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干扰行为干预研究

2016-11-22王曙光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闭症安静老师

王曙光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 广东东莞 523900)

基于功能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干扰行为干预研究

王曙光

(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广东东莞523900)

自闭症儿童的干扰行为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还会对周围同学、老师以及家长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者首先通过观察对个案的干扰行为形成功能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来分析个案干扰行为的功能;并基于功能分析的结果,运用包含前事控制、行为教导和后果处理等策略对个案的干扰行为进行干预。在综合策略的系统干预下,个案的干扰行为明显减少,积极行为显著增多,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自闭症儿童;干扰行为;功能分析;干预

一、研究背景

干扰行为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出现的不恰当、扰乱正常活动秩序的行为。[1]R.MatthewReese和DavidM.Richman等人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对23个自闭症儿童和23个非自闭症儿童的干扰行为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干扰行为的原因一般是想要获得注意,得到实物,或逃避任务。自闭症儿童的干扰行为更倾向于逃避任务、自我刺激以及维持原有的活动。这表明,干扰行为的产生是有目的的,不同的干扰行为它的功能不同,我们要对这些干扰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必须先分析其功能。[2]功能分析是一种实验性的分析问题行为功能的方法,需要对目标行为进行功能假设,然后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假设。[3]总而言之,就是先提出假设,再验证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设计干预方案,对目标行为进行干预。

综上,本研究尝试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一名个案睡觉时的干扰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希望能改善他的问题行为,增加他的适宜行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韦,男,12岁,某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部六年级学生。父亲为某饭店经理,妈妈为某培训机构老板,家中有一个妹妹,家族无精神病史。四岁时父母发现其行为异常,在广州中山三院被确诊为自闭症,智商60,有语言,会用简单的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结合平时的观察及生活老师反应的情况发现:小韦上课喜欢离开座位,一节课比较难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一般会离座站起来走动3次左右;值班老师反应小韦午休时会大声持续地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生活老师也反应,小韦晚上睡觉时也会这样,有时持续到凌晨5点多钟才开始睡觉。老师的呵斥能使他停止几分钟,接着又继续叫,如果守在他的床边,他叫的次数会减少,但是一起身,他又开始叫;小韦在家午休和晚上睡觉时也会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父母呵斥,甚至打骂都没有减少他的行为。

(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研究中的A-B-A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包括基线期(A1评量实施干预之前个案的干扰行为,为期5天)、处理期(B评量干预期个案的干扰行为,共持续20天)和维持期(A2,为期5天)三个阶段。处理期达到干预目标,连续三周问题行为都维持在每天3次以下时,取消部分干预措施,(干预者不再对小韦进行社交故事教育,也不再直接监督小韦的行为,而改成小韦自己监控自己的行为,如果能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发出干扰的声音,就可以获得奖励。)进入维持期。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目标行为。从访谈和行为观察的结果可以得知:小韦中午午休和晚上睡觉时发出的“嗯嗯嗯嗯……”干扰别人睡觉的行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行为。小韦的干扰行为在老师要求大家躺下休息时就会发生,宿舍里每个地方都能听见,对同学和老师的休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半年内维持在较稳定的状态,发出的声音没有增大,也没有减小,持续的时间也没有发生变化。干扰行为发生后,小韦没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小韦干扰行为的操作化定义为:干扰行为是指午休或晚上睡觉时,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且持续10秒以上,影响同学以及老师的睡眠。

(二)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

1.功能分析。基线期结束后,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对小韦的干扰行为进行功能评估,以探讨个案睡觉时不断发出“嗯嗯嗯嗯……”的干扰声音的原因。

2.实验设计。在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础上,首先观察并形成假设,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假设来完成功能分析。

(1)观察形成假设。通过观察,发现:①罗老师中午值班时,小韦的干扰行为明显减少。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罗老师会给他手机玩;罗老师性格温和,很少对他发脾气,耐心地坐在他的床旁边。(小韦的问题行为可能想获得实物手机,以及得到关注)②生活老师王老师值班时,小韦的干扰行为也相对少一些,生活老师不理会小韦的干扰声音,“他叫得没有意思就不会叫了。”(小韦的干扰行为可能是想获得关注)③张老师中午值班时,会和小韦以及其他有语言的学生聊会天,不会严格要求按时就寝,小韦的干扰行为也会少一些。(小韦的问题行为可能是逃避任务,获得关注。)④李老师一到宿舍就要求学生上床睡觉,小韦一叫就要他“闭嘴,睡觉。”小韦的干扰行为发生最多。(获得关注,逃避任务。)

