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宋代出使行程录

2016-04-13陈大远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沈括使臣辽国

陈大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简析宋代出使行程录

陈大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宋代出使行程录,作为朝廷官样文章、使臣履职行为,以其模式的规定性、内容的详实性、载录的全程性,记录使臣出使经历及出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等,特点鲜明、作用重要。存留史料的这种特殊性对于我们研究宋代使臣交聘以及宋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至关重要。

宋;使臣;出使;行程录

一、出使行程录概述

出使行程录,顾名思义,是使臣出使他国的全程及全面记录,由当朝出使使臣撰写、呈送给皇帝的奏文。因为是奏文,行文有特别规定,内容有特别要求,特点也相对明显。宋代的出使行程录,因为朝政混乱、战乱频发,为摆脱战争侵扰,在与邻国不断沟通、求和、交往的过程中,随着外事活动的不断制度化而规范化。自澶渊之盟起,宋逐步与辽、金、西夏、元等邻国设立国信使,互派使节。除常规的正旦使、生辰使外,凡交往国家的重大节庆活动、皇帝、皇后去世,新皇帝继位,双方都要互派使臣祝贺或吊唁。除此以外,还有应急派遣的“泛使”或“横使”。而这些使臣回国后,都要将其行程见闻、出使应对酬答等情况,笔录成书,上奏朝廷,我们称之为“出使行程录”。

对于出使行程录,傅乐焕先生在《宋人使辽语录行程考》引用《欧阳文忠公年谱》、苏辙《论北朝政事大略疏》等资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曾引有沈括《语录》,富弼《语录》等,而现在流行的几种宋人的目录书籍中,所著《语录》之类的书籍尚在十种以上。此中奉使者除极少数有特殊使命外,都是普通的贺正旦使或贺生辰使,如果《语录》不是当时的一种惯例,必须上奏,大家绝不会来作这些无聊的东西。”[1]可见,行程录非作者个人行为,作为国家间交往的见证及使臣履职规定,可谓重要。

两宋时期的出使行程录也不完全是枯燥无聊的行程记录,一些使辽、使金、使高丽的行程录还记载了沿途自然风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境内的风物民俗,见闻等,有些行程录还详述了两宋与辽、金、高丽间的交通路线、馆驿制度以及交聘礼仪,迎送、宴饮朝会、参与人员等,使国人大开眼界。当然,由于出使国家不同,使臣的喜好不同,行程录的内容在大同的基础上也不完全相同。

二、出使行程录特点

(一)模式的规定性。出使行程录不是一般文稿,作者可根据个人的意愿、喜好、甚至随时、随地采用任意题材有感而发。而使臣所书的行程录是归国后向朝廷交差的履职报告,因此对它行文的纲目、格式、内容做相应规定是自然的。

1.行程录有固定名称。如,祝贺辽国正旦节,其行程录全名应该是“某某贺契丹正旦”,祝贺辽主的生辰,其行程录全名应该是“某某贺契丹生辰”。我们现有资料中行程录的名称各不相同,如“张舜民使辽录”、“燕云奉使录”、“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和“揽辔录”等等。这都是后人在引用该记载时以防混淆添加的名称,或者作者在收入文集时,对它的重新命名。范成大的《揽辔录》,取的是《后汉书·范滂传》“登车揽辔,概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之意。《松漠纪闻》书名应该源于唐朝所设立的松漠都督府,他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洪皓流放之地位于松漠都督府北面,距离很近。因此,洪皓用“松漠纪闻”来代指他在金朝的见闻。

2.宋代出使行程录的书写格式也相对固定。行程录一般采取按行进路线记录或日期记录的形式。路振的《乘轺录》,王曾的《王沂公行程录》、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等都采用地名(馆驿)加里程的记录模式,路振的《乘轺录》:“五日:自白沟河北行至新河县四十里。新城,属涿州。地平,无丘陵。六日,自新城县北行,至涿州六十里,地平。十五里过横沟河。三十五里过桑河。涿州城南有亭曰‘修睦’。是夕,宿于永宁馆。城北有亭曰‘望云’。”[2]特别是《熙宁使虏图抄》,不但记程,而且对行程地理状况及途径地点的具体方位也表述得非常清楚。如“新馆,西南距古北口七十里。自馆北行,少西北屈行,复东北二十余里至中顿。其东逾小岭,有岐路,小近而隘,不能容车。过顿东北十余里,乃复钩折而南,数里至卧牛馆。”[3]

(二)出使行程录内容的详实性。出使行程录没有作者的任何虚构、夸张与想象,基本是有事必记、有言必录,甚至详细到他们出使过程中,攀爬的每一座山、跨越的每一条河、休息的每一处馆驿、与出使国接伴使的每一次交往等均有记录。虽然现存的行程录有一些是从其他典籍中辑录的只言片语,但透过这些只言片语完全可以推断原始材料的详细与真实。如《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有这样一段:“本朝界内一千一百五十里,二十二程,更不详叙。今起自白沟契丹旧界,止于虏廷冒离纳钵,三千一百二十里,计三十九程。”[4]许亢宗把整个出使过程分为六十一程,以程为序连续记录,内容有简有繁,但是每程必记。行程录对对一些有关领土纷争、战争赔款等关乎国家利益的大事件,记录的更为细致。《入国别录》详尽的记录了沈括与辽国大臣的唇枪舌战。从记载中得知,熙宁七年,辽国使臣萧禧出使宋朝,要求重新划定边界。萧禧坚持说黄嵬山附近的三十里土地属于辽国。熙宁八年,沈括作为回谢使出使辽国,与辽商议地界。沈括一行人至辽的第一次宴饮就充满了火药味,“五月二十九日,就馆赐宴,差枢密副使杨益戒和馆伴梁颖押宴,酒二行”,辽国坚称“鸿和尔大山自来系北朝土地”,沈括则反问:“不委北朝有何文字照证?”,梁颖则问:“南朝有何照证?”沈括回答:“南朝收得北朝照证甚多,亦有十年前照证,亦有今年照证,亦有圣旨照证。”梁颖说:“此只是定夺,苏直聂再友地界即非两朝地界,两朝地界自在近南分水岭为界。”沈括答云:“若是援引石廷直所争地土文字,即是已定却鸿和尔大山脚下为界,东西地土自有照证。”[5]辽国的无理争辩,沈括拿出证据一一驳斥,宴席上的双方争执陈词记录竟达4500字之多。最后交涉结果是,辽统治者放弃了对黄嵬大山的土地要求。《宋史·沈括列传》中记载:“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清。”[6]

