他对内心的纯然关注,成全了他在自然中的舒展与放松,成全了他与自然万物的同在感,成全了他冥想的气质与笔触。

“第六届珠江诗歌节·陕西新锐诗人奖”在给左右的颁奖词中说:“上帝剥夺了他的听力,又在诗内赐予他过人的聪慧。”诚哉此言。阅读左右,我们不仅是在阅读一个诗人和他的诗作,也是在重新认领中国古老的智慧,认领得失的辩证法。

三、“另类”小诗:简洁而隽永

《聋子》可以被看作是左右诗中表达了生命的痛感与复杂、生活的艰忍与困顿的一类作品之代表作,其表意复杂,读来有一种浓烈和呛人的况味:

声音有没有颜色如同黑暗/声音有没有味道如同酸涩/声音有没有梦想犹如三天光明//声音有没有冷暖/声音有没有最初的爱//声音在哪里出生的呢,请你告诉我/我想在我的耳朵里也怀孕一些声音/我想在我的意识里也制造一些声源/我想将自己出卖给一个懂得声音的精灵/请你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喧嚣的//昨夜地震了,我没听见妈妈最亲近的哭泣/我最想要的答案/我想做一个能听见声音的聋子

这首十三行的诗,前面五行以“有没有”的疑问呈现一个失聪者对声音的种种困惑、疑问和猜测。接下来,以“我想”表达了一个“聋子”对声音的渴望,言语间所表露出的内心纠葛与失聪的痛感,声声夺人。最后三行,则楔入一个突发的意外(“地震”),无论是对事实的表述(“我没听见妈妈最亲近的哭泣”),还是对悖论的表达(“我想做一个能听见声音的聋子”),都让人有一种非常的沉痛之感。

相比之下,另一些出色的短作,就温和、可爱得多。比如:

我喜欢月亮,让她嫁给我/做我的太阳(《梦B》)

短短的两行,充满天真和机趣,在悖论中显出悠长而令人回味和思索的意味。再比如:

永远记得。在地铁站口,车门快要关上的那一刻/我突然抬头,看见一张飘过来的脸//那一次,我看了你一眼,就喜欢了很久(《错过》)

2)以单井、注配间和管线为治理对象,采取闭环控制、分压注水、空穴射流清洗管线、老化管线改造、酸化解堵、化学洗井、方案优化等综合性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节能降耗效果,累计节电67.03×104kWh。

既在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截取了短暂的诗性瞬间,又有意味深长的个人情感和意绪。还有:

我要走进我的心脏最深处/找出你曾经给我的冷言冰语/用我的手心融化给你看//你曾告诉过我的,我会用一生去忘记(《温存》)

这有些伤感的情诗,语言紧凑有致,遥相呼应,“心脏最深处”与“冷言冰语”“告诉”与“用一生去忘记”(实际上是难以忘记),深沉而又巧妙。以及:

我要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在火车上写,在月亮下写/四月的铁轨没有尾页。从信的开头睡去/写到天亮。安静的麦子/永远不会在冰冷的河水里醒来(《长信》)

在火车上写信,“四月的铁轨没有尾页”,集深沉的情感和巧思于一体。最后“安静的麦子/永远不会在冰冷的河水里醒来”,看似与前文所写无甚关系,却在“言不及义”中为我们铺展开更为宽广的、能涵纳更为丰富的思绪和情绪的空间,因而读来更觉余味深长。

上述这些读来更像是“情诗”的作品,每一首都很短,甚至可称为“小诗”。但是,正如诗歌评论家沈奇教授所言,“小诗不小”。它们简约、轻快,自有一种单纯和隽永之美,和纯粹的打动人的力量。简约,隽永,精悍,纯粹……这些极为珍贵的诗歌质地,不仅值得在读者阅读时细玩,同样值得作者在写作一些篇幅稍长的作品时也努力葆有。时间会证明,这些行制虽短、意味却长的佳构,能够经得起淘洗和检验。

四、成长空间:批评与结语

据说初试啼声大都是难以完美的,虽然它自然、纯洁得可人。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任何一门“手艺活”,它的真意都不只在于天赋的才能,更在于对手艺本身的习得和潜心琢磨之后的稔熟。

读左右的诗,感受着他的诗歌才华和丰盈的想象,想到他如此单纯、如此年青,如此满怀着童真与梦想,我们不禁会为之惊讶,并一再掩卷沉思: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如何将诗的创造之路,走地更宽更远,更为沉着和稳健?