(2)功能分析验证假设。

①罗老师值班,不给他手机玩,要求他按时就寝。

②罗老师值班,他一叫就呵斥他。

③李老师值班,忽视他的干扰行为。

④李老师值班,给他手机玩。

⑤李老师值班,不要求他按时就寝,陪他聊天,耐心地坐在他的床边。

表1 小韦目标行为记录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情境②中,目标行为出现得最多,教师对小韦干扰行为的呵斥强化了他的行为,满足了他获得关注的需要。情境①中,要求他按时就寝,目标行为出现得也比较多,表明小韦的干扰行为有逃避睡觉这个行为的目的。情境③④⑤表明,适当忽视小韦的干扰行为能够减少对他的干扰行为的强化,手机在干预小韦的问题行为中,是一个不错的强化物,可以和其他干预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同时,满足小韦关注的需要也能够减少目标行为的出现。

从以上的实验分析可以得出,小韦干扰行为的功能是获得关注与逃避任务。

(三)实施干预。根据功能分析的结果,研究者和小韦的班主任老师制定了干预方案。

制定干预方案时,以功能分析为基础,采用前事控制、教育引导和后果处理等综合策略系统地干预小韦的干扰行为,以达到减少干扰行为,积极发展小韦的替代行为,促进他更好地发展的目的。整个干预过程由研究者、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值班老师以及生活老师一起完成,并且大家就具体的操作策略达成了一致意见,以下为20天的干预过程。

1.前事控制策略。

(1)提供适宜的宣泄渠道。小韦属于比较好动的孩子,大课间和放学后,班主任老师带着他跑步,一方面发泄他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他从老师这里获得了较多的关注,满足他情感方面的需求。

(2)改变生态环境。[4]小韦的爸爸妈妈以前会花很多时间在小韦身上,希望他能够彻底康复。可是他的自闭症状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父母对他的希望也逐渐变淡。随着妹妹的诞生,父母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工作和妹妹身上,对小韦的关注越来越少。父母把他放在学校寄宿,星期五的下午才接回去,他很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可是他不会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因此,班主任向小韦的父母建议,在家里多给小韦一些关爱,星期三的下午把孩子接回家,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老师平时上课时,给小韦也尽可能地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他关注的需要。

(3)推迟上床睡觉的时间。中午吃完饭后,老师先带着学生在校园里散20分钟的步,推迟到12点30分再要求学生睡午觉。刚吃完饭,学生还没有睡意,硬让他们上床睡觉学生们很难入睡,何况自闭症学生有很大部分本身就存在睡眠障碍,特别是对小韦这种好动型的学生来说更难入睡。老师带着学生散会步,有利于消耗掉部分精力,增加师生间的感情,帮助他们更快地入睡。

(4)改善睡眠环境。将睡眠质量好的丁某和黎某安排在他的左右边床铺,一方面,这两个学生无论环境多么吵杂,他们都能很快入睡,减少小韦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两位学生不会关注小韦的干扰行为,不会对他的不良行为给予强化,而且还会给小韦一个榜样的示范作用。

2.教育引导策略。

(1)教导小韦恰当的替代行为。替代行为是与问题行为相反的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积极行为。[5]教导小韦他不想睡觉时,可以和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睡觉。”老师允许他可以不睡觉,但是要躺在床上,不发出声音。如果他能够安静地躺在床上5分钟,老师将允许他安静地玩5分钟的手机。这样持续了3天,将要求改为了如果能够安静地躺在床上8分钟,老师将允许他安静地玩8分钟的手机。持续了2天,到了干预的第一个星期六、星期天,研究者和小韦的父母达成一致意见,建议他们在家也这样要求他并延长至安静地躺在床上10分钟,允许他安静地玩手机8分钟……慢慢地将安静地躺在床上的时间延长,玩手机的时间缩短为一个定值8分钟。到干预的第三周的星期五,研究者和小韦约定,如果整个午休的时间他都能安静地躺在床上,下午就可以玩20分钟的手机。如果整个晚上都能安静地躺在床上,白天可以玩40分钟的手机,并且星期三和星期五爸爸会提前一个小时来接他回家,小韦高兴地答应。

