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微电影叙事时间及空间研究

2016-04-13汤亚李依柔

视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微电影

□汤亚 李依柔



中国微电影叙事时间及空间研究

□汤亚李依柔

摘要:微电影是信息时代的新生事物,它是依托新型传播平台——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电影艺术形式。微电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影视艺术叙事模式,它在叙事人称、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空间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电影,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叙事艺术体系。本文即对时下热门的微电影叙事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叙事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叙事时间;叙事空间

在麦茨眼中,电影的主体是叙事的艺术。进一步地引申,我们可以理解为电影叙事学是以电影的叙述为研究对象,探讨叙事电影中叙述的主要人称、视角,以及叙事时间、空间、习惯、风格等相关问题。相较于传统电影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进步以及形成的许多种相对复杂成熟的模式,放映时间短、投资小、观影时间碎片化的微电影决定了其叙事模式与传统电影不尽相同。

一、微电影的叙事时间形态分析

影视片中的叙事在时间上存在三种不同的基本形态。第一是“物理时间”,即影片放映过程所消耗的实际时间,同时也就是观众观看电影的现实观影时间,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放映时间”。通常传统电影的物理时间介于90分钟—180分钟,微电影则为1分钟—40分钟之间。第二种是指影片里的主要叙述对象的“故事时间”,我们称之为“本事时间”。因为“本事”并不一定是真实事件,所以本事时间也并非现实中的真实时间。“本文时间”是影视叙事艺术中的第三种时间形态,即影片的“情节”时间,是导演根据剧本在影片中所建构的时间,由于本文时间的跨度可根据剧情需要重新安排,因此也是影片实施时间畸变功能的主要承担者。这三种时间形态基本可以构成不同的影像话语时间。深入了解中国微电影在叙事时间上的特点,必须从以上影视片的三种时间形态以及相互作用入手。

众所周知,微电影之所以称之为“微”电影,区别于传统电影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短小精悍”。例如,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在仅一分半钟的放映时间里完美演绎了一个与高科技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同年上映的另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微电影《老男孩》也仅有40余分钟。微电影放映时间的大幅度缩短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影视叙事机械性和强制性的一面,进而促使观众的观影时间从相对固定向“碎片化”转变。微电影的观众能随时放弃观看,在电脑屏幕前能随意地控制时序,决定随时开始和停止观影活动,观影具有控制性、随意性和主动性。一部三五分钟的微电影恰到好处地填补了生活中无趣的空隙时间,观影习惯也进一步趋于随意性和娱乐性,这也标志着观众从传统电影放映时间的制约中得到解放。

同样,微电影的本事时间相较于传统电影也被压缩。传统电影的放映时间可以“消化”影片故事世界可能长达数十年中的假定性时间(即本事时间),而微电影的本事时间远短于传统电影。这也就使得微电影必须避开一些人物传记、重大历史等题材,而选择表现社会热点、奋斗励志、校园爱情等类型的故事。另一方面则更需要通过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进行“时间畸变”,弥补微电影放映时间不足。这种方式首先表现在“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的选择和限定上。例如微电影《河龙川岗》讲叙了来自北京的两个青年昭子和华军偶遇朝鲜族汉子申青山,发生冲突后,三人一起去河龙村送青山亡妻最后一程的感人故事。整个故事选择表现“祭奠亡妻”“遇外人”“外人帮忙”“交代故事”“外人离开”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其他次要情节进行带过或者限定处理。其次表现在“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的扩展和超越上。就常规电影而言,在叙事之前会设置陈述与铺垫,并且在叙事进行中加入悬疑、对比、暗示等。而微电影通常直接切入故事的主题,迅速制造冲突,展示主要矛盾,通过紧凑的叙事节奏、高潮等来勾起观众对整个影片的兴趣。这种本文时间对本事时间的“时间畸变”,是弥补微电影放映时间不足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微电影的叙事空间分析

