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2016-04-13张智昊韩瑜峰高文志刘芳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聋人艺术设计导师

张智昊 徐 岩 韩瑜峰 高文志 刘芳芳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探索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

张智昊徐岩韩瑜峰高文志刘芳芳

(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随着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聋人艺术设计专业一直在努力寻找较为适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是目前比较适合聋人生理特点和社会职业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工作的“实验室”,是企业获得合用员工的“训练场”。教师在工作室制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教学,边讲边做避免教学的空洞乏味,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效果。

聋人;工作室;教学模式;就业

一、中外聋人高等教育现状比较自我

美国施劳德特大学、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日本筑波技术大学等国外聋人教育较先进的大学,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来开设新的既适应聋人生理特点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立不同专业方向的工作室,让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这些聋人高等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为聋人高等教育所设置的专业选择范围有限,专业课程设置单一,专业与市场衔接不够紧密,缺乏灵活性。据统计,我国现有10余所本、专科院校招收了听障大学生,在读人数约4000左右,艺术类听障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那么,建立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就成为提高听障大学生受教育水平的关键点而有效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则成为整个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1]

当前,国外的特殊教育已经走出了成熟的路子,相比较而言,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知识的更新,忽视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工作真正的联系起来,导致我国的听障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多在培养计件工人。建立教学体系之初没有将听障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而仅仅是让他们掌握一门成熟的技能作为培养的目的,多注重于手工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设计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部分院校所开设专业的特点是单一化、简单化和低层次化,难以培养出能为国家所用的人才。

二、我国聋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国家需要、地区需要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或者能够自主创业的实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这就使得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脱节,加大了供需之间的矛盾。聋人因其本身的生理缺陷,在与健听人沟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也是聋人就业难于健听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容忽视,更应引起重视的是,正因为听力的缺失,他们的视觉注意力更为敏锐、细致。他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手语,致使他们手动灵活性好于健听人,大脑思维也较为敏捷。所以,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应充分地考虑到这些特点,设置一些多动手动脑的课程。社会在录用这些听障生就业时,应关注到他们表面劣势背后的优势,避其所短,扬其所长,使人人都能成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国内的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还属于探索阶段,大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一方面是理论学时占据较大的比例,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课;另一方面培养方案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关联性较小,致使“学校尽了力,家长花了钱,学生吃了苦,老师受了累”,但不能学以致用,对社会贡献不大。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应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完成,而今的实际情况是这部分的任务多由接纳学生的企业来承担。如此下去,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对聋生教育职责的衰减,这是应该引起关注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实需要脱节。对于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教学而言,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针对于健听学生制定,在课程设置上采取了逐级递进式的方式,从基础课一门一门过渡到专业设计课,课程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并结合适量的案例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是缺乏联系的,自以为够用了,其实差的还很远。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因聋人自身特点决定,健听人的教学模式不适应聋人的学习需要。不仅如此,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缺乏会手语的专业课教师,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同时存在实践实训课教学不规范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解决。

三、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聋人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最佳方式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聋人大学生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训练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进行教学,促进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就业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室制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基础的训练平台,在这里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和内容。采取小班化教学,工作室导师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程,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导师可以将承接的具体项目和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2]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组织架构。

1.工作室的教学功能。工作室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首先,课程内容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而聋人工作室教学是以实践能力为教学主要内容。其次,在教学形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自然专业班级为单位教授统一的教学内容,而工作室制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再次,在教学内容衔接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只负责一门课程的讲授,缺乏将前一门课程内容与本门课程进行衔接,缺乏将本门课程作为基础铺垫给下一门课程的环节。工作室制是由导师确定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本工作室的全体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和特点结合社会需求来制定教学大纲,导师活动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这样就避免了教学内容上出现割裂的现象。[3]

2.工作室的课程设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由该工作室内的所有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应紧跟时代步伐,向社会输送有用的毕业生。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实际项目的制作完成也可以是一种技术的学习掌握。这种有的放矢的课程设置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迅速的进入职业角色中,而不是在企业中学习1~2年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作人员。[4]

3.工作室的师资结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的导师是整个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核心,导师要确定本工作室的专业方向,同时要负责对外承接实际项目,包括对本方向一些专业技术的掌握。导师们负责设计工作室中的课程内容、时间进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工作室导师构成以一个主要负责人为主,可以有2~3名的授课教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方向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同时提高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4.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它成为学校与社会联系的窗口,它灵活的教学内容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传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针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灵活性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导师责任制,一位主要负责的导师安排工作室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负责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的上课时间等计划性工作,其他授课教师可以分管一些具体方面的工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工作室管理中来,帮助负责工作室卫生、上课时间协调和上课场地申请等力所能及的工作。[5]

5.工作室的教学组织。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它打破了学校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壁垒,它的教学内容完全是根据充分的社会调研来制定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工作室的导师们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更多义务。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需要导师联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导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是不是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当课程内容为实际项目的时候,导师还要控制工作的时间进程、作品的质量等方面。教学过程可以在工作室内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去落实。

综上所述,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实用性体现着它符合时代需求的优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方向,避免了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现象。导师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工作特长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激发了其授课的积极性。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企业通过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模式,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来,可以在学校定制自己需要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说,聋人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制多赢的教学模式。

[1]李强.中、日、美聋人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37-40.

[2]端文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4(1):207-208.

[3]崔勇.基于聋人特征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装饰,2010(12):110-111.

[4]高海东.聋人大学生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林区教学,2009,(6):9-10.

[5]孙钢军.“工作室制项目驱动”教学在聋人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14(5):98-101.

[责任编辑靳开宇]

Exploration of the Studio Teaching Modeof the Art Design of the Deaf

Zhang Zhihao Xu YanHan YufengGaoWenzhi Liu Fangfa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Suihua 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 152061)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the deaf art design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ause has been trying to find amore suitable teachingmodel.The studio system is a teaching mode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af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ety.It is the“laboratory”that the studen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the society,and it is the training ground for the enterprise to obtain the suitable staff.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 will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 teaching,and make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ual project.The studio teachingmode of students,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an achievewin-win results.

deaf;studio;teachingmode;employment

G762

A

2095-0438(2016)10-0055-03

2016-07-12

张智昊(1979-),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工艺美术。

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C20140132、JC20140033)。

猜你喜欢

聋人艺术设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星.云.海》
《花月夜》
V eraW an g
导师榜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