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2016-04-13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汤 洪

(四川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成都 610066)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汤洪

(四川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成都 610066)

摘要:2012年,教育部颁发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与传统“对外汉语”的区别,“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文化类”、“外语技能类”、“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四个系统进行构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对外汉语;国际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

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面对这一新的变化,针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该如何发展、专业培养核心的课程体系该如何设置等问题,学界尝试着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该专业课程设置仍不如传统成熟专业诸如“汉语言文学”等有一个为大家认可的完整体系。本文拟对2012年新专业调整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清理,并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与传统“对外汉语”的区别,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四个系统构拟,以供业界批评指正。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由来及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050103)本科专业是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所整合设置的新专业,此次新颁发的专业目录是在1998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较大修订。自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050103*)、“中国语言文化”(050106W)和“中国学”(050108S)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1]23,为文学(05)学科门类下中国语言文学(0501)专业类下设的专业。

“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许琳认为,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从“对外”到“国际”,体现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2]107;其次,“教育”一词,扩展了该学科的外延,体现了“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2]107。随着“汉语国际教育”这一新兴专业的设置,吴应辉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时代正在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学时代,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正在转型为国际汉语教学,因此,有必要努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应该包括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两大部分”[3]36。依据吴应辉的说法,“汉语国际传播”更是包括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汉语国际传播国别问题、汉语国际传播体制机制与科学发展、汉语教学的本土化问题、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汉语国际传播典型个案、汉语国际传播的有关标准、汉语国际传播的项目评估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与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传播史[3]40-41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有鉴于此,我们需厘清这些名称的关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合并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专业,合并后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涵盖的领域远远大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包括若干分支领域,“国际汉语教学”仅是其一个专业分支,包括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述评

据国家汉办官网统计,截止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已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4]。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到:“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5]孔子学院的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势必会扩大孔子学院学习者的层次类型以及随之而来的学习者人数的激增,各国学习者对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也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国情等更多专业深层领域。单一传统的只注重汉语初学者语言知识习得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学”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

汉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外语学习者的热门选择,随之而来国内外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增加。一个应用型专业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需求者对该专业人才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据专门提供对外汉语专业信息的“汉语链”网站披露,全国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00年的16所激增至2014年底的342所[6]。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尚为年轻,新兴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一直是教学研究界所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教育部公布的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诸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通论、写作、外国语(各语种)[1]87-88,只是一个梗概,该专业应由哪些具体课程组成一个系统的培养体系,细化到每一门课程该如何定位培养目标,各个高校的专业建设队伍尚在不断探索之中。

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展开的讨论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学界也尚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王丽、朱宏撰文解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背景及意义后,重点分析了该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汉语言文学课程和英语课程简单相加、忽视对外汉语教学、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并由此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7]106-108。该文重点强调了该专业应夯实汉语本体知识基础,建议开设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文字学、训诂学等语言类专业课程,但仅仅强调并局限该专业在语言学一类,这本身就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并且所开设的这些课程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又怎样区分,该文没能解决这些问题。陈慧首先阐明中华才艺课程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国内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中华才艺课程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性质定位与实际需求不符合、课程内容不确定、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的现状,试图构建中华才艺课程体系建设方案[8]72-78。该文虽然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中华才艺”展开了深入探讨,但终究只是一门课程的侧面描述,没能为我们提供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全貌。韩蓉对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调整进行了说明[9]64-65。付丽以哈尔滨学院为例,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领域的改革,诸如客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合理分配课时、设置灵活特色课程、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10]318-319。张如梅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含混、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提出了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明确社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等原则,并以大理学院为例,力图探索该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构建[11]82-86。以上三文基本上是对本校该专业课程调整与改革举措的一些简单说明,多是一些课程设置与改革经验陈述,没能为我们勾勒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面貌以及可资借鉴的具体实施细则。钱玉莲依据南京师范大学探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由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两院联合培养的新模式(2+2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兼具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特点的“三型一化”人才[12]45-48。该文重点探寻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同样不能为我们提供可供参考的课程设置借鉴。杜贞等对多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大四学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从择业流向视角探讨了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形成不合理现状所存在的实践课薄弱、课程庞杂、没有凸显“对外”特色、课程安排不连贯等因素[13]258-261。该文重点在分析该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因素,但是同样没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构拟意见。刘文霞对近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单述评,尝试总结对外汉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突出特征,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指出,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面临自身职能的转变,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该专业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培养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担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政治、经济、当代国情以及历史文化等广泛知识信息的重任[14]74-76。该文重点在该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述评以及课程设置不足的分析,但是对于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未来走向也仅是个人一些宏观的思考,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具体可供操作的实施方案。