于是,我们的目光变得严苛和挑剔起来。同时,有些诗歌让我们读来隐隐感到不满的模糊的印象,也清晰了起来——这就是诗歌声音的纯粹度。无需讳言,左右的诗,其质地的纯粹性如果再高一些,就会少一些“散漫”和“杂芜”,如果去了“毛刺”,再少一些含混、分歧等干扰因素,就会变得更为清朗、纯一、清越。另一方面,左右早期的作品,显得晦涩和单调,无论是意境还是语言技巧上,都还有改进的余地。但左右说:“每一首诗都是他的孩子,母不嫌儿丑”。在这一点上,他对自己文字的自觉承领的意识要强得多,无论过去写得多么不完美,都毕竟代表了自己的成长和真实的足迹。

左右的诗中,之所以出现一些“毛刺”,究其原因,大概首先在于诗人的敏感和想象的丰富。不少有才华的诗人都是被自己一时的激情与灵感推动着写作的,这时,难免会“横生枝节”,显得杂芜。在此种状况下,如果诗人过多地倚赖激情、灵感、感受和想象,而缺少有效的节制,又缺少在“删”和“改”上的“笨”功夫,就会使得诗的音响显得杂而不纯,和欠火候。比如下面这首《老屋》:

搬迁之后,老屋在冬天显得更老/积雪从树枝出发,盛开一冬洁白的祝福//老屋之外,简练的场景和色彩/在这个早晨出现,佐证大地的模糊//石板的间隙窝藏着岁月的秘事/瞧,喜鹊不知从何窜来/带走安巢的泥枝和睡眠的麦粒//背着霜雪的枇杷叶子飘下来,又飞回老屋一隅/寒冷的时光到来,又渐渐回暖

整体看来,这是一首很不错的诗,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不时出现“倒刺”,留下一些没有剔除干净的“刺头”,读来就会给人不清爽,不顺畅的感觉。比如第四行,诗中的“这个”也显得多余,从诗的开头“搬迁之后,老屋在冬天显得更老”看,这是在描述一种比较持久的状态,虽然“我”可能是在“这个”早晨去看和观察到这一切的,但这种状态的出现,却不见得只是“这个”早晨才有的。从整首诗所描述的氛围和意境来看,更像是“无我之境”,不应局限于“我”而强调“这个”,而应着重于普遍性状态的描述。此外,这一行的后半句,“佐证大地的模糊”,似乎也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它与诗歌的难度和晦涩无关,而只关涉诗歌用词的准确性。实际上,在没有更准确的表述之前,删去这后半句,使这一节成为“老屋之外,简练的场景和色彩/出现在早晨”,也是达意和无害的。此外,第六行,“瞧”字似乎也该删去,因为“瞧”是“我”的声音,使之前作为旁观者描述这一切的“我”,成为了所描述之事的介入者。当然,诗人觉得“瞧”无伤大雅,又创造了新的“不协调”音,感觉更好,也无不可。但是,考虑到全诗四节,前后每节都是以两行的形式展开的,为了行制看起来一致,自然和美观,也该将六七两行压缩至一行,而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这一行太长,也该将“瞧”字删去。

当然,每个诗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感,对以上的个别意见我们也许会见仁见智,但在仔细地琢磨和精益求精上,我们应当是有共识的。不过,即便有以上所举的诸种不完美,一如本文开始所述,左右的诗还是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们,因为它的真诚与独特,因为它的创造性和本源性。可以想象,经过悉心的洗砺与取萃,左右的诗将会怎样地打动人心。

左右喜欢被人称为“大小孩”,喜欢被称为“童话诗人”。他写了许多动人的诗,无论是对自然的描述,对童年的记忆,还是对生活的叙写与渴望,都是他的梦,是从他梦中醒来的“耳朵”,它们不仅让他听到了“暖音”,也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听到了。为此,我们感谢他。不过,失聪和“失语”并非这里想要强调的重点。实际上,生活中的左右完全不受失聪失语的影响。面对写诗,他更是不受任何妨碍,甚至相反,因为他的失聪,他获得、感受到了更多。

就此而言,左右的这些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他用不同的方式所唱出的歌。无论高歌,还是低吟,抑或嘶哑地呼喊,虽然不完美,却都以真诚吸引和打动人,不仅赢得了众人的掌声,也赢得了众人的期待。而上述以一个严肃和成熟的诗人作为尺度,从由衷地欣赏作为出发点而开始的批评,既是我们作为“普通读者”(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能够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意义上的“普通读者”)的苛求,也是更大的期待和鼓励。我们希望,经此批评和苛求,左右的诗歌能够像他的那些出色的短作一样,拥有淬火般纯粹的质地,发出纯正的清越之音,以更为持久的生命力,穿透岁月,唱响于未来。

[1]左右.地下铁[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

[2]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沈奇.现代小诗300首[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4]伍尔夫.普通读者[M].刘炳善,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刘小燕)

Dreams and Songs of a Dumb-poet——On Poems by Zuo You

SONG Ning-gang1,LU Gang2
(1.Liberal Art College,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061,Shaanxi;2.Liberal Art College,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Shaanxi)

Zuo You is an excellent post-1985 poet from Shaanxi.The young poet,from a village in Shangluo,is growing and becoming a famous poet in China.He was a born dumb,but he has expressed his dreams and songs through poems.His poems demonstrate good qualities,such as imagination,sensation and expression,etc.,though there are still traces of youth writing and imperfection in his poems.Therefore,he deserves our attention and blessing and expectations.

Zuo You,The Subway,youth writing,dream

I207.25

A

1674-0033(2016)03-0038-05

10.13440/j.slxy.1674-0033.2016.03.007

2014-12-13

宋宁刚,男,陕西宝鸡人,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耳朵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奇妙的大耳朵
闪亮亮的耳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耳朵在哪里?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借我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