(2)用社交故事训练小韦的规则意识。[6]小韦的认知能力较好,能够阅读、理解简单的故事。研究者和班主任老师把小韦在宿舍的表现拍成图片,同时把表现好的同学也拍成图片,制作成简单的社交故事。例如《睡觉的时候,我可以这样做》:12:30了,我们要午睡了。我不困,不想睡觉。可是,小丁、小黎、小钟……他们要睡觉。如果不睡觉,他们下午会,打呵欠,生气、难受……所以,我不能叫,那样他们会睡不着。我可以安静地躺在床上,也可以闭上我的眼睛。这样不会吵到他们睡觉,他们会睡得很香。下午他们会和我一起高兴地玩,老师也会表扬我,我会感到很高兴……通过社交故事训练小韦的规则意识,提高他遵守规则的能力。

3.结果控制策略。

(1)积极忽视法。如果学生表现出问题行为,教师就停止对他的有关鼓励与强化,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行为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7]考虑到小韦发出“嗯嗯嗯嗯……”的干扰声时,宿舍里有三个学生会强化他的行为,(一个学生会跑到他的床边喊“不要叫了,不要叫了。”往往这个时候小韦叫得更欢了;还有个学生会大声地向老师告状“老师,他又叫了,他又叫了。”还有个学生小韦一叫,他就拍手。)所以研究者和生活老师商量,把这三个学生暂时安排在其他宿舍。相关老师达成一致意见,小韦睡觉时再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不要理他,不要批评他,随他一个人在那里叫。当他停止发出“嗯嗯嗯嗯……”的声音达到约定的时间后,奖励他玩手机,并且告诉他“因为你安静地躺了×分钟,所以现在可以玩手机×分钟。如果你再安静地躺×分钟,你还可以玩手机×分钟。干预的第一天中午午休,刚开始小韦叫一次的持续时间比以前还长,到了晚上叫一次的持续时间逐渐变短。

(2)区别性强化。使用区别性强化增强积极行为。当小韦能用口语表达“老师,我不想睡觉。”时,允许其安静地躺在床上,当他能够安静地躺满约定的时间,奖励他玩手机,让爸爸提前接他回家来增强他的积极行为。而对他发出“嗯嗯嗯嗯……”的干扰声,则忽视不理睬。

四、结果与分析

(一)资料处理。资料分析主要采用视觉分析,显著性检验并结合教师及家长的评价来综合分析干预效果。运用视觉分析时,应留意:1.阶段内的资料点数目;2.水准稳定性及阶段内与阶段间的水准变化;3.阶段内与阶段间的趋向走势、趋向稳定性及趋向变化;4.资料点重叠的百分比。[8]

(二)结果与分析。

1.目视分析。

(1)小韦干扰行为阶段内变化分析。

图1 小韦干扰行为变化曲线图

从图1可以看出,小韦干扰行为在基线期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处理期的第一天干扰行为增加,比基线期的最高值还要高,这是因为采用了积极忽视的处理策略,后来随着其他综合策略的积极跟进和干预教师的坚持,小韦的干扰行为呈下降趋势。到处理期的第18天减少至2次,第19天减少至2次,第20天减少至1次,进入维持期。小韦在维持期干扰行为保持在2次及以下,仍保持在干预目标之下,达到了较好的维持效果。

表2 小韦干扰行为阶段内分析摘要表[9]

图1显示小韦干扰行为在基线期变化范围介于15—20之间,表2可以看出,基线期的水准稳定度为60%,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C统计结果为(C=0.590,Z=1.627,P>0.05)表明数据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入处理期。处理期的水准稳定度为46.67%,水准变化为21,表明小韦的干扰行为显著减少,安静躺在床上的积极行为增加。平均水准由基线期的17.8降至处理期的7.75,最后降至维持期的1.2,表明干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小韦的干扰行为不断减少。维持期的水准稳定度为40%,但C统计结果为(C=0.25,Z=0.756,P>0.05)差异不显著,表明维持期取得了较好的维持效果。