总之,研究者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自己的阐释和构拟,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可供操作的具体应用方案。笔者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与研究十余年,基于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逐渐摸索整理形成了一套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及培养要求相符合的课程设置体系,下面呈现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合并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等三个本科专业而成,合并后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无疑应融合原有三个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方能符合教育部设置新专业的初衷。此外,我们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要求中也能窥豹一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及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实践的基本能力。”[1]8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专业内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均与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有所不同,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原有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而应该研判国际汉语学习与传播的需求,根据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由此,我们构拟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四大板块。

(一)中国语言文学类

这一课程板块与原有“中国语言文化”(050106W)本科专业基本对应,此系列课程内容的设置,其实即为“中国语言文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据此,我们构拟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字学”、“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汉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

1.中国语言类课程体系。“古代汉语”是阅读中华经典的先行课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便可以自由阅读先秦至清末的汉语言作品。根据韩、日等国汉语教学机构反馈的信息,这一课程十分重要,学生至少要能掌握繁体字的识读和一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方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汉字文化圈的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任务。“现代汉语”主要关注当代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所主要学习的语言,所以,这门课程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坚持汉语自身的特征,将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融为一体。全面掌握汉字的构造特征以及规律无疑将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因而该专业开设“汉字学”十分必要。“语言学概论”以及“应用语言学”重点介绍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总体规律以及语言在现实中的实际运用规律,特别提醒学生学会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的一些异同之处,从而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传播效果。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根据二语习得原理,往往听、说、读先行,但是具备所习得语言的写作能力同样必不可少,因而让该专业学生掌握好“汉语写作”能力,无疑将大大促进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相关文字工作的基本素养。以上课程共同构成中国语言类课程体系。

2.中国文学课程体系。语言最精炼最优美的成果即是文学。要深入掌握一门语言,从文学入手乃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有效手段。要掌握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也必须从汉文学入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与汉语国际传播相关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掌握中国文学常识以及具备中国文学鉴赏基本素养,无疑将大有裨益,因而融合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应着眼于该专业学生的国际性和传播性,重点为学生提供解读文学经典以及阅读中华文学作品的方法和书目。虽只有两门课程,但开设课程的学期时间跨度却是最长的。根据四川师范大学该专业的十年培养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我们特别建议“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至少开设5个学期共计20学分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为系统而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以及发展脉络。

(二)中国文化类

与第一板块“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设置相比较,“中国文化类”课程更多强调从国家、民族宏观思想、文化、政治层面来规划与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和平交流等总体性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如果说“中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更多偏重于一种具体性、技能性、历史性以及传统型语言文学知识传授的话,那么“中国文化类”则更多强调从中国历史以及当前的总体性、宏观性、当下性、前瞻性视野入手来开展课程设置。这其中虽然某些课程的安排基本依据仍旧是中国古典文化与文明,但是其功能导向和着眼点却明显在于中国、中国人、中国社会当下之宏观生存面貌。这一课程板块大体与原有“中国学”(050108S)本科专业基本对应。我们根据国内外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学”这个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大致尝试构拟了“中华才艺”、“中国人文地理”、“当代中国”、“中华经典元典导读”、“中国文化通论”、“中华文明简史”、“国外汉学研究”等课程。

1.中华文化在技艺层面的才艺实践训练至关重要。“将中华文化具象化的中华才艺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作为汉语语言的载体,不仅适应了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需求,同时实现了活跃汉语国际教学的课堂及增强外国学习者的学习兴趣”[8]72,这也是该专业开设“中华才艺”课的意义所在。中华才艺多种多样,书法、国画、戏曲、中国民族舞蹈、民歌、民乐、曲艺、武术、太极、剪纸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等种类众多。作为课堂教学,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选取几种进行专门训练,也可根据学生意愿与自身素质灵活安排上课内容。以四川师范大学该专业的中国文化特色才艺课的开设实际情况来看,围棋课、太极课、书法课以及西南地区民族艺术课程的开设与教学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宝贵的教学经验。鉴于笔者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笔者建议该专业学生在录取招生环节甚至可以考虑增加中华才艺的面试内容,从而保证本专业学生中华文化技能的必要素养。