(三)出使行程录载录的全程性。行程录从使臣踏上征程的那一刻开始,便连续、详细的记载着他们履职的所有见闻与经历,时间与空间上不曾间断。从留存比较完整的行程录作品可知,使臣的记程与记日,均以时间顺序,包括出使行程、经见、交流等一系列场景作行进记录。楼钥的《北行日录》,以日记体的形式,非常完整的记录其以书状官的名义跟随汪大猷、曾觌使金的全过程。从接受出使任务后的第一日到使臣还家的最后一日,包括往返共147天,每日均有记录,即便出发前无事可记或者只是亲朋之间的饮酒唱和,也同样有简短记录。“十二日甲午,阴”“十三日乙未,雨”“十四日丙申,雨。李器之以凤栖梧饯行”“十五日丁酉,雨。周仁甫约同登途”“十六日戊戌,晚晴。仁甫酌别于少微阁,醉中唱和”等等。

行程录也包括杂录或杂记等各种外交见闻,甚至还有各种图经,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其自叙:“谨因耳目所及,博采众说,简去其同于中国者,而取其异焉。凡三百余条,厘为四十卷。”[7]他不仅记录了出使高丽的所有行程、以及高丽的建筑、风土人情,而且还配以图画,使行程录内容具体、生动、形象。

三、出使行程录作用及价值

宋代的出使行程录作为官样文章,因为遣使频繁、次次上奏,文本之多可以想象,因没能受到应有重视,资料留存数量有限,也不够完整,但当朝规定出使行程录目的是明确的,价值是不可否定的。

首先,他为朝廷了解外情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无论是为了战争还是和平,了解他国的状况都是十分必要的。宋朝的交聘制度建立后,朝廷明确规定,使臣回国之后,“中兴讲和好,务大体,厌生事,于是馆伴、接伴与夫使虏者皆有语录。”[8]所以出使行程录,“既是出于外交使臣‘交差’的一种职责要求,也为久积心胸的忧愤所驱使,纷纷仿效前人,撰作行记叙事抒怀。”[9]两宋时期的使臣们则迫切希望统治者对异国有更多的了解,为朝庭收复失地提供必要有益参考。

其次,为后续使臣出使提供前车之鉴。宋的使臣一旦被朝廷选派,出使之前要作两个月的准备,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参阅之前使臣上奏的行程录资料,“比者使行,取以稽考,为补已多。”[10]充分吸取前使的经验教训,详细研究出使国家的气候、地貌以及民俗,做到有备无患。据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记载:“自幽州由岐路出松亭关,走中京五百里,循路稍有聚落,乃狄人常由之道,今驿回屈几千里,不欲使人出夷路,又示疆域之险远。”[11]辽人为炫耀自己国家疆域之辽阔、地形之险要,一般不许使臣走近路,而要绕行千里。正是前使的行记资料,让再次遣派的使臣心中有数,据理力争。《宋史·阎询传》记载:阎询“使契丹。询颇谙北方疆理,时契丹在靴淀,迓者王惠导询由松亭往,询曰:‘此松亭路也,胡不径葱岭而迂枉若是,岂非夸大国地广以相欺邪?’惠惭不能对。”[12]说明阎询出使前对行程旅途早已胸有成竹,当辽接伴使迂回道路时才能向对方提出诘难而少耗时力。

再次,流传下来的出使行程录为国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异域资料。行程录作品历经多朝,失传失散,有些行程录作品是通过使臣本人的文集、各种史籍的引用得以流传。这不仅是当朝统治者了解外情的参考,为国人提供了看世界的途径,也为后人了解邻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如《松漠纪闻》通过洪皓的儿子洪适整理、校刊、命名、刻印得以流传。沈括的《熙宁使虏图抄》收录于他的《长兴集》,又通过《长兴集》的抄刻而广泛传播。《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靖康稗史》、《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来录》和《大金国志》等书籍都引用了大量的行程录资料。

总之,宋代出使行程录的史料价值几乎可以扩展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切领域,对研究中国各学科史均有一定借鉴。

[1]傅乐焕.辽史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乘轺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3]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熙宁使虏图抄[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4]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5]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入国别录[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6]元·脱脱.宋史·沈括[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8]宋·倪思.<重明节馆伴语录>序[M].永乐大典.

[9]李德辉.论宋人使蕃行记[J].华夏文化论坛,2008(9).

[10]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1]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2]元·脱脱.宋史·阎询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

[责任编辑王占峰]

K244

A

2095-0438(2016)11-0050-03

2016-04-22

陈大远(1979-),女,达斡尔族,黑龙江绥化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传播。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宋代出使文学研究”(12532138)。

猜你喜欢

沈括使臣辽国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沈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明清朝鲜使臣汉诗整理与研究(20BWW023)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神智体”里奥妙多
沈括:一个通才的治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