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资本到创意产业
——以建盏为例

2016-04-13刘水清黄仕杰

关键词:文化资本创意产业建盏

刘水清 黄仕杰

(1.武夷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2. 福建统战文化研究武夷山基地,福建 武夷山 354300;3.武夷学院 图书馆,福建 武夷山354300)



从文化资本到创意产业
——以建盏为例

刘水清1,2黄仕杰3

(1.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2. 福建统战文化研究武夷山基地,福建 武夷山 354300;3.武夷学院 图书馆,福建 武夷山354300)

摘要:福建闽北的建盏作为流行宋代的饮茶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设计应从御用到大众、从文本到符号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视觉表达和呈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其转换的维度也应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方面进行,改变传统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转而用产业集聚的观点进行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本;创意产业;建盏

建盏是福建武夷山地区流行的一种饮茶器具。由于当地独特的饮茶方式,它寓意深刻的外形,引起了无数人的仿制,并视若珍宝。在饮茶风尚渐盛的今天,建盏带着昔日的光环,又重回大众的视野。建阳市政府也推出建盏文化,建立建窑建盏协会,开展建窑建盏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并举办各种藏品和新产品的展示、评选和交流活动,编制《建窑建盏》一书,收录建窑建盏传承大师、工艺大师的作品。在民众视觉文化不断丰富的今天,如何从视觉文化转向的角度,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各级文化部门推行的地方文化创意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文化资本转换成创意产业的主体——从圣坛到民间

建盏是在宋代广泛流行于朝野的饮茶器。当我们越过了近千年的时光之后,今天将它作为文化遗产挖掘出来,重新审视时,发现曾经的寻常器物到了今天已难觅踪迹,循着文字的记忆,我们看到的只是昔日的辉煌——即由众多文人墨客写下、名家政要留下的、尘封已久、锈迹斑斑的建盏,亦如曾经的架上绘画,高高在上,只为少数人所了解。这也就是说,建盏的历代传承所仰赖的媒介、流通的领域饱含着阶级的影子、资本的味道。正如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充斥着“寡人”的味道,而紧随其后的王公大臣,也多少沾染了王者的日影。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借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进行建盏的创意产业发展时,在这样一个喧嚣的商品时代,面对这个符号的拜物情结,人们所能够想象并借用的就是他的圣坛光环。殊不知,在商品时代,主宰它的是“大众”的消费。人们的视觉、听觉正在被侵蚀。面对大众这个字眼,如何去把握时代的主体,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由现代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的今天,曾经工作扮演了连接个人动机、社会整合和系统再生产的角色,现在这个角色由消费者活动来担任。拥有“一辈子”相对固定职业的人成为少数旧行业的主体,更多的人是在“灵活性”原则指导下的雇佣和解雇游戏,确切的说法是自我身份是多重的,人们用来建构身份的消费品,正如李嘉图·佩托拉所指出的,当前的全球趋势指向“通过大幅缩短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经济开始朝向朝生暮死、反复无常以及不稳定化的生产格局”[1]。消费社会需求和满足直接的传统关系将要被颠覆,对满足的承诺和期许会优先于需要,且总大于既有的需要。即消费社会需要和欲望减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品以“诱惑”消费者,二是消费品的短暂生命周期属性,将促使消费品走下圣坛,回到民间,回到大众,以更快的速度迅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化视角下的消费品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进入了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经济化的消费社会生活方式,大众不断提高的富裕程度,为人们有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商品、节假日和休闲消费提供着便利,而不断增多的闲暇时间活动也为人们塑造认同提供了条件。在消费时代,大众正如“高手在民间”那般,成为消费的主要力量。建盏也应借助大众的主动参与,从“寡人”的圣坛进入民间的大众之中,找出适合大众休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更好地融入现代的消费社会。

二、文化资本转换成创意产业的路径——从文本到符号

随着社会流动和交往的扩大,人们需要从日常消费的物品中来建构自己的身份,即人们使用一些“社会地位性的商品”来表明他们是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因而有别于其他人[2]。在消费时代,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产品为人们选择符号重新建构、展示自己提供了途径,因此形象即商品。就如波德里亚所说,商品即符号。在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符号脱离现实自成一体,不再与现实产生关联,而成为需要和满足的对象,人们是通过消费符号来建构自己的身份地位及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分析建盏在宋代斗茶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可得出建盏在斗茶活动中受到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异国僧侣等的青睐。由此,我们可看出建盏由不同地位、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使用,成了能够适应各阶层人们生活需要的日常生活器物,具有普遍的适应性。而在消费时代的今天,大众是消费的主体,在对大众消费符号进行选择时,必须选择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符号来进行消费,以满足消费社会需求。