(2)小韦干扰行为阶段间变化分析。

表3 小韦干扰行为阶段间分析摘要表

从表3可以看出基线期与处理期重叠百分比为10%,表明小韦进入处理期后干预效果显著。处理期与维持期重叠百分比为80%,表明对小韦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维持效果。

2.显著性检验。小韦各阶段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如表4:

表4 小韦各阶段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F检验结果显示,基线期、处理期和追踪期三个阶段间的数据差异显著(F=33.630,P<0.01)表明干预效果显著,对小韦的干预有效。

3.教师及家长的评价。值班老师、小韦的班主任及生活老师反应,小韦现在睡觉时很少发出“嗯嗯嗯嗯……”的干扰声音了,会安静地躺在那里,虽然午休时很少睡着,但是对其他同学不再造成影响了,另外三名同学也搬回了宿舍,对小韦的行为也没有产生影响。班主任老师反应,小韦现在在班上的表现比以前也好了很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了,而且对体育活动比以前喜欢了,情绪也稳定了很多。小韦的妈妈反应,小韦现在中午和晚上睡觉时几乎很少发出干扰声音了,不再影响家人的睡眠,有时还会主动和家人简单沟通,和爸爸妈妈以及妹妹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综合性的干预策略对干扰行为的介入成效。对小韦实施综合性的干预策略后,他安静地躺在床上的行为增加,发出“嗯嗯嗯嗯……”的干扰行为显著减少,表明干预是有成效的。此外,个案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班级教学活动的行为增加,与同学、老师以及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2.综合性的干预策略对干扰行为的维持成效。维持期的平均水准明显低于处理期,维持期与处理期的重叠百分比较高,表明虽然撤退了部分干预措施,但是干预的维持效果较好,维持期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3.功能分析对制定系统的干扰行为方案的成效。本研究采用实验性的功能分析的方法发现小韦问题行为的功能是获得关注与逃避任务。根据小韦干扰行为的这两个功能制定了系统的干预方案,才取得了预期的干预效果。每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问题行为,还是合适的行为都有它的功能,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一定要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才能有的放矢地干预问题行为。

(二)后续研究的建议。

1.延长研究周期,对小韦做更长的追踪研究,对个案的干扰行为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讨它能否被积极行为完全取代以致消失。

2.小韦的干扰行为减少后,可设计改善小韦睡眠问题的策略,提高他午休和晚上睡觉的质量。

[1]陈佳敏.自闭症儿童上课离座问题行为处理之个案研究[J].国小特殊教育,2007(46):85-94.

[2]王静静.社会故事教学对自闭症学生课堂干扰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7-8.

[3][7]黄伟合,贺萃中.功能性行为评估与干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97-98,157.

[4]颜瑞隆,张正芬.从生态系统理论谈自闭症学生的学校适应[J].特殊教育季刊,2012(124):11-19.

[5]王碧涵,王碧霞.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功能性评估及干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2):52-56.

[6]梁碧明,刘芙蓉.社会故事连环图片在亚斯伯格症国中生社交技巧及语文能力之教学应用 [J].特殊教育季刊,2011 (121):8-21.

[8]杜正治.单一受试研究法[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47.

[9]李芳,李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1.

[责任编辑郑丽娟]

On Intervention of Interference Behavioursof Children with Aut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of Function

Wang Shuguang

(Dongguan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al School,Dongguan,Guangdong 523900)

The interference behavior of a child with autism not only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rounding classmates,teachers and parents.Firstly,the paper formed functional hypothesis of the student’s interference behavior by observation.Secondly,it analyzed function of the student’s interference behavior through experiments verifying the hypothesis.Finally,it used the intervention plan which included antecedents controlling,behavior education and consequences treat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unction.The student has been done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intervention.His interference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and positive behavior has clearly increased.The intervention effect is good.

children with autism;interference behavior;the analysis of function;intervention

G766

A

2095-0438(2016)10-0077-05

2016-04-27

王曙光(1974-),男,四川岳池人,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校长,研究方向:特殊儿童教育。

2015年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积极干预研究”(2015YQJK12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自闭症安静老师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楼上请安静
坐拥安静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