电影的叙事空间“是人对叙事空间的充分想象的结果而达到和形成的审美空间。”①微电影的叙事同样如此,通过镜头的蒙太奇等一系列工序将不同的场景有机组合排列。虽然微电影叙事空间往往具有视觉艺术表现的共性,但由于电影媒介的机械性质和电影语言构成的机器差异性,微电影叙事空间及其视觉性又具有不同于传统电影空间艺术的一面,且从主要镜头和场景两个方面导致了微电影在叙事空间上的独特性。我们论述微电影的叙事空间,就需要研究微电影物理空间中的镜头与场景两个空间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首先,在物理空间(即场景空间)中,这种独特性表现为数量较少。众所周知,传统电影的叙事往往通过较多场景的不断转换来促使叙事更加引人入胜。而微电影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选取几个场景甚至一个场景进行叙事。2014年,中国首部密闭空间微电影《黑箱子》,只有一人、一箱、一空间。以上这些特质都牢牢遵守了戏剧的“三一律”,把握了时间的长度,同时也达到了人物、场景、情节的高度集中。由于时间的限制,一旦场景、人物过多,故事就会很难集中,如果想要展现主要情节,那么次要情节必须要被淡化。因此,一部好的微电影必须重视结构上的“三一律”。

其次,由于微电影制作成本、时间以及观影方式等因素的限制,微电影的场景空间多趋向于生活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乃至每一个真实的原生态的场景等都可以成为微电影故事发生地。没有奢华、惊人的场面,把生活中的房屋、街道、咖啡厅、学校等观众熟悉的普通场景搬到影像中,给人以朴素的真实感。从这点来说,不但节约了制作成本,还会更为贴近大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依据微电影场景的以上两个特点,微电影叙事空间的合理展现就必须依靠镜头语言的有机组合运用。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除去最为基本的场景空间呈现,更为重要的是景别、景深的设置以及场景的合理转场。爱森斯坦曾强调:“一个镜头形象的采用,一个拍摄角度的选择,以及未来银幕的四角形内的结构等等,都要在‘画面’中体现出‘所拍摄的现象的概括性形象’。”②微电影要进行叙事场景的转化,加快影片的节奏,使故事情节衔接更紧凑、更真实,可以通过后期剪辑进行。剪辑在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乃是重中之重,剪辑不但控制着影片的节奏,而且也建构着电影的空间。微电影的场景转换剪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强调无技巧剪辑能力,保证流畅的画面叙事而不寄希望于影视转场特技等。如法国的创意哲理微电影《镜子》,在4分31秒内,采用主观镜头拍摄,通过镜子内的人物影像展示了主人公的一生。这一切并未经过任何特效处理,而纯粹依靠的就是剪辑手法。通过快速简单的剪辑镜头,观众看到了主人公的人生各个重要阶段,最真实地展现了人短暂且精彩的一生,充满了哲理意味。一般来说微电影的制作经费少,无法表现真实空间的复杂性,所以微电影的导演必然要会合理地使用空间。综合而言,减少时间长、节奏较为松弛、场景成本高的景深镜头、长镜头的使用,多运用小景别、短镜头等,才能使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具有蒙太奇效果,才能保证微电影的单个画面必须信息明确而且具有较强的叙事能力。

结语

首先,通过微电影叙事时间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叙事模式与传统电影不尽相同,放映时间、本事时间、本文时间三种不同的叙事时间形态无不体现了微电影叙事时间简短、节奏紧凑、抓主要戏剧矛盾冲突的特点。

其次,微电影在叙事空间上,将较为单一的场景以及普通且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蒙太奇等电影独特的艺术手段处理后,还是可以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对于叙事空间的一定表达,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以上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独特之处,就是微电影现在如此“接地气”且爆红的原因。

注释:

①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8:101

②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500

参考文献:

1.克莉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陆琼琼.谈网络电影的人性化互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刘张华.网络电影——电影史上的又一革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5.王佳韵.小题材中的主旋律——励志微电影探析[J].电影评介,201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O15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近五年中国网络微电影题材研究(2O1O-2O14)”(CX2O15B51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微电影
多义的叙事阐释空间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王家卫电影中的导演叙事与叙事“时间”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时间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塔楼》的叙事研究
简析《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时空性
《格列佛游记》叙事伦理浅析