2.“汉语国际教育”重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大多对中国人生活的这块土地充满兴趣,以探讨中国人生活与所处空间的人地关系、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中华民族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及其历史流变的“中国人文地理”,无疑将为传播对象提供释疑解惑的知识和理论。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传播对象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以及当今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与影响等内容充满极大兴趣,“当代中国”即可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解当代中国的知识素材和观察方法。这一课程在这一板块中最具应用价值,学生当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核以及中国思想的根基,无疑体现在延续和影响了中国、东亚乃至世界数千年之久的儒道各家哲人著述之中,因而“中华经典元典导读”重点即是以先秦诸子及其流变为研讨对象,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元典的兴趣和能力,带领学生系统总结、阐释、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这一课程应该与“中国古代文学”相区分,切忌两者内容过多重叠,避免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简单重合。文学类课程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经典阅读类课程则强调从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根源上塑造和培植学生的中国性、民族性文化气质,从而增强本专业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与认同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短短的大学四年里,我们不可能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中华文化方方面面的知识体系,退而求其次,我们只能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通论”。这一课程就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神、内涵以及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分支做整体结论性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丰富灿烂的文化形态与旺盛生命力能够有一种宏观系统性的了解。与此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是,“中华文明简史”侧重于从文明进化史、演变史的角度,对中华文明进程、发展规律、中华文化对世界历史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影响等纵深问题进行讨论和勾勒。鉴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本课程应该将中华文明置入世界视野中加以通盘考察,并学会思考如何将世界文明纳入中华文化自信语境下的主体性中国思维,系统清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从而正确认识中华文明、探索如何传承中华文明以及洞察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以上三门课程当为“中国文化类”课程板块的理论核心课程。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将面对国外对中国语言文化充满极大兴趣的学习者,知己知彼,方能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国外的中国研究学者是怎样研究中国、怎样看待中国的,我们不能不有所知晓,“国外汉学研究”将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国外汉学家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以及当代问题的大致情况,以便让学生在汉语、汉文化国际传播以及最新学术进展情况中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学习者的复杂情况,同时也为有志于进一步从事国际汉学精深研究的本专业学生提供基础性的学术概览。

(三)外语技能类

这一课程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1]87,并具有一定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由此,我们构拟了“英语精读”、“英语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第二外国语”、“世界文学”、“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

1.“英语精读”、“英语听说”、“英语泛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五门英语课程主要训练学生英语沟通与交流的基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讲解中国历史文化,能用英语比较准确地转译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这当是更高的标准,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却也十分必要。这正是该专业的特色所在,也是本专业英语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英语课程的本质所在。如果该专业英语课仅仅停留在大学一般基础英语的层面,而不能向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层面提升,势必会大大削弱英语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汉语国际传播者如何适应所在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如何适应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与风土人情,这是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的一个国际性的实践难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汉语国际传播者能熟悉不同传播国别所使用的本土语言,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使用英语中介语,从而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和传播任务。因而,在该专业开设非英语小语种尤显紧要。但是,这是一项复杂费事的系统工程,需要开设学院从资金、师资、教务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配合。目前,四川师范大学该专业根据学校孔子学院开设情况、对外交流合作情况以及学生择业去向等因素开设有韩国语、泰语和法语等小语种,这只是学校的特殊个案,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效应,开设什么语种,开设多少学分,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学生的择业去向而灵活定制。

2.知己知彼,方能出奇制胜。了解国外文学以及文化的一些概况,无疑对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大有裨益,这也是开设“世界文学”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这两门课程可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中国文化通论”进行比较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世界民族和国家众多,“世界文学”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哪些方面的情况介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但如何能将在人类区域历史范围内以及全球历史进程中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了解,这尚需教学研究界不断探索。“西方文化通论”侧重介绍欧美文化形态发展的源流以及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民族与种族等概况,此门课程重点为学生解析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文化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文明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类