建盏作为传统中的文本资料,历经了千年的积淀,当我们拂去它的尘埃,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时,融入消费生活,进行建盏的符号再生产时,除了造型、釉色、纹理等可视的符号性之外,还有建盏符号的文化消费性表达,就是说在商品的符号消费中,视觉文化将成为主要因素。正如贝尔所说的:“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帅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3]在“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下,消费就决不能理解为对使用价值、实物用途的消费,而应该被看作是对记号的消费,即对符号的消费。以建盏为主的文化产业,也就应当是面向大众消费的特定娱乐和时尚性的建盏文化产业。正如皮尔斯所说,“只有被解释成符号,才是符号”[4],此时的符号应为任何符号表意组合,即为宽泛的文本(此定义为符号)在这表意组合中,应该跨越传统的视觉呈现方式,紧紧地和消费时代的传媒方式结合,如电视和电影文化的奇观效果,电子和网络文化的震惊效果,如台湾“故宫博物院”在2007年的“old is new”活动,对博物馆衍生商品将不再局限于复制品制作,而是将文化创意衍生的成果通过专业市场管理、品牌授权机制及国内外异业结盟等方式分享给大众[5]。具体的做法除了从硬件上“故宫换新装”翻修工程,更多的是从软件上进行各种创意活动。如请知名导演拍摄纪录片《历史典藏的新生命》、请当红明星拍摄剧情长片《经过》、与知名设计品牌ALESSI与法蓝瓷的授权合作、数位博物馆计划——清先生,打破博物馆固有的呆板印象,从生活、学习、工作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让古老文物进入现代生活,拉进和大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形塑当今的一种生活哲学,即让故宮不只是博物馆的品牌,更是生活美学的品牌。通过全方位、立体的视觉呈现,让符号载体多元化、视觉化、感官化、大众化,从而给人更丰满、更亲近的形象。

三、文化资本转换成创意产业的方式——从单一到积聚

在建盏的创意产业转换中,必须关注与消费时代紧紧伴随的景观呈现。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整个社会也从商品社会进入了景象社会,正如德波所说的:“景象不是形象的聚合,而是人们社会关系,以及经由形象所中介的社会关系。”[6]也就是说,消费社会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已经呈现为对景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它呈现的正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核心要素,即突出了产品的精神价值或者创意价值,也就是它主要是依赖于人力资源来创造价值,而不是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创造价值[7]。目前建盏的原属地——福建省建阳市,也极力推出以建盏为主的建盏文化。从政府行为的出发点来说,是多面向、多角度的建盏产业构建。可是这些活动仍停留在艺术和文化为主导的产业核心构成中,而在电影、电视剧、动漫、软件、建筑和产品设计、广告等拉动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关键部门中,则显得微乎其微。特别是在网络时代,面对新时代的年轻族群,如何结合时代资讯的有效传播方式,也是将文化资本进行现代转化的重要参考要素。

按照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来说,可分为内容产业、传媒与广告、文化产业衍生产品、相关服务等四大领域,而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则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的狂飙推进,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支撑的网络平台,正在持续并强化生产网络、社会网络、市场网络与消费网络的通达性、及时性和同步性[8],建盏文化产业也同样面临着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进行深度的开发,从根本上避免出现“有文化无产业、有名片无集聚”的现象。在这个“体验”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生活在一个历史感让位于故事神话的“古迹之乡”。每一个地方都备有导游、旅行计划图、博物馆及纪念品[9]。我们需要透过产业化的积聚形式引导人们进入迪士尼般的梦幻世界,脱离身后的残酷现实,进入眼前梦幻的理想乐土,放弃生活的现实规则,追寻梦境的游戏定律。在消费时代,随着物质消费需求不断饱和,人们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从单纯的大众消费转向文化产品及其他优质产品的消费,即当地消费文化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充满审美和文化意义要求的消费过渡[10]。在建盏这一地方文化文本转化成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将建盏这一符号融入现代创意产业这一整个的链条之中,避免断章取义、避免用放大镜从微观上认识建盏符号;而是必须将建盏符号融合现代人生活的全景,让建盏可看、可听、可感、可游,运用现代媒体多面向、多元性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地融入现代消费生活,从而让建盏在新的时代,重回日常生活、重回大众视野。

参考文献:

[1]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新穷人[M].仇子明,李兰,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70.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0.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37.

[4]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

[5]“OLD IS NEW”时尚故宫[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

HD46FE7LPiEswyQxqTItdv4rkTa

Fo02A8J1IupkawZrWoeWjyAcU

04T1ODJ8-nPbSe5ZaT0-4J-2g

QdwK2FaJozIILY16TFW_OIaL

KPU3gm/2014-10-25.

[6]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2.

[7]陈少峰.文化产业业态化与文化企业经营策略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45.

[8]周蜀秦,李程骅.文化创意产业驱动程式转型的作业机制[J].社会科学,2014(2):67.

[9]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149.

[10]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M].毛怡红,译.姚燕,校.柴方国,审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26.

(责任编辑林东明)

From Cultural Capital to Creative Industry——A Case Study ofJianzhan Teacup

LiuShuiqing1,2Huang Shijie3

(1.College of Arts, Wuyi University, Wuyishan, Fujian, 354300; 2. Wuyishan Research Center, Fujian United Front Culture, Wuyishan, Fujian, 354300;3. Library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 Fujian, 354300)

Abstract:Jianzhan teacup is a very popular teacup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teacup design should convert all-roundly and three-dimensionally from mainly catering to the imperial use to the public taste and from text expression to symbolic expression so as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public consumption. Meanwhile, the methods of conversio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synchronism and diachronism an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 from a single one to an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a view to balancing the industry structure.

Key words:cultural capital; creative industry; Jianzhan teacup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6)02-0115-00

doi:10.16169/j.issn.1008-293x.s.2016.02.024

收稿日期:2015-06-25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JA13311S)、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B052)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刘水清(1977-),女,福建南平人,武夷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视觉品牌形象研究,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创意产业建盏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