这一课程板块旨在培养学生国际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传播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专业学以致用的重要板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们构拟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对外汉语语法专题”、“多媒体课件制作”、“HSK研究”、“中外语言对比”、“中西比较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国际礼仪”、“国际形势”等课程,意在让专业内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学习,得以尽快培养和提高其汉语国际传播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

1.“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以及“对外汉语语法专题”皆是直接为国际汉语教学事业所开设的专门理论与实训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侧重介绍该门学科前沿的教学理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则侧重于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国际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一些基本素质的培训以及课堂教学环节的艺术掌控等内容皆是本课程所要具体操作实践的内容。“现代汉语”课对汉语语法有系统讲解,但是,国际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并不是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因而在语法的习得过程中面对的问题也会大不相同,“对外汉语语法专题”即是专门为立志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学生所开设的语法专题研究课程。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位优秀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的素质,学会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适合自己教案的影音课件,无疑将提高汉语教学以及中华文化传播的效率,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开设的必要。大多数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后,都将会参加由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从而检测自己的汉语实际应用水平,“HSK研究”即是为该专业学生系统讲解汉语水平考试的等级、测试内容与重点、应考技巧,以便让该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国际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汉语学习者和应考者提供必要的备考服务。“HSK研究”是四川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多年承办HSK考试实践的基础上,为提高专业教学和学科优势竞争力而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且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2.在国际汉语教学中,了解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的异同,一定能大大促进教学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了解“中外语言对比”,无论是对学生的国际汉语教学事业,还是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都将会受益终身。说到底,无论国际汉语教学还是汉语国际传播,都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事业,了解他者的文化与自身所处文化圈的异同,培养洞若观火的眼光和思维,从而在交往中求同存异,以达到交流和传播的目的,这是“中西比较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课所要求学生不断求索与修炼的内在素养。以上两门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化和外国语言文化课程后所开设的中外语言文化对比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各自语言文化体系所呈显的特性以及应对策略。

3.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的国际性,除了体现在“中外语言对比”和“中西比较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教学内容中,还重点呈现于“国际礼仪”与“国际形势”等课程的开设与教学中。熟悉了解当今“国际礼仪”,汉语国际传播者在与外国人交往交流中,举止得当、谈吐得体,避免触碰交往对象的文化禁忌,这将是该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素养。洞悉当今国际格局,熟悉国际重点热点问题,对国际形势能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具备睿智的政治敏锐性,这是“国际形势”课要培养该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的实践看,凡是学生具备与人交往的基本国际礼节,了解传播对象所在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及趋势,能与传播对象进行友好沟通,并能很快融入对方文化习俗,往往会受到传播对象的欢迎与青睐,相反,学生会很快处于传播受挫,从而使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传播半途而废。

总之,第一、第二课程板块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什么内容的问题,第三、第四课程板块解决“汉语国际教育”如何传播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怎样才能适应全球汉语热的大语境,这已不是笔者一人能解决的宏大课题。我们期待全国340余所培养院校的专业建设者们能携起手来,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尽快建立起一套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课程体系,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真正走向成熟,为中华民族的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事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2).

[3]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10,(3).

[4]关于孔子学院/学堂[EB/OL].[2015-03-05].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网站.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N].人民日报,2013-11-16(01-03).

[6]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EB/OL].[2015-03-05].汉语链网站. http://www.chineselinks.cn/major.html.

[7]王丽,朱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探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8]陈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中华才艺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

[9]韩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

[10]付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构想——以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J].戏剧之家,2014,(4).

[11]张如梅.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4,(7).

[12]钱玉莲.“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4,(6).

[13]杜贞,等.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大学生择业调查分析为导向[J].价值工程,2014,(9).

[14]刘文霞.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责任编辑:唐普]

Curriculum Sett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MTCSOL

TANG Hong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Th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Catalogue of Higher Institutions newly edi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2 combines three undergraduate majors, namely TCS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Chinese studies as MTCSOL.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TCSOL and traditional TCSL,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MTCSOL should be based on four systems, namely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foreign language competence,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global spread of Chinese.

Key words:MTCSOL; curriculum setting; TCSL;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global spread of Chinese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6)02-0088-07

作者简介:汤洪(1977—),男,重庆云阳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7-09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